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流域在历史上形成了丰厚的反映长江多样地域特征的水文化,对流域人类生存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今天立足于整个中华文明及国家大战略的视野来审视长江历史上形成的水文化,就可以看出仍然缺乏对于长江水文化系统、整体的认识,缺乏一个能够包容长江各流域段和各支流流域,特别是能反映长江系统性、整体性的水文化概念。长江水文化概念的提出,目的就在于构建起关于长江的水文化系统,使“长江水文化”成为代表长江流域水文化的整体性符号。通过长江水文化的构建,使长江各流域段和支流流域的水文化整合为一个整体,同时结合当代发展的需要,注入新的文化支撑要素,构建起长江水文化的支撑系统。长江水文化的构建不仅对传承保护长江的水文化遗产有重要价值,对于今天推动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实现长江大保护、流域高质量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江文化体系中的吴越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文化是指长江流域地区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总和与集聚,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作为内涵广博的文化体系,它由巴蜀文化、荆楚—湖湘文化、吴越文化三个亚系组成,其中吴越文化生存于长江下游地区。广义的吴越文化指有人类产生以来存在于先秦时代吴、越立国地区的一切文化现象,它具有“饭稻羹鱼”的经济结构和饮食习惯,以及善驾舟、鸟崇拜、干栏式建筑、“文身断发”习俗、尚绿、灵动、情感细腻等文化特征。吴越文化在勇于开拓和善于开放的文化心态作用下,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调整和更新文化内涵与机制,同时始终保持特色与传统,其发达的玉文化、瓷文化、丝绸文化体现了“丽质秀色”的品性,对中华文明特质的形成有着殊多贡献  相似文献   

3.
赵锐 《金陵瞭望》2009,(2):18-20
清凉山就是现在的清凉山公园吗?错!清光绪九年(1883年)顾云著《盔山志》,其所涵盖的范围是:“起山前龙蟠里,循城垣至蛾眉岭;又斜循小仓山,道陶谷,至虎踞关;又斜道四望、马鞍诸山,至清凉门;又循城垣折至山前乌龙潭迄焉,方可十数里。”后来的《石城山志》、《首都志》等大体仍承袭了这一区分。这一范畴,与现在的鼓楼区大体吻合。  相似文献   

4.
以长江文化为重要源头的中华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决定性因素,武汉段长江文化是长江文化带的中部明珠,也是长江文化带的中流砥柱和重要支撑。武汉的人文历史、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区位交通等因素,孕育出长江文化带武汉段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热情奔放的文化特征。依托长江,发展长江文化,打造长江文明地标,是武汉发挥长江经济带核心引领作用、履行国家中心城市职能、带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统分联合、虚实结合、城乡融合、文水业协同,讲好"一城一水一文"的故事,助力武汉实现从国家中心城市向世界亮点城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书院与长江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书院制度,其起源、发展、普及的重心一直是长江流域。一方面,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是长江流域书院崛起的历史条件与文化原因;另一方面,长江流域对唐宋以降的长江文化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江文化生态与民族精神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江文化包括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和下游的吴越文化,在历史演进中以特有的生态形式,孕育了筚路蓝缕、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开放融合、崇德重义、明理重学、爱国念祖、团结和合的精神,并日渐融入繁衍大观的中华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旅游文化开发应立足三峡,依托渝宜,辐射四方;点线面有机结合,重点抓好"一区两极三线四片"的开发战略布局;全方位采取得力措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在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应抓好旅游文化资源的普查与研究工作,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链,加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深度开发,开发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利用文化节庆推动旅游发展,加大旅游文化的科普宣传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立足长江文化的发展,论述天与人、真与美、中与外等长江文化建设的三大关系,阐明长江文化的区位、价值及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赵锐 《金陵瞭望》2009,(3):55-56
历史上的清凉山其实与现在的鼓楼区大体吻合。清光绪九年(1883年)顾云著《盔山志》,其所涵盖的范围是:“起山前龙蟠里,循城垣至蛾眉岭;又斜循小仓山,道陶谷,至虎踞关;又斜道四望、马鞍诸山,至清凉门:又循城垣折至山前乌龙潭迄焉,方可十数里。”后来的《石城山志》、《首都志》等大体仍承袭了这一区分。从军事据点到文化重镇,清凉山有过与众不同的华丽转身。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煜清凉山问佛:耿定向振兴崇正书院,缪荃孙驻足陶风楼……清凉山上走过诸多撼动历史的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10.
楚人重史与长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 ,楚人重史学 ,有优良的传统 ,申叔时论教导太子 ,重历史教育 ;左史倚相熟悉训典与百物及得失成败之故 ,裨益政治 ;屈原《天问》问及传说与历史 ,其历史意识卓然可观。凡此 ,对后世史学有很大影响 ,亦为先秦时期长江文化之一奇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者的消费理念更加成熟和理性,旅游需求正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人文旅游方向发展。作为人文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礼俗文化旅游不容忽视。本文以有着丰富的礼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长江三峡为例,分析了三峡礼俗文化旅游资源及特点,探讨了三峡礼俗文化与三峡文化旅游的关系,提出了礼俗文化旅游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金陵瞭望》2009,(10):68-69
国际关系学院1951年诞生于抗美援朝的战火之中,至今已有五十六年。五十六年的积淀,几万学子的践行,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13.
徐利明 《金陵瞭望》2010,(28):90-90
“文化”一词,在《辞源》与《辞海》中的释义,大致为三层意思:①在古代指文治与教化:②今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③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薛冰 《金陵瞭望》2007,(11):61-62
2005年.我和几位朋友,在深入探讨南京城市文化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清凉山文化”(或称“虎踞文化”)的概念。提出这个新概念,并不是为了取代别的什么概念。人文范畴是一个积累的范畴,每一种新成分都是对这一范畴的丰富和充实。就南京而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空间范畴产生的文化成果,都是建设南京文化这座恢宏大厦的砖瓦。  相似文献   

