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西生态环境的变迁与晋商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商的兴起与明清山西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关,但是明代晋商和清代晋商并不一样。一般来说,明初山西生态环境未恶化之前,晋商多出于较富庶的南部地区,是靠手中资本,乘开中纳粮之机,大兴商屯而崛起的。清代的晋商则在山西北部、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经济一蹶不振之后,兴之于“走西口”和“闯关东”的人流之中。他们是随着关外、口外经济的开发,在不可欠缺的商业发展的需求中,经受历练而走向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代边地贸易与对外贸易中的晋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商崛起于明而鼎盛于清。明中叶九边防御体系的建立,九镇军需供应的扩大以及蒙汉私市贸易和马市贸易的出现,为晋商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清代晋商的壮大是与清王朝统一中国版图、平息西北叛乱同步进行的,清政府的鼎力支持是晋商地位显赫的重要原因。晋商不仅在开发蒙、满地区,发展边地贸易方面成绩卓著,而且在中俄恰克图贸易和中日长崎贸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晚清票号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经营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密切结合,将传统的中国商业资本运动推向最高峰。山西票号不仅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外贸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徽商与收藏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商品流通的目益广阔,商人资本的空前活跃,在中国经济领域崛起了一批商帮集团,如徽商(新安商人)、晋商(山西商人)、陕商、洞庭商、闽商、粤商、江右商、吴越商、龙游商、宁波商等,其中尤以徽商和晋商的势力最为雄厚。  相似文献   

4.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李永福先生在其新著《另眼看晋商》一书的《绪论》中说:“受史料和实体资源的限定,从事晋商研究的专家学者重点聚焦晋中地域,清代前中期有旅蒙商的崛起,晚清则是享誉海内外的票号业。他们的学术成果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一般民众的认知和判断。固化民众印象的还有当地政府对实体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借助现代传媒的强势推介。尤其是‘晋商故里’的文化定位,种种因素作用下,晋中商人的形象被人为地拔高。本书旨在扭转世俗的误解,即一般民众不明就里简单将晋中商人等同于晋商的错误趋向,同时为山西别地商帮正名,尤其要厘清清代中后期他们各自的发展现状,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当然,还有矫正学术趋向的良苦用心。而所有这一切皆服务于新晋商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从儒家思想看晋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晋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影响。晋商之所以取得了卓越成绩,就是把儒家思想融贯于商业活动之中,形成了新的商业理念,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晋商文化。  相似文献   

6.
明清以来,中国社会上崛起的晋商、徽商等商帮,创造了辉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规制,积累了丰富的商业文化。在近代,宁波商帮与晋商、徽商等商帮一样遇到西方的冲击和挑战,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本文拟从地理环境、经营领域、经营管理方法、商业文化、近代命运等方面,对历史上的宁波商帮与晋商、徽商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中的现代因素,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7.
从鲜为人知的晋商书信、杂记、诗文、墓志铭、日记、竹枝词及民间歌谣、祁太秧歌、地方小报等民间文献可以发现,晋中民间女子的择偶标准明显向商人倾斜,以求得富裕风光的生活,但婚后却陷入不尽的相思愁怨中,而且存在子嗣不蕃的情况,商妇寿命也大大降低。这一幅幅晋商婚姻生活的鲜活画面,饱含着晋商婚姻生活中不为人知的苦乐悲欢,体现了晋商辉煌背后无数商人妇的酸苦和眼泪,反映了晋商辉煌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8.
晋商是对历史上成名的山西商人的称呼。在明清年间 ,晋商曾盛极一时 ,商贸足迹遍及华夏大地及欧亚大陆。在传统农业社会 ,晋商的发迹和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少晋商出身于农民家庭 ,并擅长农产品贸易 ,晋商的根深深地扎在农村 ,晋商和农业、农村、土地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相似文献   

