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的目光     
有一个小女孩,3岁时就被做大学教师的父亲送到少年宫学习舞蹈。刚开始,觉得挺好玩,她和小伙伴们一起蹦呀跳呀,开心极了。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教授的舞蹈动作越来越难,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她有些吃不消了,就对父亲说:“爸爸,跳舞累死人了,我不想跳了。”父亲投去一束严厉的目光,对她说:“萌萌,你不是想成为明星么?想做明星,那就要吃常人吃不了的苦。再坚持坚持,挺过这个难关,就会好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小亮 《伴侣(A版)》2015,(6):12-13
实力+运气,“野丫头”幸识成龙、张艺谋
  1988年,林鹏出生在辽宁大连,从小就被妈妈送去学体操和舞蹈。林鹏读初三时,有一次上舞蹈课的课间,她在走廊里被老师叫住,问是不是和家长一起来的。放学时,老师对林妈妈说:“林鹏舞跳得好,形象也不错,有没有兴趣让孩子学表演?”希望女儿多才多艺的林妈妈欣然同意,当年就让林鹏报考了艺校。  相似文献   

3.
刘希 《老人世界》2014,(5):33-33
对门70多岁的老太太,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她曾组织了一支舞蹈队。前阵子,她解散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队伍,投奔到一支新的广场舞舞蹈队,做了一名普通学员。我以为她是身体吃不消,她却笑眯眯地告诉我:“我的舞蹈都过时了,她们跳的舞既时尚又好看,我得学习她们的跳法。”然后,又听见她认真地说:“学习新东西,才会有进步。”刚开始,我看见老太太站在队伍后面,别人踢腿她叉腰,动作也不协调,过段时间去看,她竟然跳得有模有样,再后来,她主动站到队伍前面,做起示范来。可想而知,在跳新舞蹈这件事上,她必定是下了苦功的。  相似文献   

4.
朋友被母校召去做报告。见到老师,闲话家常必不可少,追忆过去也是必点曲目。只是让她颇感意外的是,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说,上学那会儿就觉得她不一样。语文老师说她文字上很有锐气,英语老师说她是将才,数学老师说她逻辑思维超出别的孩子一大截……总之,那会儿就觉得这孩子将来一定能成气候!  相似文献   

5.
章子怡 《老年人》2005,(9):26-27
我的父亲是北京市电信局干部,母亲曾是幼儿园教师。小时候,我长得瘦弱不堪,母亲就把我送到北京宣武区少年宫学舞蹈。在那里,整天劈叉翻跟头,生活很枯燥,我无数次要打“退堂鼓”,表示不想学了,可父母坚持让我练下去。他们说:“有一门技艺,人生之路会很宽广。”11岁那年,我考进了  相似文献   

6.
人性的光荣     
有一位美国教师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她让三个分别为5岁、7岁和10岁的中国孩子玩一个小游戏。她拿出了一个瓶子,瓶口很小,但瓶身很大,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三个球,每个球上系着一根线。 教师时三个孩子说,这三个球代表你们三个人,而这个瓶子代表一座井。你们在井底玩,突然间水从井底冒出来,你们拼命地逃跑。可是,这个井口每次只能容一个人出来。 三个孩子露出十分惶恐的神情。 美国教师对着孩子们说:“开始。”只见那位5岁的孩子一下子拉出了球,接着.7岁的孩子也拉出了球。最后,那位10岁的孩子也把球拉出来了。前后时间用…  相似文献   

7.
曾飞 《女性天地》2006,(6):10-11
2006年3月11日,第十五届“金鸽”世界魔术大赛在法国尼斯举办。曾经为美国总统布什表演过魔术的中国魔术师赵育莹,在高手云集的国际魔术擂台上技压群雄,一举夺得了大赛金奖,令世人震惊。母亲辞职陪女儿学魔术赵育莹出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4岁进入少年宫学习舞蹈,11岁在电影《偷渡的女人》中扮演角色,12岁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她天资聪颖,学习刻苦,民间舞、现代舞、芭蕾舞样样精通。从舞蹈学校毕业后,能歌善舞的赵育莹本来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艺术团体跳舞,但她却放弃了舞蹈,选择学习魔术。1998年夏天,赵育莹前往北京拜著名魔术…  相似文献   

