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田园城市理论”视域下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形成了发达国家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构建了城乡统筹的城镇化建设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向往。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创新,符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和"田园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契合,是符合人的城市化规律的创新。浙江特色小镇今后发展的趋势是"以人为核心,实现城镇化与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2.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之路必须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走好中国特色"军民融合"之路,应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夯实军民融合的思想观念;坚持系统思维,加快"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坚持制度先行,突出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坚持统筹兼顾,把"军民融合"项目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彰显刊物特色,打造学术期刊品牌,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刊从2010年起重点推出"中华德文化研究"和"环洞庭湖社会发展研究"两个特色栏目。"中华德文化研究"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而又有包容性、学理性和现实性的栏目。"德文化"一方面是指融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特色小镇官方概念和关联概念,从创新驱动、功能融合、发展平台、布局合理等4个方面阐释了特色小镇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结构经济学原理,分别从产业甄别、政府行为、企业行为等3个方面系统构建特色小镇发展路径。在特色小镇培育过程中,还需要密切关注市场与政府的协调性、特色小镇模式适用性、培育周期及目标、特色小镇"地产化"趋势等4个问题。应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构建合适的政策支持体系、调整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目标、防止特色小镇"地产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必须深刻领会当下的现实语境,切近时代的文化发展特点,清晰它的"中国特色"以及与国际惯例的"错位"。依托数字化技术在"文化+""+文化"的相互促进下,以创意引领实现(跨界)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在融合发展的"新常态"中培育了新动能,提升了追求文化精品的自觉,使文化产业发展超越了地域和行业壁垒,强化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存在,以文化创意为轴心的分化与竞合运动,重构了中国文化发展地形图,提升了中华文明的质地。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和大学院校的逐步成长,海西地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逐渐呈现出"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生融合"的发展态势。但在融合与共生的过程中也存在两者融合关系不紧密,对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有限等现实问题。在此在分析海西地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各自特色的基础上,以研究二者的融合机理为切入点,提出六条推进海西地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融合与共生的途径,力求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本着继承和发扬雷州半岛优良传统文化的目的,首先阐释"文化"的概念,然后从三方面论述了雷州半岛文化特色的形成及发展。雷州半岛文化与中原文化等诸多文化碰撞、磨合以至融合,形成了具有融汇性、多样性、开放性、边缘性等品格特色的半岛文化,要发展好雷州半岛文化,必须处理好中外、古今、本地与外地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结合科学的发展观,针对过去高校体育教学"重体、轻文"的问题,提出构建以人文为特色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立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思想,组合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01"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北京市日前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提到,研究城乡结合部减量发展新路径,全面推进"一绿"地区城市化,制定"二绿"地区发展规划。研究政策措施,推进新市镇建设,培育一批特色小镇,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0.
文旅融合发展是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特色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做好"特色"这篇文章,需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挖掘与打造,其中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银川市西夏区特色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要坚持以文化传承为根本点、以地域特色为落脚点、以时尚潮流为依托点,结合当地自然、人文与其他地域因素,讲好宁夏故事,实现旅游文创产品跨界开发,创立特色旅游文创品牌.要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思维有机融合,线上线下协同并进,政府、学校、企业与媒体携手合作,形成特色文化旅游文创开发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遗留了一些难题。为尽量避免不可预料和无法控制的消极后果,渐进式变革依然不失为合理的选择。在此宏观分析下,结合中国国情,本文认为信息化作为生态化的物质技术手段,生态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两者互相依存,即通过信息化和生态化的一体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低、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论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耦合效应,分析在信息化、生态化的一体化过程中,创新面临的困境和机遇,并展望政府的制度创新远景,最终据此提出政府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海事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策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资源整合是海事信息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根据辽宁海事局信息整合工程实践,探讨海事信息资源整合的实施方法,指出海事信息资源整合实施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政府在推动国家信息化中的主导地位和特殊角色以及政府管理对信息化的广泛依赖,决定了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处于关键和核心的位置,决定了政府信息化的基础作用和战略地位。本文从政府信息化的含义入手,阐述了我国政府信息化发展的意义,分析了我国政府信息化发展中的障碍因素,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物流信息化:我国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代化发展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而物流信息化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论述了物流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分析了物流信息化在我国的实践,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探讨新工业革命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阐述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新工业革命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我国制造业战略转型升级的新思路:以两化融合为契机,加大制造业人力资本投入,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完善制造业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并进一步构建新型政策扶持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6.
造船的"第二次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中国学者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2008年,我国先后发布了以"发展战略"、"经济"、"社会"、"生态"和"国际现代化"为主题的5份《中国现代化报告》。在二次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工业正进行着"轻量化"、"信息化"、"绿色化"和"全球化"的修正。造船的二次现代化是在造船首次现代化的"空间分道,时间有序"基础上,发展为"异地并行,无缝整合"。期间,还必须叠加覆盖船舶全寿期的智能化软件、与环境友好的高效工艺技术和由"绿色船厂"生产的持有《绿色证书》的"绿色船舶"。  相似文献   

17.
走新型工业道路应该协调好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等各方面的关系,由于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将面临资源、环境和经济高速增长,人口与就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矛盾制约,因此,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现实路径应该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工业化;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走"工业化的信息化"之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发展,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坚实基础,推动了现代经济和科技的进步。道路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逐步实现道路运输的信息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对交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本文对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科技信息一体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快信息化的立法工作。信息化立法趋势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行政信息资源的管理带来的立法问题;另一方面是建设电子政务所带来的管理和规制问题。信息化立法包括信息化权利立法、信息产权立法、信息技术立法、信息安全立法、信息贸易立法。当前,信息化立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信息化立法缺乏统一的体系;有关信息化建设的立法地位普遍不高且调整乏力;信息化立法追求小而全造成立法资源的浪费和发展不平衡;信息立法总体质量欠佳,内容宽泛粗糙,条文不精细,可操作性较差。就一般对策而言,要加快信息化立法步伐、加强立法的理论研究与促进工作、建立健全信息法制建设的反馈机制、规范信息化法律体系;就专门对策而言,就是要制定《中国信息化基本法》的建议;就目标对策而言,就是要构建中国信息化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战争和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实需求要求中国必须转变传统的动员工作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等具有敏捷特征的方向发展,因此敏捷动员成为新时代国民经济动员的主流动员模式。结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分析敏捷动员理论出现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设计敏捷动员理论体系框架,明确动员联盟、动员链、动员网、集成动员和动员物流等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敏捷动员理论以"超常供给"为核心理念,动员联盟是敏捷动员的组织基础,动员链和动员网是实现敏捷动员的载体,动员物流是动员链和动员网的具体实现形式,集成动员是开展敏捷动员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