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物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现代物流也正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业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物流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成为物流业的革命。结合我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背景的基础,探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特点,提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业迅猛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物流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我国物流业税收政策尚待完善,"营改增"后仍然面临企业税负过重、重复纳税等问题,本文以政府视角,从物流行业适用的税收政策入手,分析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税收政策实施的现状,剖析存在问题及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物流业税收政策,规范征税界限,减低企业重复纳税风险以及出台物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商贸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出现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商流的"四流融合",现代流通方式迅速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加快等发展趋势。同时还存在布局不合理、产业社会化程度低、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使商贸物流业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吉林省物流业与农业的耦合发展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0—2021年吉林省管辖的8市1州农业发展水平和物流业发展水平序列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时变参数VAR模型测算物流业与农业的联动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Tobit模型,从数量研究的角度揭示影响吉林省物流业与农业的耦合发展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各市、州农业与物流业目前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进而提出相应建议。吉林省应完善农村基础物流设施配置,加快乡村地区信息化建设,重视农业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业物流耦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从而促进农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向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快发展我国物流产业 ,可以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搞好现代物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物流的基本涵义以及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提出在我国入世之后 ,应如何全面提高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以及在当前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物流业将成为新世纪国民经济一个支柱产业。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框架,要正确处理好发挥传统运输业的优势与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国有物流业与发展民营物流业、发展干线物流与终端物流、发展国内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等八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东南沿海六省三次产业比重对现代物流业的影响,并从物流成效、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三个方面对比该六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提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物流业发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综合评价是产业优化、经济评估、政策制定的基础。通过建立区域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相对发展增益指数、均衡发展增益指数、可持续发展增益指数对静态综合评价值进行修正,对具有相对较高发展速度、物流产业内部发展均衡、保持长期较高发展速度的区域给予激励,可以得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动态综合评价结果:2010—2012年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动态综合评价值较高,只是各区域物流业发展水平处于中等以下水平,需要有效协调物流产业发展速度、产业内部均衡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争取更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跨国公司开始进行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新型国际产业转移呈现了生产、流通、产前产后各环节全方位产业转移的特点.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是向中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推动力,而向中国进行转移的深度、广度也在进一步发展,对中国物流业发展产生了各种影响,包括有利于促进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物流业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各种负面影响.面对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物流产业带来的这些影响,中国物流业应尽快制定相应策略及执行措施,以确保未来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物流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论文从现代物流业对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和微观经济三方面的影响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言而喻。但物流业发展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学术界尚未有确切结论。本文利用2005—2020年全国30个省市的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并根据物流发展的具体因素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步回归和异质性分析,检验物流业发展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证得出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呈“U”型曲线关系,物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区域差异对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作用存在差异,其中,物流业发展规模和结构是导致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呈非线性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各省市物流业发展正处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机遇期,因此,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高端物流产业、加大物流技术研发和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锦州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看,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锦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作者联系锦州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基础优势和优惠的政策优势,阐述了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锦州建设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实意义,指出了目前锦州发展现代物流业还存在的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锦州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的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物流规模逐年扩大、物流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物流企业发展较快、物流工具比较充足。但由于认识上和管理方面的原因,物流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缺乏全市统一规划、第三方物流薄弱、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缺乏现代物流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人才。为加速佛山市物流业的发展,必须加强政府对物流业的指导作用、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培养和引进现代化物流人才。  相似文献   

14.
传统物流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关系及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传统物流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内涵及二者间的差别,阐述了传统物流业向现代流业转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笺流业转化应在客户关系维持及开发、人才储备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三方面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国家出台《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和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全社会的推动下,南通市物流业总体呈加快发展态势,物流总量持续增长,物流企业主营收入增加较快,物流业务从单纯的运输、配送、仓储型向综合服务型发展,现代物流业已进入由起步阶段走向理性、务实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促进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内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高铁网建设的不断进展使铁路运输能力得到质的飞跃,探讨和分析高铁货运以及高铁开通对物流业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依据运输业和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规划发展的相关文件,论证了高铁开通对物流业的影响机制,建立物流业综合水平测度指标,通过PSM-DID模型实证分析高铁对物流发展的影响,进行异质性检验、机制检验等。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对城市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整体上具有促进作用;高铁对物流业的影响与该城市的规模、等级、地理位置以及运输业市场结构密切相关;高铁对物流业的影响主要通过区域经济增长、货运运输量提升、物流人力资本提升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当前,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其基础性、辐射性作用日益凸现。目前广西尚存在物流法规不统一、体制机制不顺,要素支撑不够、联动不足,竞争无序、竞争力不强,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快完善广西物流地方性法规,建立物流发展协调机制,建立适应公平竞争的物流市场地方法制环境,完善现代物流业"促进"型政策法规,切实减轻物流企业负担,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物流业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中发挥关键作用,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区域资源优化整合、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入手,分析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规划物流资源投资,与物流发展现状相适应;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鼓励跨区域经贸合作;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两业深入融合;注重物流技术创新,提高物流智能水平等建议,以期物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现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为行业效率效益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传统物流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内涵及二者间的差别 ,阐述了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提出了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化应在客户关系维持及开发、人才储备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三方面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从会展业基础设施规模,会展物流企业现状和制约会展物流发展因素三个层面,对上海会展物流业进行了剖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从上海会展物流业的发展对策、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三个方面,设计出了上海会展物流业未来发展的创新模式,提出要创新会展物流供应链系统,使上海市成为辐射全国、连接世界的现代会展物流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