8.
她怎么舍舍得离开丁丁呢?还有那聚着无数双眼睛的舞台。她的事.该怎么才说得清楚呢?王宁是跳芭蕾的,修腿玉颈,像只白天鹅。而她跳得最好的就是"天鹅之死"。在忧郁舒缓的旋律中,天鹅缓缓伏在地上,保持着永远的纯洁和美丽。掌声响起,王宁灿烂的笑脸也渐渐扬起。王宁感觉自己生就为舞者的。尽管训练艰苦老师严厉,但一上台,她便忘记了一切,尽情在舞乐之中。她喜欢那种高在台上被人注目的感觉。但现在,人们对正规的舞蹈不再感兴趣,歌舞团经营不善、经费紧张,一群小天鹅们无用武之地。王宁的男友丁丁也是本团的舞蹈演员,两人青梅竹…  相似文献   

9.
投名师,琴路颠簸 黄莺出生在江南小城镇江市。镇江有许多关于美女的爱情故事。小乔嫁周郎、白娘子爱许仙,都发生在镇江。当黄莺还刚刚能听懂这两个故事的时候,便练上了手风琴。 曾经在上海市少年宫合唱团学过声乐的母亲姜玲鸣听着女儿的琴声有点陶醉,她自感女儿的乐感不错,对曲子的理解也“上路子”。碰到丈夫的战友登门,她便颇带点炫耀地叫小黄莺“拉一首给叔叔听”。有一次,战友叔叔提醒:“这么漂亮的洋娃娃,背这么笨的一架手风琴太遭罪了,更何况,这乐器也难登大雅之堂。” 一句话提醒了姜玲鸣:孩子既然有这样的天赋,干吗不…  相似文献   

10.
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妻子无大小文/袁湘武小我10岁的妻子,在外说我是她的哥,在家却习惯我称她"孩子"。有一次,妻和我闲侃,谈到了1980年,突然灵机一闪问1980年的我在干什么。我说那时正在乡下一所中学读高中,差一年就考上大学了。我问妻那时在干什么。妻搬着细细的...  相似文献   

11.
自杀三型     
引言 “自杀”,简单地说,就是自己主动地选择了死亡。我的一个朋友的小孩,17岁,去年的一天晚上,他妈妈跟他一起吃完晚饭,九点去睡觉,十一点,他从楼上跳下去了。直到邻居告诉她,她才从睡梦中骤然切入真实的噩梦,这之前她对孩子的“终极抉择”竟毫无觉察。她的孩子很有绘画天赋,想放弃学业搞绘画,又觉得绘画最终没有前途,于是就追随他的偶像凡·高去了。  相似文献   

12.
鱼儿 《伴侣(A版)》2018,(1):20-22
砍掉兴趣班,4岁女孩专心学攀岩 20世纪90年代,张建东从陕西老家来到深圳打工,他进过厂,打过零工,也经过商,经过多年的打拼,最终在深圳站稳脚跟成了家.2005年,女儿张悦彤出生.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张建东对女儿报有很大期望,早早地就跟妻子商量好,等孩子再大点儿,就送她去学画画、舞蹈和书法.孩子一会走路,张建东就开始教她学习汉字和数字,小悦彤学起来也快,邻居朋友都夸她聪明,并告诉张建东:"这孩子是学习的料,你们做家长的可不能耽误她,别看孩子小,可小脑袋接受能力强,学什么都快,你们得好好计划计划."  相似文献   

