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视域下“以人为本”具有双重意蕴:第一,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依靠农民建设新农村;第二,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不断满足农民的利益需求。以上两点,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对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国内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即把毛泽东说成是农民革命家,认为毛泽东是农民领袖。国际上一些西方学者也热衷于研究毛泽东思想中的“农民基础”,企图把毛泽东思想说成是一种“农民民族主义”和“农民共产主义”。①这些人的认识无疑是错了,是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语料库方法,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从高频词、关键词和“农民”的搭配词等角度,分析了《人民日报》“三农”报道话语所塑造的中国农民形象。研究表明,《人民日报》“三农”报道话语塑造的中国农民既有依靠土地、种植农产品的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形象,又有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和规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象,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象更为凸显。它既构建了中国农民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三农”经营主体形象和国民经济经营主体形象,又塑造了他们弱势群体经济形象和获益后的受益者形象以及以“培训”为途经的新型职业农民形象。文章认为这些特征及其形象的形成是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映,也与中国政府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政策举措有关。  相似文献   

4.
庄稼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支配的土地,谓之“自留地”,在这块地里,他们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我们的孩子也渴望有这么一块属于自己的“自留地”,顺其所需,我就给了。这块“自留地”放在每次誊写的作文之后,因为我们的学生还不是地道的“农民”,所以还得由我们这些“老农民”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和生产自从被纳入意识形态体制之后,作品中的农民日常生活就被意识形态化了,这一过程和农民个体生存的载体“家庭”的消失同步进行。没有了家庭生存概念的农民也逐渐丧失了个体意识和生命意识。1960年作为一个视点,表达了意识形态的自觉与“家庭”的消失。  相似文献   

6.
关于阿Q是什么典型的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其中对于阿Q是不是“国民性弱点”的典型的论争,意见也很分歧:有的认为阿Q就是“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不是落后农民的典型;有的认为阿Q只是落后农民的典型,如果把阿Q看作“国民性弱点”的典型,那就等于说阿Q是超阶级的典型,就是宣传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等等。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显然不是我们所能胜任的,但我们在教学中又经常遇到这些问题,现在只是权作学习,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规划居住点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解决农村发展土地制约、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实践,大力推进“三集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让步政策”,这个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主张有“让步政策”的同志,都把封建统治阶级在某些时候实行的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统统称之为对农民的“让步政策”。并且认为,这是农民革命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折射反映,因而这种理论是完全符合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这些意见因为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所以重新展开讨论很有必要。本文试就“让步政策”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历史上所谓“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所产生的客观条件和“让步政策”是否符合于历史的真实,以及“让步政策”的阶级函义四个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与这些人相比,我们周边的“小民百姓”低调地实现着自身的农民梦,通过行动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点点融人平凡生活里。早些年,只出现在游戏里的“开心农场”慢慢走进了现实,我们虽没有一出手千万元人民币的资本,但依然有将“田园梦”进行到底的万丈豪气!  相似文献   

10.
浅谈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活动的几点体会陈德修南平市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与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的“三结合”的做法,深受群众欢迎。几年来我市计划生育“三结合”活动能够逐步发展和提高,主要有以下五点体会:一、党政领...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底,南京市国家税务局秦淮分局破获一起利用农民身份虚拟农产品交易偷税案件。步嫌偷税的犯罪嫌疑人利用一个真实的农民身份,虚构了农民卖鸡蛋的情节,导演了一场“借鸡下蛋”的闹剧。经初步查实,偷税金额达到125万元之多。笔者试图通过对此案的案情分析,查找税收政策对农民经纪人管理存在的漏洞,并进一步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主体性表现缺位、公共性发展不足、现代性程度偏低,农民公私观念显现出在参与“公权”和维护“私利”中绞缠不清、在传统“礼治”和现代“法治”中取舍困难、在践行“公德”和涵养“私德”上双重缺失等问题。重塑农民的公私观念,需要增强农民的主体性,解决好农民过于“重私”的问题;发展农民的公共性,坚定农民“崇公”“为公”的价值取向;涵养农民的现代性,引导农民追求“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主体倒置、农民话语权丧失、干部出国“取经”泛滥、建设成果未惠及广大农民、建设的“示范点”未起到示范作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困扰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障碍。为此,我们有必要从国情出发,确立发展模式;严格贯彻以人为本战略,调动蕴藏在民间的创新力量;通过建立信息流、资金流等相关的新制度,确保“新力量”主宰整个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美国哈佛大学已故教授史华慈是当代最著名的现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其名著《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崛起》是其博士论文并是其成名作。该书中,史华慈首次提出“毛主义”的学术范式,对其形成、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最早的论证。他强调:“毛主义”在革命的理念上与斯大林主义有着明显的差异,毛主义是“由农民所进行的革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农民而进行的革命”。前者强调农民自身就是革命的主体、性质和动力,而后者则只把农民利益当作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显然二者的意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史华慈的这些论点对西方毛泽东研究领域影响极大。并引起了广泛争论。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2013,(12):49-52
廉政漫画的热潮把河北邱县的一批“农民漫画家”从幕后推上了前台。当地县纪委也开始向这些“农民漫画家”频频约稿。面对县纪委的“订单”,“农民漫画家”们却并未感到创作受到局限。只是在进行“订单式创作”时,他们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杨蓓 《人生与伴侣》2007,(10):57-57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一定会纳闷,这些木匠和农民用的工具与理财有什么关系?其实,这些工具的形状与家庭理财的组合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不同的家庭适合不同的“工具”,斧头、锤子、铁锹理财法可以说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7.
亚宁 《淮海文汇》2007,(1):15-15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容动摇。中央也多次强调,要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和“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的原则,突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角”地位。  相似文献   

18.
温锐在《福建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撰文认为:集体化运动不是所谓农民平均主义的产物,而是一场农民被平均主义全面改造的运动。从理论上讲,“私有”是农民的“天性”,这种“天性”则是“一大二公”及其平均主义的“克星”,总体上说,50年代中国农民主体的“发家致富”意识和现实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10,(1):31-37
小克劳斯告诉他自己迷了路,想在这儿借宿。“当然可以啦。”农民说,“但我们还是得先吃点东西吧。”妻子友好地欢迎两个人,铺了桌布在长桌上,给他们一大碗粥吃。农民饿坏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但小克劳斯忍不住去想美味的烤肉、鱼和蛋糕,他知道这些东西就放在炉子里。在桌子下面自己的脚边,放着他的装马皮的袋子。我们都知道的,他是要到城里去卖马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主题意蕴和形象系列二个视角切入,论述了赵树理“农民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赵树理小说不仅写出了处在历史转折期的解放区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在太经意中揭示出消除他们为上的封建传统观念,特利是小农意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这在同时代农民作家中是罕见的。赵树理创造的“农民家族”有肯定型形象、否定型形象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转化型形象,这些形象之间存在互补和依存关系,转化型形象蕴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