15.
由吴永章和田敏二位先生合作撰就的力作--<苗族瑶族与长江文化>一书,作为长江文化研究文库民族宗教系列的一种,2007年4月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长江干流的巴蜀文化、楚文化与吴文化三大文化聚落的20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中具有稳定的共同价值与文化信仰,反映了该空间不同历史时期风土民情千丝万缕的相关性、传承性与生态性,显示了极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原到长江干流的文化空间中,探析其在人文环境、自然环境、虚拟环境的互动中形成的非遗活态传承,可以为长江干流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长江生态文化是长江流经地区生态文化多维特征集结的复合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诉求、价值导向和价值远景。大力弘扬和建设长江生态文化,把握长江生态文化建设的新时代内涵、价值和路径,对于传承、丰富和发展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华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鼓楼区的社区生育文化建设 ,在思路、体制和方法上创新 ,实施了优化人的发展环境 ,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三个工程 ,建成了有效的城市社区生育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陈抟、周敦颐、程颐、谯定、来知德等著名易学大师在巴渝大地的学术活动,使易文化与巴渝文化共生共荣,进而形成巴渝易文化。巴渝易文化有三个特点:(一)是一种民间易学、隐士易学,而非书斋易学、学者易学、官方易学;(二)以象数易为主体;(三)驳杂多元,与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鬼神文化、巫文化相互冲击又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20.
《诗》时代四百多年,江汉之域南国之土得“由北向南”王化风气之先“由内而外”合力驱动,从而自商末周初《二南》至《江汉》宣王中兴直至整个时代终结,得以渐进孕育日常人文风尚的同时,同步实现周邦国与楚为代表诸多地方国的国家意识形态构建。无论日常文化涵化还是文化精神强化,其直接后果都是区域长江文化的无限意义生成与不朽价值凸显。但是,这一意义生成和价值凸显,并非长江文化所在时空全称性肯定,在时序差异与区域隔离的更大长江流域范围内,异域文化形态同样异彩纷呈,所以长江文化观念及长江文化本身,都存在意指可及的存在限制。《诗》及其关联文献足以说明,其可及性在定位时域内,始终处于混沌性可及、边缘化可及和区域性可及状态,也就是从属于地域而非流域的想像力思维梯级。正因为如此,历史语指有效的集合态陈述必须尊重这一前提,亦如现实语用重拟的聚焦态长江文化保护与开发命题,其价值实现必须充分获得存在性命题转换的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