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种典型的宗法家庭社会。封建家族是历代封建专制政权维持其统治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国”与“家”的有机统一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社会结构。我国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阶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受儒家思想支配的封建法律,无不与家族制度有着  相似文献   

2.
试论宋代墓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以后的封建家族是以族产、家谱、祠堂为特征,这是研究者们所公认的。作为中国封建家族制度转变时期的宋代,封建家族组织是极不完善的。这时的私家修谱尚属初创阶段,族谱的修撰并不普遍;封建家族建祠祭祖至南宋中期,才由朱熹倡导,付诸实施的事例,至南宋末年仍寥寥无几,直至明代中叶,建祠祭祖才盛行于民间。在宋代封建家族用来团结族人,维系家族制度存在的精神因素中,墓祭是值得重视的。而以往的研究者在论述宋代家族组织时,忽视了墓祭的作用。因此,对墓祭及其在宋代家族中的地位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一、墓祭是宋代封建家族收族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家族制度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家族制度一直在中国存在着。在私有制的社会里,尽管改朝换代、历尽沧桑,家族制度却始终作为统治制度的社会基础而不为政治风暴所左右,宗族观念始终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支柱而支配着人们的头脑,宗族的权力与封建政权一样,也是一条长期束傅人们手脚的大绳索。今天,封建宗法关系和家族观念,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毒害人们。为此,研究历史上的家族制度,特别是研究对今天有直接影响的近代家族制度,分析它的主要形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通过儒教、家族制度和科举制这三面政治筛子的社会选择作用,塑造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强大群体。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又通过儒教、家族制度和科举制的社会选择作用,有力地巩固着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直到清末,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因为失去儒教、家族制度和科举制的保护和选择,才被新型的知识分子所代替。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学者们历来见仁见智。作者从社会系统内外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原因,就中国封建社会系统内部的结构和特点而言,是一个政治化的双层社会,妨碍了中国封建社会系统内部的自动变迁;就中国封建社会在一个大的系统环境中考察而言,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历史性封建超级大国地位,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趋势。因而内外因共同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达二千多年之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对此,学术界说法不一,大致有如下几种意见:有的认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有的认为,封建专制主义的上层建筑,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有的则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封建专制主义的上层建筑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封建经济基础,充其量只能发生某种限度以内的反作用,而且这种反作用还必须通过封建经济结构内部的条件才能发生它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一是在土地自由买卖的制度下,地主、高利贷、商业资本三位一体都以农民阶级作为残酷剥削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压抑,儒家思想对人们头脑的禁锢,少数民族侵扰中原所造成的频繁战乱及其带来的落后因素……等等,都阻碍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都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些因素还不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①要阐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未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归根结蒂,必须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特殊性。本文试图从剖析中国封建市镇的经济结构特殊性方面,探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不少同志已从不同的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拟从“需要”范畴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需要”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需求的表现,它是人类行为中的一个能动因素。作为人类各种积极性形式的来源,它把人类的行动引导到某个具体目标上。“需要”在人类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滞的问题,如果只在是否封建化上争论是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结论的。问题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在欧洲很快就确立了,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却不能顺利成熟而诞生。这就应该考察一下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形态有哪些特点,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障碍,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滞。本文试图就这些方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其中,关履权、李文治、吴稼祥、唐力行、卢利源、周继旨、郁越祖,庞卓恒等同志的观点是具有代表性,影响较广。归纳各家之说,可分以下几类:(一)封建的宗法制;(二)封建的地主经济;(三)封建的工商业;(四)剩余劳动的周期性规律;(五)地理环境;(六)中西封建社会劳动者及经济力量对比之差距。可以看出研究的重点偏侧于经济方面。这是研究中的新趋向。为此,中山大学曾于一九八二年召开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学术讨论会”。该会集中讨论了封建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中所起的作用。与学会者发表了不同看法:如李文治等主张经济结构及地主经济为其最终根源;孔经纬、樊树志主张地主、商人、高利贷三位一体的作用;漆侠主张地主残酷剥削、压迫农民是其基因;胡守为、杨国宜主张小农经济;李光霁、朱绍侠等主张封建地主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关履权、谷霁光等主张封建意识形态对封建经济的影响等等。总体来看是以经济为基点作为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论明代族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族田的兴起与发展族田是宗族共有的土地.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特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形式.族田创始于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至南宋时又有发展,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族田.到了元代.族田更非罕见.明代族田则极为普遍.仅江苏一省.据不完全统汁,就已大大超过了宋、元时期所置族田的数目.族田在有明一朝加此普遍.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明朝官僚地主建置族田.主要是想通过经济手段来延缓宗法宗族制的松解、缓和阶级矛盾.进而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和宗族制是两个下同的概念.宗法制是封建的伦理体制,而宗族制则是宗法制的体现形式.封建的宗法制度和宗族制度无论是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还是在控制农民方面都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月刊》1981年第十期刊登了王存才同志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一文,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深入讨论。但王存才同志认为,强调极端强大的专制主义、封建国家采取的重本抑末政策等上层建筑方面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影响,就是“上层建筑决定论”,这就使人不敢苟同了。实际上,最近一个时期,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问题时,一些同志根据中、西封建社会的不同特征,只是初步提出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倒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想就这一问题谈些个人粗浅的看法,并与王存才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的国家。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特点、发展道路等,是史学界争论潮头迭起的问题之一。长时期来,许多论者通过深入钻研,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起了推动的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大多数还限于对封建形态的个别方面,如封建地主经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等,进行单项的重点研究,而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综合性探讨的专著,则属罕见。不久前,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桂海同志所著《中国封建结构探要》,在一定意义上起了填补空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封建宗法关系的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封建宗法关系在封建政权上的表现 在中国古代史上,贯穿了一条线索于其始终,这条线索就是血缘关系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关系。在原始社会中,它表现为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又表现为宗法关系。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是以父系为基础的血缘关系的继承和发展,是奴隶社会“家天下”统治的继续。在这种宗法关系中,体现着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它作为人们之间的一种血缘亲疏关系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孔子论礼     
“四人帮”假批孔,借批孔来攻击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们歪曲了孔子讲的“克己复礼”来搞影射史学。对于孔子讲的礼究竟指什么,值得作一些探索,或许有助于彻底肃清“四人帮”的污蔑。这里试对孔子的论礼作一些不成熟的说明,请同志们指正。孔子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被推崇为圣人。他生活在春秋时代,不论把春秋时代说成由领主封建转变为地主封建也好,说成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也好,总之是落后子地主封建的时代。孔子的思想又被认为是保守落后的,在春秋时代已经是保守落后的思想家,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何以被推崇为圣人,这恐怕不好用奴隶社会或领主封建跟地主封建都是剥削阶级统治来解释吧?孔子的思想要是在春秋时代就是保守落后的,那就不可能适应于比春秋时代更进步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里何以不能产生足以代表封建  相似文献   