9.
从鲜为人知的晋商书信、杂记、诗文、墓志铭、日记、竹枝词及民间歌谣、祁太秧歌、地方小报等民间文献可以发现,晋中民间女子的择偶标准明显向商人倾斜,以求得富裕风光的生活,但婚后却陷入不尽的相思愁怨中,而且存在子嗣不蕃的情况,商妇寿命也大大降低.这一幅幅晋商婚姻生活的鲜活画面,饱含着晋商婚姻生活中不为人知的苦乐悲欢,体现了晋商辉煌背后无数商人妇的酸苦和眼泪,反映了晋商辉煌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10.
晋商在明清发展到鼎盛时期,曾雄居中国商界500多年。他们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晋商文化是其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我国“儒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典范,是我国商业文化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晋商文化,挖掘其内涵,坚持古为今用,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晋商的辉煌,将中国明清时期的商业和金融业推向了高峰,同时,其不惜工本修建的宅院成为了晋商文化鲜明而深刻的具体体现,也在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但建筑终究是时代的产物,分析山西王家大院的兴衰,可以看出,在晋商伴随着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而衰落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山西大院建筑发展的衰落。  相似文献   

12.
晋商常家商业伦理不仅在常家家族商业的崛起、发展、兴盛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商业伦理研究与建设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常家的崇商敬业、尚义求利、杖信如石、以人为本的商业伦理精神,对当今市场主体职业观、利益观、信用观的树立和科学经营理念的形成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晋商建筑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如今酒店业发展迅速,酒店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载着重要的功能空间。在现代生活中酒店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因此,在现代酒店设计中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晋商文化与晋商大院建筑的研究,根据长期以来对山西晋商传统建筑的实地考察,对晋商建筑的建筑形态、建筑布局、建筑装饰等建筑特征,将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有效地提炼、归纳,并结合当代艺术元素,探讨晋商建筑元素在现代酒店设计中的演绎。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体现晋商建筑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晋商经营近代工商业,标志着其向近代资产者蜕变,但仍带有封建烙印。客观条件的不具备是晋商未能完成这一蜕变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5.
晋商兴起于明清时期,纵横商界约500年,至清末民初由盛转衰,是什么原因导致晋商由盛转衰,最终一蹶不振而淡出历史舞台?晋商中的劲旅——旅蒙商的兴衰就是很典型的个案。清末民初包头地区旅蒙商所遭受的外商剥削、土匪掠夺、苛捐杂税压榨和官办银行的排挤等,在当时具有典型性。包头地区的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晋商由盛转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明清晋商适应时代环境的变化,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行股份经营制度。由于好的制度设计,使晋商做到“足迹遍千里”。然而,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晋商股份制经营的弱点日益显现出来,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最终被市场抛弃。  相似文献   

17.
卢万青 《学术界》2022,(9):29-41
从外部来看美国对中国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各种遏制手段,让中国面临修昔底德陷阱的威胁;从内部来看处于动力换挡时期的中国经济增长比较乏力,让中国遭遇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在遭遇内外双重陷阱的严峻形势下,传统的崛起模式面临动力不足、转型艰难和外部阻力增强等诸多困难,此时需要转变崛起模式,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单维崛起向以经济、制度和文化建设为中心的多维崛起转变。物质崛起代表硬实力崛起,制度崛起和文化崛起代表软实力崛起,三者都是崛起系统这个有机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缺少一个零件或者构造,崛起系统将会不完整、运行不畅甚至可能运作失序。相对于单维崛起模式,多维崛起模式拥有动力更强的崛起驱动系统,具备更高效率的市场和政府的资源配置方式,具有让软硬实力发展更加均衡的综合发展战略,并且多维崛起模式具备现实可行性,因此,在复杂严峻的内外形势之下多维崛起模式更能保持稳定崛起的势头,更能摆脱内外陷阱的双重制约,并实现从基础阶段崛起(物质文明崛起或硬实力崛起)向更高阶段崛起(物质非物质文明同时崛起或软硬实力同步崛起)转变。多维崛起模式,意味着中国崛起的内涵发生转变,从以建设物质文明为中心目标向以构建东方文明架构为中...  相似文献   

18.
晋商曾经在中国商界活跃了 5个多世纪 ,创造了辉煌的记录。从晋商的历史轨迹中 ,可以发现许多值得借鉴和吸取的东西 ,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晋商的商业道德。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地处偏僻的地方如何发展成为全国金融中心的 ,它启示我们在当代也应该以商业道德的建设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振兴山西经济。  相似文献   

19.
明清两代,晋商曾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位列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晋商的治理制度为延续其事业的辉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晋商的两权分离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以及风险防范制度等,对我们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清晋商曾"富甲天下五百年",一度显赫,但目前山西整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作为晋商传人,我们要充分利用祖辈留下的这一笔泽被世人、恩泽后代的宝贵文化遗产,挖掘晋商文化精髓,打造晋商文化品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重互动,推动当前山西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