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名人代言广告问题,一直是近年来新闻传播界的热点。名人做虚假广告已经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社会危害性却不可低估。部分名人为了片面的追求经济报酬,不分良莠的乱加代言,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权益受到侵害。由于我国现行广告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名人虽代言了虚假广告,却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现状。本文从虚假广告代言表现形式及法律特征和代言虚假广告名人的法律地位等基本法律问题入手,指出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应承担侵权责任,并指出了全面规制虚假广告代言活动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名人代言广告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法律层面界定名人代言广告的相关责任,运用法理与案例分析方法,就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影响和后果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其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对市场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的深层原因是名人代言广告责任追究的制度性缺陷使然,即广告立法缺陷,广告审查管理缺陷,广告执法缺陷,广告监督管理缺陷。分析结果认为:治理虚假广告行为必须从立法、审查、执法、监督诸方面构建名人代言广告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广告所引发的"财富效应",我国明星代言广告也愈演愈烈.但虚假广告也随之而生,并带来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等一系列危害.责任制度缺失、政府监管不力、市场机制不健全、社会责任感失落是诸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清代言广告的法律性质,有助于追究代言人的法律责任.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我国应建立广告代言人制度.  相似文献   

4.
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交易是一把"双刃剑",给消费者带来了许多新的、潜在的利益,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给现行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也阻碍了网络交易的发展。文章在对网络交易中消费者各项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进行法律分析,通过诉讼和非诉讼程序,力争填补法律的空白和漏洞,促使消费者权益保护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误导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违法广告,主要是通过虚假、模糊、示范、夸张、对比等手段误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误导价值观、消费观和文字规范等,对社会和消费者个人都产生了较明显的消极影响。修订相关法律、严格执行现行相关法律、提高广告创作人员的从业素质、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媒介素养,以及规范管理名人代言广告,是有效遏制误导广告产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我国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这使得传统的广告宣传模式已难以适应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以名人代言为主的广告宣传模式应用而生,其以独特的方式备受广告主的喜爱。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名人代言广告的宣传模式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从最初郭德刚代言"藏秘排油茶"被指虚构研制单位,到成龙代言的"霸王"乌发水事件,再到三鹿奶粉事件,以及近日小S代言"胖达人"涉嫌欺诈、林志颖被质疑卖家保健品。这些接踵而来的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事件充斥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损害了竞争者的利益,而且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伤害。因此,有关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广告代言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在为广告主带来可观利润的同时,也使得众多消费者因出于对广告代言人的信赖而选择消费其所代言的商品时利益受损。然而,由于我国现行广告法律制度未对广告代言活动进行规制,导致广告代言法律监管制度严重缺失,本应承担一定法律责任的广告代言人却逍遥法外,十分不利于对消费者的保护。通过对建立广告代言法律监管制度的意义及其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立法建议,以期能够完善我国的广告立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现行立法对明星代言广告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分析了致使明星代言虚假广告之后不但没有经济的赔偿而且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原因。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把明星代言人列为调整的主体范围、增加监督机关对明星代言广告真实性义务的审查、增加对明星代言人承担责任方式的具体规定等措施建议,以完善我国现行立法。  相似文献   

9.
在各类商业广告中,有一部分是由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为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在介绍产品及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许诺保证质量并在消费者若因之受到侵害而采取一定措施弥补损失的"许诺广告"。这类广告增加了消费者对商品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的信任度,但同时对消费者的侵害可能更为严重。研究许诺广告的法律特征,以期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商品交易活动,对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虚假广告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及经营者合法经营权益及法定义务的履行,它以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为目的,含有有关商品或服务的事实说明与真实情况不符且内容足以使消费者产生误解。虚假广告的法律防治可以明确规定认定标准,责任承担主体的对象,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依法规范事前审查,确立公众举报制度以及确定广告协会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公众人物代言虚假广告的侵权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虚假广告侵权责任中公众人物承担广告责任,而非产品责任.公众人物之所以承担侵权责任,是因为消费者对其的信赖及其从消费者的信赖中获得利益.公众人物代言虚假广告的侵权责任应当采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并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而非补充责任.亲自使用(而非试用)该产品,并达到产品宣传的效果,或者已经超过代言期限一定时期的广告,或者没有达到一定的对广告的误解比率,公众人物可以免除责任.  相似文献   

12.
商品房消费者权益的专业复杂性、基本人权性、易受侵害性和国家干预性特征使其区别于一般消费者权益。商品房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除了面临立法困境外,还存在司法保 障力度不强和行政监管薄弱等问题。为此必须将商品房消费者权益和普通消费者权益一样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并拓宽其权利内容;通过修改相关司法解释,在商品房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进一步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通过不动产登记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广告预审制度、质量保险制度等相关制度设计,加强对房地产交易的法律监管;同时注重发 挥消费者保护组织的职能,实现对商品房消费者权益的全方位保护。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并没有使明星代言虚假广告问题得到根治。代言明星与雇用人存在劳务合同关系,与消费者却不存在合同关系。当消费者遭受虚假广告损害时,通过合同法不能得到周全保护。许多国家和地区将代言明星列为广告法律关系的主体,明确规定代言明星对消费者负有注意义务。尽管中国法律对明星代言行为存在制度缺失,但是在民法基本原则框架下,正确适用《侵权责任法》第8条的规定仍然能够给予消费者有力的救济。  相似文献   

14.
从信息不对称看消费者知情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用信息经济学上的信息不对称理念,论述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关系。结合实践中常见的消费信息不对称现象,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由于消费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败德行为、不利选择及信号失灵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进一步论述知情权对消费信息不对称的矫正,指出现行法律制度对信息不对称规制的不足,探讨了如何完善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机制及构建消费者知情权的社会保护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重点研究公用企业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从自然垄断行业的内在特点出发,分析其侵害消费者权益存在的原因,结合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精神和法律规制找出解决对策,设计出更合理、有效的约束机制,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必要垄断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经济、法律平衡。  相似文献   

16.
试析网络时代的消费者知情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时代的消费者知情权在传统基础上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并且容易受到侵害。国外立法通过强化经营者的信息披露义务来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措施较为单一。构建我国在因特网时代保护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体系应体现因特网自身的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的消费者知情权在传统基础上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并且容易受到侵害。国外立法通过强化经营者的信息披露义务来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措施较为单一。构建我国在网络时代保护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体系应体现网络自身的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上购物的方式已成为大众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电子商务模式中,B2C模式是消费者利用互联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因此如何进行完善的保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是建立现代商业保险制度的标志之一,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是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从法律的视角观察,健全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已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欧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重要取向,也是我国保险消费者保护的着力点。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确立倾斜性保护法制理念,改善维权法制环境,保障依法自主维权;需要改革现行的监管体系,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实现监管功能转型,强化对消费者的依法保护。  相似文献   

20.
环境侵害概念走出了人类中心主义藩篱,容纳了人类环境行为造成的所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内涵。基于现行环境侵权的责任归责原则主要救济的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被侵犯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而更多针对环境和生态自身的侵权不能获得救济。所以它不能担负起环境侵害的全面救济责任。针对环境侵害的原因行为和被侵害权益的不同性质,借鉴和运用国际环境法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理念进行责任归责,并设置具体责任机制,可以摒弃现行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的片面性,实现环境侵害责任的全面、合理、公平分担,实现生态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