13.
网瘾门诊部(4) 编者按 请看小杜写的这篇小说.他是一个17岁的中学生. 有人说,他现在已陷于了网瘾,可他与本栏目主持人交了朋友后,我们发现,根本不是 那么回事.他只是反对应试教育,是一个想顺 着自己天赋去发展的聪明小伙子.他既把电脑 当玩具,也把电脑当工具,这篇小说就是他在 电脑上写出来的.他还在电脑上复习英语和化 学哩!所以,我们当老师的,做父母的,不要一看 到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孩子玩电脑,就说他们 是网瘾者.这是万分不对的!这反而会把他们推 向反面.  相似文献   

14.
羊羊     
羊羊李克贤我的外孙女单单,今年才两岁多,但她的小脑瓜,反应灵敏,联想丰富,而且学什么,总像那么回事。羊羊最喜爱歌舞。看。视时,她聚精会神,比大人还用心。看到高兴处,一边跟着唱,一边模仿着动作跳起来。她喜欢人。歌和民歌,喜欢欢决优美的舞蹈.别的就看不上...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一位充满好奇心,喜欢摄影和穿搭的102岁时尚“女青年”——笹本恒子。她的一生看起来充满故事,其实也很简单。笹本恒子1914年出生于东京,年轻的时候喜欢画画,也学过裁剪,后来进入东京《每日新闻》做插画师。26岁那年,一位前辈对她说:“要不要试着做日本第一位女摄影师?你的画画得这么好,摄影也一定很有天赋!”于是,她进入了摄影界。  相似文献   

16.
姥姥     
郭靖至 《老年人》2004,(1):37-37
老师要我们写一篇关于爷爷奶奶的作文,这勾起了我一段痛苦的回忆。这是发生在我5岁时的一件事。那年夏天,奶奶带我去老家江西看望她的妈妈。列车上,我高兴得又是跳又是笑,奶奶说:“靖至,你真是幸福啊!”说着,叹了一口气。我望着奶奶严肃的样子,不解地问:“奶奶,您怎么叹气啊?”  相似文献   

17.
我妈的杜撰     
正我妈年轻时,国营厂去不了,心高气傲的她被分配到街道办的集体工厂。我爸在包头学了几年手艺,在这个大集体工厂里做个小队长,我妈一赌气就下嫁给我爸了,后来才有了我波澜壮阔的人生。7岁时,我妈带我去上海治眼病,越治越坏,最终俩眼睛都看不见了。她觉得我这辈子咋过啊,就带我到黄浦江边,说:“儿子,咱娘俩一起跳黄浦江吧!”我说:“要跳你自己跳吧,我想回家。”我妈一听,这啥儿子呀,没心没肺,索性自己也没了跳江  相似文献   

18.
花甲母亲喜结良缘新雪母亲40多岁时守寡。10多年来,很多热心人为她牵线搭桥当月老,都被她婉言谢绝了。我们姐妹俩也劝她再找个老伴,可她总是摇头,说不愿走这一步。母亲性格内向,有什么想法都憋在心里,我们做女儿的也不好声张,怕母亲说嫌弃她。为了让母亲少点寂...  相似文献   

19.
丁宁 《老人天地》2013,(10):44-45
丁老师:您好! 我想问您一个问题,究竟有没有第四种感情?事情是这样的,最近我儿媳找到我,说她很痛苦,说我儿子闹起了婚外恋,她接受不了。我感到很吃惊。儿子是一个本分的孩子,今年三十多岁了,在一个科研所工作。他是搞航天技术的,由于研究的课题比较高端,所以年纪轻轻就带了硕士生。儿子、儿媳感情一直很好,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2月14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一场“张楠诗歌朗诵会”。当人们得知长发飘飘、端庄秀丽的张楠竟然是个要靠透析维持生命的尿毒症患者时,不禁为她对诗歌的执着追求及顽强的生命力而深深地感染了。灾难使她坠入痛苦的深渊33年前,张楠出生在山东青岛黄海边的一个小渔村。也许是大海赋予了她灵性,从小,她就在诗歌方面表现出天赋。虽然父母养育5个孩子很艰难,但贫困的生活却激发了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她写的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