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蒙古秘史》作帖木真).对“铁木真”一词的词义,中外学者多有探讨.《多桑蒙古史》中称:“铁木真一名,……在蒙古语中犹言精铁.此名曾为突厥语之铁木儿赤相混.铁木儿赤,铁工也.”扎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中驳多桑之说,认为“此说就蒙古人观点言之,乃纯属无稽之谈.”指出“铁木真的命名,应依从布劳色与拉底米儿索夫两家的说法:可视为古代蒙古的一种习俗,旨在纪念武功,并无其他意义.” 日本学者村上正二指出“帖木真即  相似文献   

2.
由“孛斡勒”等所体现的早期蒙古社会的性质○吉日嘎拉“孛斡勒”(bool)一词常见于《元朝秘史》等古代蒙古文文献,《秘史》旁译作“奴婢”。“奴婢”无疑是指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权利的奴隶,说明“孛斡勒”一词的概念在古代和现代基本相同。“孛...  相似文献   

3.
清统治者鉴于政治上的考虑,把蒙古族分为两部分:被征服的蒙古部划为内属蒙古;自动归附的蒙古部划为外藩蒙古。对他们的待遇也不同,在内属蒙古设立总管旗制,不设札萨克(旗长)而设总管,没有王公封爵;外藩蒙古各旗设札萨克,王公、台吉均封有爵位。土尔扈特做为自动归附清朝的蒙古部之一,被划归外藩蒙古之列,实行札萨克旗制。在新疆蒙古诸部中,除土尔扈  相似文献   

4.
莫尔色先生用蒙古文还原《元朝秘史》阿尔达扎布我在1986年12月出版的《蒙古秘史一还原注释》①一书的前言部分里,曾经系统的介绍过内蒙古的蒙古族学者用蒙古文研究《蒙古秘史》的概况。当时因为没有得到札木察朗诺在193:1年著、1936年出版的《17世纪蒙...  相似文献   

5.
盟旗制度是清朝对漠南蒙占族的统治制度,盟旗各级官吏由理藩院选择蒙古王公、台吉担任,世袭周替。政令通过盟旗贯彻。盟旗制的核心是旗,若干旗组成一盟,盟长不能直接干予各旗事务和发布政令,盟长的主要任务是定期组织会盟。会盟时,清朝廷派钦差大臣参加,检阅各旗军队,巡视边防,协同盟长审查各旗箭丁、武器、马匹等。旗是蒙古地区行政区域,又是蒙古封建主的领地,旗长叫“札萨克”,“札萨克”府下设“杜萨勒克赤”(协  相似文献   

6.
《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蒙古源流》和《黄金史纲》被历史学家们称为蒙文三大历史文献。 《蒙古秘史》原书名《忙豁仑·纽察·脱必赤颜》,汉文简称《秘史》。《蒙古秘史》的汉文原本称《元朝秘史》,今据蒙文原名,仍称《蒙古秘史》为好,这既与原文一致,也符合史实。 《蒙古秘史》成书于窝阔台汗十二年,公元一二四○年。无著者姓名。这是一部古代蒙古编年史,共分十二卷(另有十五卷本,但内容相同)。一至十卷,叙述成吉思汗先世,以及他卽合罕位以后征伐全国的事蹟。续集一、  相似文献   

7.
《蒙古秘史》这部著作自问世以来,特别是近代以后,经过各国学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已经使《蒙古秘史》的研究,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科——“秘史学”。百余年来,这门学科经久不衰,方兴未艾,至今还在引起许多学者们的兴趣。笔者《〈蒙古秘史〉军事思想初探》发表以后,受到了国内蒙古史学界的关注。在上文的基础之上,本文对《秘史》的军事思想,再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达斡尔族学者成德公,在1917年根据叶德辉的版本,逐词逐句,用蒙文还原的《元朝秘史》(即《蒙古秘史》)手抄稿本,现在收藏在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图书馆,手抄本库G79号书。他用蒙文翻译的《元朝秘史》手抄稿本,现在收藏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国立图书馆。 叶德辉版本是文廷式在光绪年间(1875—1908),从盛氏所藏顾广圻校本抄出,后归叶德辉所有并刻印的《秘史》。成德公用蒙文还原并翻译的叶德辉的《秘史》的前言包括:1、钱大昕跋;2、提要;3、跋;4、元朝秘史序;5、张穆跋等等,外加成德公自己的序言,构成“前面的序”(ypaax op)。成德公所还原的是《蒙古秘史》的正文部分,他所翻译的是《秘史》正文的每节后附有的总译部分。他用蒙文还原并翻译的特点是,逐词逐句,没有做任何文学修饰加工,保持原文的原样,体载也照样还原。  相似文献   

