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亚丽 《民族论坛》2011,(11):62-63
我常常想,我为什么会写散文?但直到现在,也还是没有想明白。因此在这里,我也说不出什么高深的理论,更无法像各位博士、教授们那样,对自己的作品作出理性的分析或深刻的富含哲理的思考。我只能说出一些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2.
来到这里的人们大都背负着行程中的尘灰,往草原深处行进,贪婪地吞噬着从远处飘来的馨香,清洗着在闹市中被污气填满了的肠胃,寻觅着黄昏时分用低沉的声音串起来的史诗。在这里到处都可以采撷到许多神山鬼湖的故事,对于生长在这里的人们来讲,他们都可以面对你不停地讲出许许多多关于雪山神峰的传说。当你面对他们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这不是在对你讲故事,却更像是一种亲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人口绝大多数是外来移民的后裔,土著民族所占比例很小,但他们并没有被完全融化在美国社会中,而是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许多传统文化。前不久,我对美国土著民族作了一次访问,下面就是这次访问中的一此所见和所感。面对现代文化冲击的印第安部落美...  相似文献   

4.
1999年7月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我远赴新疆师范大学做了一名大学教师。举世公认,大学教师不仅给学生布置功课,自己也有三项“功课”要做,就是学术研究、教书育人和社会服务。我是一个新手,对于功课是不敢放松的,再加上临走时,我的学术启蒙导师钟进文博士特地为我举行了家庭晚宴,鼓励我进一步深入研究裕固族文化。他的教诲我至今铭记在心,不敢怠慢。  相似文献   

5.
"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转眼间,我已来到隆回一年多了。期间,我经历并参与了2013年3?26隆回金银花舆情面对、湖南大学与隆回定点扶贫工作对接、50年不遇的下乡进村抗旱救灾,走访了隆回县所有乡镇,对这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及基本情况都有了一些了解,也有很多的感受。我想根据自己对当地"路、房、学校、基层干部"的所见所闻,来说说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美丽富饶仅仅理解成建筑物的堆砌或现代化设施的配套,那么这称谓就名不副实;如果把美丽富饶还原成原始的质朴和生态的平衡,那这里应当是再恰当不过了———巴音胡硕,美丽富饶的地方。伫立在海拉尔市中心的伊敏河大桥,举目东西两侧的河道,简直是一幅浓缩的牧歌式水彩画:潺潺而来的流水,将宽阔的河面切成一块块绿洲,轻歌曼舞的溪流在洲与洲的间隙里挥着银色的飘带,就见小洲的萋萋芳草中,时有黑白花相间的奶牛,做或起或伏的漫游。端的是好一个去处!正当我面对这幅水彩画出神地畅想时,我的蒙古族朋友拍着我的肩膀提醒:你以…  相似文献   

7.
革命从山区发展,经济从沿海起飞。富起来的家庭让孩子们在大学里“潇洒”,穷山区的孩子们在大学里苦熬。湘西,这块古老、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为共和国的诞生,当年献出了千千万万条生命;如今却未能摆脱贫困。座落在这块土地上的吉首大学的学生,跟这所学校一样,在苦苦地奋争。这里,献给读者的,就是来自湘西贫困山区吉首大学贫困生的报告。他为自己改名为“求生”政法系95级学生吴求生,矮小瘦弱先天不足,沉默寡言,郁积心头;休息时间,独自忙碌。我们先后七次采访,才从他断断续续的谈话中,从他的老师、同学的叙说中,连接起他的…  相似文献   

8.
蕾蕾 《中国民族》2007,(9):42-42
我是鄂温克族,但我的祖先们的民族成分很复杂,分属北方不同的少数民族。因为家庭原因,我从没有在民族地区生活过,对于民族的最初感受是在填各种报表的时候,别人看到我的名字,总会惊讶地问我:有“蕾”这个姓氏吗?好奇怪哦。虽然从小受的教育和大部分人一样,大学时学的是古代语言文学专业,但我还是感觉到了自己和大部分人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正尽管你想走很远的路,但走到了这里就会止步——这里就是坎木其都。到了这里,你会感觉自己走到了尽头,走进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陌生世界。2012年9月的一天,我走到这里,手机失去了信号。我停下了脚步。这里就是坎木其都,它依附在古河道——棋盘河边,这里属于新疆莎车县喀群乡。站在河岸上,古河道里高大的白杨树的树梢就映照在脚下,整个村庄被古树林掩映着,看不清住着多少人家。  相似文献   

10.
我在这里要记下的,是我的几位知识分子朋友.他们和我一样,在杏花春雨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尔后北上就读于国内名牌大学,再后便奔赴了北疆内蒙古草原."生我者江南,养我者塞北,祖国北疆成了我们江南学子们的归宿."一位朋友在给他的江南母校师生的信上这么写道,这代表了我们这批建国前后大学毕业生的心声.宁志澄,江苏青浦人,1947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化学系.他的妻子周增楣,江苏吴县人,1949年毕业于同校历史系.他们夫妇本来有机会出国留学,但那时  相似文献   