16.
封建官僚中的地域性分野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和政治现象,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僚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明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晚期,但秦汉以降的以宗法为经以封建为纬的传统文化格局仍是延宕不移,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超经济强制虽有某些松动,却又是牢不可摧。一方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空前强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官僚小的地域性纷争义愈演愈烈,甚至发展成  相似文献   

17.
我们可以把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长期延续的问题,区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为什么这样牢固而不易破坏?第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工商业为什么没有足够的力量冲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尽早产生和迅速发展创造出物质前提?本文想就第二方面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族权和财产继承权为核心的敬宗收族,以祭祀、宗庙,谱牒等为表现形式的宗族、家族制度。宗法制度从西周诞生之日起,就给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风俗文化等方面,带来了广泛、深刻的影响,使史学界对这朵盛开在封建社会土壤上的奇葩,不得不驻目探讨。对宗法制度这一概念的理解,史学界所见略同,只是在具体表述上有些文字上的差别。如钱宗范先生认为:“宗法制度是以家长制家庭为基础,以父权和族权为特征,包含着阶级对抗内容的宗族、家族制  相似文献   

19.
家族宗法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中国原始社会中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组合而成的家族制度,在阶级社会中发展为维护剥削阶级世袭特权的家族宗法制。殷代奴隶制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为种族奴隶制国家,周代“封诸侯,建同姓”把家族宗法组织作为奴隶制国家的组织形态。封建制取代了奴隶制,家族宗法制的社会组织并没有改变,原来适应奴隶制的家族宗法制度又继续适应着封建制。战国秦汉以来的乡、里、聚、邑、连、闾组织或伍、什编制,以及里正、父老、廷椽、啬夫等基层属吏,仍然代表着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家族宗法制组织的统治。历代封建皇朝不断更迭,家族宗法制却基本上以不变应万变(形式上和部分的质有所衍变,但其社会细胞的内核基本不变)。家族宗法制始终是中国古代、中世直到民主革命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细胞。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特点、上层建筑,无不受到家族宗法制的制约和影响。家族宗法制的稳定性、顽固性和不变性,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几个问题任春明一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是我国史学界多年来甚为关注、争论较大的问题。几十年来,研究者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对它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由于这个问题与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关系甚密,且又涉及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