9.
《蒙古秘史》作为13世纪40年代使用畏吾儿蒙古文的“第一代”贵族文人的作品,一方面它同蒙古族古代传统文化及其思维方式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又有它不同于以往传统古代文化与思维方式的、自己时代的、独特的新内容及其思维特征。对这一问题,[前苏]B·H·符拉基米尔佐夫深刻地指出:“不能忘记,《秘史》是浸润‘史诗’情绪,善于运用叙事诗文体,并常常进行叙事诗写作的蒙古草原贵族阶级的作品。任何一个代表人物,处在13世纪那样的气氛之下,如果要从事于‘当时’历史的著述,势必要受这种叙事诗体裁的影响;而《秘史》正是在1240年写成的。因此,《秘史》的特征并不在于它是一部‘英雄史诗作品’,而在于它是一部浸透着叙事风格,充满‘草原气息’的编年史。”(《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火厶八夂)译,第16页)这位蒙古学家的这段言语,是针对著名蒙古学家巴托尔德一直把《秘史》当作英雄史诗作品的不同见解的。  相似文献   

10.
战争的形式、手段和为战争作准备的军事制度、军事组织,在社会制度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甚至会推动和影响社会的变化.恩格斯就封建制度曾表述过一个深刻的思想:封建制“按其起源来说是一个军事组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第26页).这一思想可以在古代蒙古社会中找到证明.1206年组建的蒙古汗国就是按军事组织构造的.当时,汗国实行分封制,封木华黎为驻守哈刺温只都山的东方万户;封孛斡尔出为驻守阿勒泰山的西方万户.这样,以斡难河为中心形成汗国中央和左右翼万户管理形式的国家机构(见《蒙古秘史》205、206节).汗国的这种组成,其指导思想不是别的,正是从军事战略需要确定的.这一点,只要翻开汗国1211年的战争史便可清楚.《蒙古秘史》说,成吉思汗于羊儿年(1211年)  相似文献   