11.
尼泊尔王国的波提亚人居住在西藏南部边缘,喜马拉雅地区的近似中心地带,居地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波提亚人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贫瘠的土地难以维持他们生存,于是他们依靠三重生计过活:种田、放牧、商品交易。这里的牧民领着牛群在山中独自面对种种困难,战胜世界上最严酷的环境得以繁衍生息。波提亚人具有开放和大方的性格,也正是他们这种开放、大方、独立、足智多谋的性格,才使得他们能够生存并得以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2.
孩子,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也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成材方面,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民族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同。在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父母、家庭、社会该如何培养教育孩子?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未来。我们选登了河南读者海凤英的来信,希望能够引起各界的关注,特别是为人父母者,究竟怎样培养孩子?什么是对孩子的爱?我们欢迎对此间题感兴趣的读者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将选登一些在本刊发表。我是回族,出生在一个回族居住比较集中的村庄里。这里回族世世代代以经商为主,主要从事皮…  相似文献   

13.
沈丽 《中国民族》2014,(5):52-57
徐汇区,上海西南部地区城市副中心——生我养我的故乡。这里,有因翻译《几何原本》、写就《农政全书》的明末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及其后代的居所而得名的徐家汇;这里,有法租界时期遗留下的衡山路、淮海中路欧式花园洋房,也曾居住过宋庆龄、巴金、林巧稚等-众名人:这里,既是上海最繁华的现代化商圈之一,又坐拥20世纪初期建造的欧洲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堂,更流传着历史浓墨重彩书写下的那最具老上海弄堂特色的故事……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代,宗教与科学,就在徐汇这片55平方公里的地域时空里完美邂逅了。  相似文献   

14.
只是深藏在心中你宽阔的臂膀撑起我弱小的身躯你理想的双翅架起我攀登的桥梁你喷薄的热情融化我孤寂的心房我不要对谁说这甜蜜的馨香这醉人的向往属于我自己献上爱的赤诚接受永恒的奔放我追随着你心中的太阳寻觅皓月牵动着思绪沿着古老的长城寻觅深秋的足音早已褪色的往事难以缀成心中的衣裳披挂在跋涉者的身上面对茫茫云海你无权放弃自己迷醉在世俗的谷底古老的长城屹立着擎起万种风情托举出永生的阳光秋风不管我走到哪里不论白天黑夜你像天上的白云你像夜晚的月光伴着我的脚步点嫩我爱的火焰我不要对谁说秋风瑟瑟地拂过摇落下遍地金黄拾起…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向我介绍了你们访问意大利的情况。我认为你们访问意大利是件很好的事,因为正象一位同志所说的,你们在那里有自己的故乡,而这里却是你们的祖国。今晚我还听到一个完全正确的说法,即有人说生活在的里雅斯特和斯洛文尼亚沿海地区的一个意大利民族集团,它是两个地域、两个国家之间的一座桥梁。我认为这落桥梁是相当坚固的,因为这是座落在开放的边界上的一座桥梁。世界上几乎没有一条象南斯拉夫—意大利这样开放的边界。这就是说,象这里一样在民族之间和在国家之间存在着这样一座坚固的桥  相似文献   

16.
我觉得甘蔗是极为离奇的植物,人如果不把它砍下来,它会把自己甜死。嚼甘蔗时,我一边嚼一边想:这么甜,甘蔗怎么受得了。真甜,太甜了!甘蔗早晚能把自己甜死。甜死是怎么死的?首先是舌头因狂喜而麻木死掉了,像毒贩子吸食毒品过度死掉一样,然后是主管嗅觉的中枢神经被源源不断的甜给甜死了。这里说的是人,而甘蔗作为植物,我认为它承受不了这么多的糖份。甘蔗的糖是单糖,热量太大,不跑马拉松消耗不掉这么多糖。况且——我稍微卖弄一下——甘蔗只有皮和瓤,  相似文献   

17.
澳洲土著人──圈不住的棕色脚印(连载之三)斯热歌两个流着土著血液的大学生在堪培拉国立大学,经土著间题专家皮特·瑞德介绍,我结识了两个土著大学生,一个叫马克,一个叫瑞蒂,两人身上都透出一种青春的朝气。大概由于我是蒙古族人的缘故,他们对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没有显赫的声誉,没有悠久的历史,没有优越的地位,然而,它却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追求着一座大学的卓越。在砥砺中成才,在无声中爆发。短短几年成为国内最有特色的民族大学之一;这里的英藏黑水城文献整理与研究、贺兰山与大麦地岩画研究、粉体材料和特种陶瓷研究,少数民族(尤其是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史学研究方面成果不断,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1994~2003年之间,我几乎每年都要在川西的阿坝州及北川等地住上一两个月,在此进行结合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羌族田野调查。这次汶川大地震的灾区,汶川、北川、茂县、松潘等地,都是我过去曾多次造访的地方。这里,有我许多的朋友与回忆。因此,这两天我四处联系打探灾情,忧心如焚。于此之时,我只能提供一些自己所知的讯息,让人们多知道一些本地的情况,希望藉此能有助于救灾。  相似文献   

20.
一在神奇的莽莽原始森林边缘,气势雄伟的山峰和瀑布衬托出古朴幽静的丈布红头瑶村寨。生活在中越边境大山里的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乡的丈布红头瑶,便是这美丽民族支系的一支。这里生活着的红瑶人口共1972人,都是以红色和刺绣为美的家族。丈布红头瑶崇尚红色,他们把红色定为自己的族标,把红色象征为自己的骄傲,象征着美丽和漂亮,象征着富足与美好的生活。热情而朴实的红色,红得鲜艳,红得可爱……二头顶圆筒丈余红布的红头瑶,亦喜爱用蓝靛染制土布,穿着绣有图案花纹的衣裤,款式新颖、朴素美观,展示了自己的勤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