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个句子都有其特定的信息中心,这对句子的语义价值突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汉语中,存在着一些对语义价值突显起重要作用的结构。通过对汉语"连"字句这一焦点结构的分析,说明"连"字句是汉语中一个非常灵活的虚词焦点标记,它对句子的语义价值突显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在最初学习汉语"被"字句时,教师和教材强调最多的就是"‘被’字句中动词后面的其它成分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其它成分,句子就不完整"。然而,光杆动词"被"字句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只不过其出现的条件是受到限制的。光杆动词"被"字句的存活条件受到动词、结构、句式和语篇,这四个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从语法功能角度,现代汉语"连"字句的"连"应分析为助词而非介词或连词等。"连"字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强调和焦点表达上,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这种句式由最初通过"连"来表强调逐渐演变为借助于副词"也/都/还"等来表达强调,"连"所附着的成分为话题焦点。  相似文献   

4.
理据与承继是研究构式概括的重要概念,理据是构式之间存在承继链接的客观依据。本文根据Gold-berg(2006)对构式定义的调整,重新考察了汉语典型与非典型"连"字句,提出典型"连"字句是非典型"连"字句存在的理据。通过比较"V起来"A、B两式,证明了凸显程度能够决定语言结构中的信息选择与安排,凸显整合的过程是建立在强调理据信息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5.
“连”字句是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汉语结构,能产生丰富的字面外意义,蕴含特殊含义。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的网络模型探讨“连”字句的意义构建过程,呈现“连”字句在不同语境下意义构建过程的差异,阐释“连”字句产生的认知机制,证明概念整合理论对“连”字句的意义建构和推理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致使结构理论对"使"字句的表意特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将"使"字句的句式意义概括为:致使者A无意识地引起被使者B的一个不自主的变化C。致使者的无意识性、致果变化的非自主性以及"使"字的弱动力性使得"使"字句体现出客观致使、静态致使的特点,同时"使"字句有较强的书面语色彩。这个分析结果对指导留学生正确掌握"使"字句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语语法界对"得"字句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均有较为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在句法结构层面上的研究基本达到了描写的充分性;生成语法领域对"得"字句的研究主要以"得"字的句法范畴为出发点,以解释的充分性为目标,对"得"字句的产生进行推导和诠释。  相似文献   

8.
新被字句,指句式结构和语义理解不同于传统被字句要求的的被字句,如"被结婚"、"被名人"、"被伟大"等。新被字句在句式结构上用"省略"对传统被字句加以改造,来满足人们新的表意需求,而这种句式的变异又导致了语义的"隐略"。从而证明,语言形式与社会现实之间具有同构性。  相似文献   

9.
近来现代汉语"被字句出现了诸如"被就业"等超越语法规则的搭配,而且异常活跃。这种超常搭配是对"被"字句零度形式的偏离,在"语言世界"里它违反了语法规则,但在"物理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里它却拥有存在的充分条件,它的谓语对"被"字句谓语的零度形式做了最大限度的偏离,是极富语用价值的正偏离。这种新"被"字句的零度与偏离、显性与潜性互为条件并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0.
日本学生由于受到母语时体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常将"了"看成类似日语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名词之后表示时态的语尾,从而使其在使用"了"时产生偏误。考察日本学生使用"了"字句的偏误情况,从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探讨汉语"了"字句的时体,并指出对"了"字句的时体义进行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逻辑语义理论对现代汉语"得"字句实例进行逻辑语义分析,从逻辑语义的角度对"得"字句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分类。第一层次分为模态句和非模态句。在第二层次中,模态句分为表时间的时间模态句,表必然和表可能的真值模态句,表应当和允许的规范模态句;非模态句依据对补语的逻辑语义分析,分为说明行为主体句,说明行为对象句,说明事件句三种情况。本文的研究可对过去"得字句"的语义研究作一些补充,并为中文信息处理中"得"字句语义方面的处理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套用是汉语的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语法现象,它通过两个句式的杂糅使语言达到经济、简练的效果。本文尝试立足于汉日语言对比,侧重于翻译,从语法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层面对汉语"把""被"套用句这一特殊句型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3.
汉语母语使用者和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在使用频率和语用条件两方面,对"被"字句的选择有所不同:留学生使用"被"字句的频率远低于母语者,使用的语用环境也有所差别。留学生"被"字产出句的错误类型以使用错误为主,主要由语用错误造成的当用不用和不当用而用也占相当比例。留学生在高级阶段使用被字句的难点主要是对语用条件的不熟悉,从学习"被"字句的初始阶段就应让学生注意语用条件,高级阶段应重点强化语用条件和篇章连贯。  相似文献   

14.
"比"字句是表达级次量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进入比字句的比较项应该是非定量的,比字句是一个动态的、要经过由连续量向离散量转化的过程。其结果就体现在比较值上,因此对充当比较值的动词、形容词、名词有语法量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连字句与甚至句的异同研究表明:"甚至…都/也…"句与连字句在主观极量、主观全量、违反预期三个方面相同,但是"甚至…都,也…"前一般需要语义序列的其他成分出现,而连字句则一般不需要这个条件.不用"都/也"的甚至句可以表达主观极量,但不能表达主观全量,违反预期的语气比连字句弱.  相似文献   

16.
沁阳话的"拿"字可以作动词、介词和助词,作介词时可表处置;沁阳话表处置意义的"拿"字句对应于普通话的处置式"把"字句,但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同”和“共同”是两个常用副词。在句法上,“一同”的参与者既可是有生命者,也可是无生命者,其后主要跟[+位移][+言笑][+隐现]动词;“共同”在修饰[+组构]或[+致使]动词时,参与者也可是无生命者,其余情况则多是有生命者,其后主要跟[+心理][+创制][+处置]动词。在语义上,“一同”强调[+同时性]和[+同地性],可以表达“一方怎么样,另一方也同时怎么样”;而“共同”强调[+合作性]或[+共有性],可以表达“一方怎么样,另一方也同样怎么样”。在语用上,“一同”与“把”字句、“连”字句、“随”字句共现较多,协配参与者体现出主次之别;而“共同”与“由”字句共现较多,协配参与者多无主次之别,但在与“被”字句的共现上,两者都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道德观一直是受人关注的"悖论"。一方面,小说的情节暗示了道德堕落必遭致报应;另一方面,王尔德强调艺术是非道德的,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应由其道德寓意决定。对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分析应在王尔德唯美主义哲学的框架之内进行,道德观"悖论"的背后实际是唯美主义美学思想深层次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连"字成分的焦点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以名词性偏正短语为"连"字成分的"连"字句的焦点,发现焦点有时是这个短语的修饰语,有时是中心语。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据焦点的构成情况,将焦点分为语素焦点、词焦点、短语焦点和小句焦点,认为"连"标记的是词焦点和语素焦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对"对"字句的一个小句式──相对关系"对"字句作了初步的系统研究,探讨了这个句式内部各结构项的特征和句式内部的联系与制约关系,提出了句式系统性及其研究方法的新课题,对句式研究的方法作了一番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