11.
关于《蒙古秘史》军事思想的研究,笔者曾在几篇文章中作了探讨,本文再专门就《蒙古秘史》(以下简称《秘史》)的时间、空间问题作一讨论。 1 首先,我们看看《秘史》是怎样表述时间、空间问题的。 《秘史》这部充满草原气息的战争史著作,向人们展示了古代蒙古民族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表现了游牧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蒙克腾格里”(长生天、永恒的天)除了具有天人关系的认识论意义外,还具有时间观念的意义。《秘史》中的“蒙克腾格里”,已具有时间是无限的思想内容。所谓长生天、永恒的天,是说苍天不老,永远存在。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蒙古草原上,蒙古民族一代又一代生息、繁衍着,“蒙克腾格里”永远伴随着他们的生生世世。因此,他们把天看作是永恒的,其拜天之俗礼,除了对宗教(萨满教)的信仰外,也来自于内心对这一永恒时间的感叹、依赖乃至赞美,表现了古代蒙古族对时间无限的朴素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方龄贵先生的专著《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在解说蒙古语方面,提出了三点质疑。方文认为蒙古语词词尾—n音“可有可无”,作者认为此种说法有失偏颇,对此问题不可一概而论;方文认为蒙古语词中—a和—o、—a和—ai存在互通,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指出这种看法属于“以汉释蒙”;方文认为“帖各”(野羊)一词,系蒙古语借自突厥语,作者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3.
《蒙古秘史》(以下简称《秘史》)是蒙古文化史上的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巨著产生在何时?作者是谁?中外学术界尚无定论。我认为,《秘史》产生年代的研究应当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入手.到现在为止,对《秘史》产生背景的研究不够透彻,所以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大扎撒》十三世纪蒙古法典.1206年前后,成吉思汗以自己的意旨颁布了一些规范部族成员及属下行为的法规,类似“诏书”、“训戒”形式,具有法令性质,是用畏兀儿字书写的,命其次子察合台监督实施.十三世纪末,各汗国相继成为独立的国家后,各自订立法典,《大礼撒》遂失去效力.据十五世纪埃及籍阿拉伯学者马克里济所记录的阿卜嘎济阿哈默德在巴格达回教学院所见到的《札撒》条文约四十条.《青册》成吉思汗时代的一本判例汇编.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命失吉忽秃忽为断事官,对他说“如今有盗贼、诈伪的事,你惩罚着.可杀的杀,可罚的罚.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蒙古秘史》成书 760周年纪念会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我国世界文化名著《蒙古秘史》很高的评价 ,认为该书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留下痕迹 ,并在世界文化史中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独特的艺术、美术和文学传统及天才的语言 ,使它不仅成为蒙古文学中独一无二的著作 ,而且也使它理所当然地进入世界经典文学的宝库。”《蒙古秘史》也称《元朝秘史》。该书成书于明洪武年间。全书近 30万字。现存版本有 15、12卷两种。本书是古代蒙古文化史上的一次辉煌日出 ,是古代蒙古族民族精神的伟大结晶。该书保存有大量从远古时代…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卫拉特蒙古英雄史诗《江格尔传》,不但是我国少数氏族三大史诗(《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传》)之一,而且也是被誉为世界蒙古族古典文学“三大高峰”(《蒙古秘史》、《江格尔传》、《格斯尔传》)之一。鲁迅先生说过:“有地方特色的,倒容易成为全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  相似文献   

17.
《诗经》读札(三)陈柏华《周南·苡》有”采采苡,薄言采之。采采苡,薄言有之。”《传》云:“采采,非一辞也”,以致自古至今人们多以为“采采”就是采之又采的意思。其实“采采”当为一词,在这里是对苡色泽新鲜貌的形容。《玉篇·木部》:“采,色也。”《正字通·...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从传说时代开始,即有树碑家谱、族谱的优良传统.由《蒙古秘史》肇始,蒙古人的前辈们为今天研究蒙古系谱学,遗留下珍贵的历史遗产.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几代有识之士,都曾下大力量搜集、整理蒙古人的家谱、族谱,使该院图书馆成为国内收藏蒙古家谱较丰富的图书馆之一.今天他们所收藏的《尹湛纳希家谱》、《科尔沁·哈布图哈萨尔世系谱》、《鄂尔多斯·巴尔苏博罗特家谱》、《达延汗世系谱》……,都被视为研究蒙古家谱学中的珍品.这里刊布的《哈布图哈萨尔世系谱》,即是其中之一.该家谱是奉命抄录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孟秋二十九日,为传统中  相似文献   

19.
论题的提出 人们知道,“蒙古学”是被公认的国际性研究学科。我认为《蒙古秘史》(《元朝秘史》,下作《秘史》)一书,作为蒙古民族古典史籍、文学巨著,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且具有经久不衰的特殊魅力,可谓是一切蒙古史与所有“蒙古学”的总渊源。过去数百年间,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东、西方学术界,从不同学科、不同课题角度,使用诸多语言、文字,运用种种研究方法对本书进行了研究。从事于本书的探讨与研究者,几乎遍布中外。《蒙古秘史》一书,在古今中外所有古典史籍中,号称难治,问题成堆。其中,大部悬案,假如拿出洋洋万字的专题论著,亦未必能够排解龃龉诸说之疑难,并说清问题。 这一切的因由何在?除却由该书固有的特殊性质所决定外,还由于本书的论者或研究人  相似文献   

20.
对元代蒙古口语语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元代蒙古口语语音的研究昂奇《蒙古秘史》(以下简称秘史)是于1240年鼠儿年七月成书的,当时以回鹘式蒙古文写就是肯定的。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实行文字改革,于1269年开始推行“蒙古新字”,又称“国字”(即八思巴字),后不久,将秘史转写成国字本(即八思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