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换的户籍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出现一个阵痛地带,如何对待和越过这个阵痛免带,是小农文明能否最终转换为工业文明的关键。作者提出;超过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的阵痛地带,不能用传统的办法驱赶已进城就业的劳动力人口逆向流动返回农村.而应坚持人口城市化工业化顺向流动的前提下,发展规模商品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同时改革阻碍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换的户籍制度,以及由户籍制派生出的一切特权。通过劳动力人口的自由流动迁徙,来实现在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张可 《理论界》2003,(1):53-54
工业化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工业化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工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大规模使用机器,大大提高其社会生产技术水平、劳动效率和收益,促进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进步,导致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由传统社会转化为现代社会。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正在由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向工业经济过渡,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  相似文献   

3.
浅析我国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及其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的阶层分化从整体上看 ,是一个社会成员结构宏观变动的社会化过程 ,是由传统农业领域向工业、商业等其他社会活动领域的渗透转化过程 ,实质是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农业文明的代替 ,城市文明对乡土文明的代替 ,其主要的方面是社会分工、劳动分工或职业分工。受农村工业化水平及城市化模式的制约 ,加之农民分化的时间较短 ,农村居民的阶层分化仍在进行之中 ,还没有发展到成熟稳定的阶段。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及其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4.
一个战略性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刘肇润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目前,农村的劳动力有4.4亿人,其中已转移到二、三产业上的劳动力约有1.1亿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有3.3亿人,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人”①。大量的而且正在继续增多的农村剩余...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中后期,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向集中表现为:1.各国在产业结构上的相互依赖将进一步加深;2.外向型产业结构的优势将进一步显露;3.产业结构的软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4.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将进一步加快;5.技术密集型产业将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分析和把握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上述动向,对于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对于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顺利运行,都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仅加速了经济的增长,而且推动了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进化。本文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和结果验证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进化的动力。文中所称产业结构是指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产业结构进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构规模由小变大,即产业部门的数量增加,产业关联复杂化;二是结构水平由低变高,即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提高,以技术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关联取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关联;三是结构联系由松变紧,即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更加紧密。通常认为,决定产业结构进化的三个…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环境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的发展必须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国农业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1.农业基础环境薄弱;2.良好的农业政策环境尚未完全建立;3.农业资金投入、科技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不足;4.农业市场环境尚不完善;5.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些问题都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因此,应当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稳定粮食产量,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合理分流劳动力,完善政策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教育投入,提高科学水平,以改善我国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农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大好形势的基础上,农村第二次改革,即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新的任务又摆在我们面前。这场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与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有什么内在联系,怎样变革农村产业结构以适应两个转化的要求,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二元结构和我国投资结构的非农业化安合祥配第一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会由农业向工业,然后又向第三次产业顺次转移。结构经济学的前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证明了劳动力转移过程与各产业创造的国民收入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及确保经济增长的对策。文章认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1)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2)低结构状态下生产能力过剩;(3)预期变化致使购买力分流,内需启动困难;(4)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加剧,出口增长持续下跌。文章进一步提出了确保经济增长的五种对策,即:(1)搞好投资性灾后重建;(2)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3)运用财政贴息杠杆,引导社会投资,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4)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开拓农村市场;(5)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与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明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即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与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普及的过程。而它的发展又与工业化是同步的,这是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共同规律和经验证明.但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却大大滞后于工业化的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工业产值已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0%以上,而全国城市化的水平却只有28%;在产值构成中.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率.已由建国初期的3:7转变为8:2,但城市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与农村农业劳动力之比,几十年来,却一直是2:8。虽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强调生产,忽视生活;强调城市化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忽视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的普及,农村城市化迟缓是根本原因。所谓城市生活方式,即现代化的思维方式、生活行为及现代化的生活服务设施。中国农村缺乏城市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结构重新布局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近代经济史表明,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从事第一产业(指纯农业、不含农用工业)的剩余劳动力,便逐步向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转移,使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快速增长,促进人口和第二、三产业的相对集中而形成城镇,这一过程可使整个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加速发展中一同实现。我国在当前让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寻求高的收入和便利的生活条件,这将促进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这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才是造就近代文明的真正动力。农村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如果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高潮成正比,那么,我国就会较迅速地臻于富强昌盛,因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工业发展特征的对比研究苗长虹(河南大学地理系)作为工业,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在产业性质、结构组成、功能行为及其发展演化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工业是在城乡分离和二元结构鲜明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使得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不...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利弊及对策杨锦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对活跃城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据测算,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3亿,全国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已达2000万以上,如果按照目前的状况,到本世纪末,全国农村...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农村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三要素”中的第一要素。选择和培植好农村主导产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开发。选择和培植农村主导产业必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发挥资源优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求取比较效益,追逐产业升级,显现关联效应。为此,一定要吃透本地优势,确立好区域经济格局,科学设计开发步骤,积极创造宽松发展环境,采用不同的发展方式。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几个问题:1.一定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2.决不能好高鹜远,3.不能因领导的变动而改调,切忌朝令夕改  相似文献   

16.
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在当前跨世纪的伟大时期在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全面展开。根据“农村经济系统三维空间结构理论”,农村股份合作的实施应是一个“三维展开工程”,即股份合作制在农业广度发展产业推展开工程;在农业深度发展产业维展开工程;在农业高度发展产业维展开工程。“农村经济系统三维空间结构理论”的要义可以概述为:任何一个农村经济系统都是由它的广度X深度X高度而构成的立体空间。第一维,农村经济广度维,包括农、林、牧、渔、草、虫、微生物等等生物生产领域的广度开发;第二维,农村经济深度维,包括可控的温、光、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由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经营向依靠科技进步为主的集约经营转化的伟大历史变革之中,经济转型的特征十分突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显重要.如我国目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0%,到本世纪末力争提高到50%左右①.当然,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转型有自己的特征。其一,我国是在商品经济和工业文明不甚发达的条件下实现经济转型的,其间具有跳跃性和艰巨性。西方的工业文明以工业革命为标志,迄今也有200多年的时间,而我国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算起来也不过40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演变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要全面反映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就必须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的变化去考察。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正是从就业结构的变化开始的。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不仅来自城市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而且来自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滞后的障碍。要转移剩余农业劳动力,就必须谨慎地进行产业选择。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普遍遇到两难的选择:即用资本密集型企业来推进农村工业化,固然从近期看不利于吸收、消化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同时,还会由于资本的严重短缺而导致的高昂机会成本,但从长远看却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每个社会都有其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并为其社会经济、政治服务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调控机制。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社会,产生了一整套为小农经济、宗法血缘关系和专制制度服务的政治伦理制度。这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纲常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伦理秩序。几千年来,这一政治伦理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起过积极的作用。然而,今天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要使中国从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转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结构分化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最深刻的变化是社会结构的分化,这种分化显著地表现在社区分化和职业群体分化两方面。农村社区是聚居在农村一定区域的人群生活共同体。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基本上是单一的农业经济,并在农村经济中居主要地位。与此相适应,当时农村社区差别不大,都由农耕村落所构成。农村改革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大批农民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投身于第二、三产业,形成了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等共同发展的格局。据统计,1995年我国农村工业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