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中有着很大的能动作用,它是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我国民族精神的必要条件,对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载体,所以加强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有着深远的管理意义。群众文化团队是推动我国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起到一个支撑作用,这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队伍,真正做到群众文化群众办,所以一定要加强提高群众文化团队综合素质工作,其中包括明确主体地位、加强业务辅导、培养管理人才、促进文化交流等。目前会泽县的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队伍氛围具有极大的依赖性与松散性等,这都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和解决,才能促进全县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对桂中和红水河流域壮族地区的实地调查以及对 2 1世纪壮族社会演化问题的思考 ,认为壮族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 ,实现富裕发展繁荣和民族复兴的梦想 ,需要对现阶段壮族社会现实的真情实貌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评估。对壮族社会中存在的隐忧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采取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壮族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来自壮民族的综合素质 ,来自民族潜能的激发 ,而 2 1世纪高素质人才标准的设定 ,应基于本民族的社会现实和后现代社会生态文明时代的客观要求。壮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应与 2 1世纪壮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壮族杰出人才的造就相契合、相协调、相补充 ,通过提高人的素质 ,改变有悖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生存理念 ;通过激发民族创造潜能 ,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充溢建设性“后现代精神”的社会经济文化增长机制。通过宣播人地和谐相生的生存智慧 ,使之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石 ,在 2 1世纪全球一体化和多元文化的汇融整合中 ,将壮族地区建设成为民众富足、环境幽雅、天人合一的人间和乐美境  相似文献   

3.
自建国以来,民族高校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知识、文化、信息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民族高校更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搞好教育改革,提高办学实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中有着很大的能动作用,它是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我国民族精神的必要条件,对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载体,所以加强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有着深远的管理意义。群众文化团队是推动我国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起到一个支撑作用,这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队伍,真正做到群众文化群众办,所以一定要加强提高群众文化团队综合素质工作,其中包括明确主体地位、加强业务辅导、培养管理人才、促进文化交流等。目前会泽县的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队伍氛围具有极大的依赖性与松散性等,这都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和解决,才能促进全县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是该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他们是否具有健康优秀的人格,对于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优秀人格,体现着时代要求,对于培育服务边疆的高素质人才及实现边疆团结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不断提升,舞蹈艺术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而职业院校又是舞蹈艺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职业院校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不断对舞蹈艺术教育进行创新改革,以培养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舞蹈艺术人才为目标,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进行教育模式创新.本文主要对舞蹈艺术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不断提升,舞蹈艺术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而职业院校又是舞蹈艺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职业院校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不断对舞蹈艺术教育进行创新改革,以培养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舞蹈艺术人才为目标,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进行教育模式创新。本文主要对舞蹈艺术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艺术设计类专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愈加突出,几乎各大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参与,可见培育更多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已经十分重要.中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发展输入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更加需要重视艺术设计类专业,并积极的实施和落实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促进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开辟新的人才培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民族教育的发展存在诸多系统内不和谐以及与外部生态系统不和谐的方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民族教育,以培养和谐社会需要的人才,如此,方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一方面在维护社会稳定、减少越轨行为的发生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化、规范、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又是社会不稳定和越轨行为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民族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各民族成员丰富多样的精神需要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但由于民族文化建设存在的碎片化原因,导致民族文化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局面的形成。如何运用先进的理论工具建设好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和产业,满足各民族成员的精神需要、服务于社会稳定和谐是广西民族自治的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文化建设主体需要探讨的新课题。文章利用整体性-网络治理的理论工具分析广西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并依据整体性-网络治理的主旨提出整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桑德 《中国藏学》2007,(1):68-71
扎什伦布寺的学经制度是随着藏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学经制度和学位授予制度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扎什伦布寺的学经制度作为藏族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为藏族人民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推动了藏传佛教的发展。目前,完善和规范扎什伦布寺的学经制度,是培养新时期佛学人才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与家长对高素质教师的要求,幼儿教师必须从单枪匹马的完成教学任务转型到合作教学中,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者间分别展开合作。在这一合作过程中,教师个人文化的"地盘"意识、合作关系中自然文化的"你情我愿"、合作方式中领导者与教师的人为合作文化等共同影响着教师合作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学前教育主干课程,数码钢琴集体课伴随着教学改革应运而生,但是,在教学质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学科建设上仍有不足。因此,我们需要立足当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将其与社会需求对接、与实际需要对接,提升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以培养培养复合型、综合型、高质量高素质的幼师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以人为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与需要,强化人文关怀在文化育人中的作用.要确立文化育人的理念,以人文关怀为基石,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新平台,不仅要帮助学生“博学明理”更要帮助学生“崇德至善”.从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各个目标的实现,需要高素质人才作用的发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新时期,高等教育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似应选择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战略,采取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业。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研究来探讨地方高校如何推动区域软实力发展,并提出建立开放交流的合作机制、构建地方高校文化的整合机制、实现区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文化之间的互动等有效途径和策略。认为地方高校是生产知识和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更好适应区域社会的发展需求,地方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近代瑶族社会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瑶族社会控制研究张冠梓(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瑶族文化丰富的内涵、和谐的个性,以及现实中瑶族社会的发展,需要学术界从文化与发展的高度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但以往学术界对瑶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往往是欣赏多于客观陈述,同情多于鞭辟入理的揭示。本文谨从社...  相似文献   

18.
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需要,中南民族地区诸高职院校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前提,人才培养目标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实现了同频共振.但在推进落实过程中,仍面临着课程设置、师资素质等与区域经济发展和高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的问题;结合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应从...  相似文献   

19.
民族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需要其有力有效的规范保证。发生于1940年代末的湘西事变,是民族地区复杂的政治、经济、心理、民族以及历史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引发了湘西民族社会的整体失范,对湘西民族经济与文化发展、民族关系的和谐造成重大影响。研究事变的意义,在于从中获得对规范民族社会有所助益的思想资源,对当下民族社会的良序建设而言,它提示着制度整合和道德整合同步并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王杰  王允武 《民族学刊》2023,14(1):95-102, 150
民族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密切相关。民族地区的市场性、区域性与传承性,使得其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需要经济伦理和法治机制双重保障。经济伦理是经济活动传承性的写照,从内部支持和保障民族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法治则是其外部保障。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下,唯有重视伦理传承与法治推进双重保障的互补与统一,才能有效构建民族地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