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的甘肃回回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是回族先民大量进入甘肃的时期。由于这一时期中亚等地回回人在甘肃的分布和留居,奠定了甘肃回族形成的基础。13世纪中亚等地回回人的大量东来,与蒙古军队的西征密切相关。“那时候,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到中国来的相当多,他们被称为回回,属于色目人的一种,成为构成回族的一部分来源”。早在公元10世纪以后,中亚及西亚各地逐渐伊斯兰化,伊斯兰教在这些地方广泛传播,并成为各族人民所信奉的主要宗教。从宋嘉定12年、蒙古成吉思汗14年(公元1219年)开始,在成吉思汗、窝阔台和旭烈兀的指挥下,蒙古军队3次西征,横扫亚欧两洲、共历时41年。在西征中攻陷和占领的穆斯林国家和地区有:花剌子模、钦察、波斯、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叙利亚、巴勒斯坦等。西征后,大批阿拉伯、波斯及中亚地区以回回人为主的  相似文献   

2.
松江回族考     
中国的回回民族形成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元朝时期。在元朝以前,是回回民族的萌芽时期。回族是由中世纪来中国的阿拉伯、波斯、中亚的穆斯林商人、军士、使节、传教士在中国定居,并与汉民族婚配而形成的。回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五省(区),河南、河北、山东、安徽、云南、江苏等省均有回民居住。但在历史上,江南却是回族人数相当多的一个地区。宋末元初,周宓在其所著《癸辛杂识》中称:“今回回皆以中原为家,江南尤多。”周  相似文献   

3.
关于回回民族的来源,大部分专家已考定,一部分来源于侨居中国的波斯、阿拉伯商人;一部分来源于成吉思汗西征时被迫东迁的中亚细亚各族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他们由于通婚和社会经济关系,在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人民长期相处的过程中而形成为一个民族。但这个民族在语言文字上,除保留了一小部分汉语所没有的语汇外,基本上使用的是汉语言、文字。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源于外来人的回回民族没有保持自己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人口中汉族占百分之九十四,其余百分之六是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回族是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现在约有五百万人,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回民族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过重要的贡献。关于回回民族的来源,解放前意见分歧,现在仍有不同的争论。有人认为回回民族是来源于突厥族,有人认为来源于回纥族,有人认为来源于土耳其族,有人认为来源于单纯的回鹘族。我认为回回民族是来自阿拉伯、波斯人和中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其中阿拉伯、波斯人是主要成份,在形成回回民族的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下面就回回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一考证。  相似文献   

5.
<正> 穆斯林是阿拉伯文Muslim的音译,意即“顺从者”,伊斯兰教徒的通称。 伊斯兰教约在七世纪中叶由阿拉伯传教师和商人传入中国。十三世纪后,伊斯兰教有较大的发展。现在全国约有一千四百多万穆斯林,大多是回族和维吾尔族,其次是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东乡、撒拉和保安等十个民族的人民。在我省,穆斯林约五十八万人,主要是回族、撒拉族和哈萨克族人民,约占全省总人口数的15.3%。除哈萨克族经营畜牧业外,回族、撒拉族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饮食服务业和运输业。 长期以来,他们与汉、藏、蒙古、土等各族人民同甘共苦,和睦相处,共同繁衍生息在辽阔富饶的青海高原,用自己辛  相似文献   

6.
在山东省德州市北郊约二里处,有一个回民自然村——北营。这里的回民的先世,既不是中国回族族源中一般所称的“西域回回”,也不是东南沿海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蕃客,而是今属菲律宾的古苏禄东王后裔。菲律宾在我国东南海外数千里,自古以来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菲律宾南部有一片内海叫苏禄海。苏禄海中散布着无数美丽的小岛,这就是苏禄群岛。苏禄群岛中生活着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伊斯兰教大约是在八世纪传入苏禄的。七世纪上半叶,新兴的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七世纪中期传入波斯。一向以海外贸易著称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掌握了海上霸权,将商业势力伸展到东南亚一带,把东南亚及西方国家的货物,中国的瓷  相似文献   

7.
回族是"回回"华化的结果,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都有此方面的记载和表述.托茂人是一个现存的蒙古穆斯林群体,其在当代社会的回族化,生动地再现了回回华化的一些细节.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过去历史的现在"与"现在历史的过去"的交互文本.  相似文献   

8.
回族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回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族。她既非华夏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固有民族,又非纯粹属外来移植的少数民族,更不属于跨界民族的范畴.回回民族是凭借着伊斯兰文化的巨大凝聚力,将不同国度、不同语种的穆斯林结为一体,在中华大地上生根、繁衍,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人口全国约有860多万,在55个少数民族中位居第三,散居在全国大多数县市,而以宁夏、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新疆等省(区)分布较多。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她萌芽于唐代。当时来自阿拉伯、小亚细亚…  相似文献   

9.
回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是一个较为年轻的民族。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军西征葱岭以西地区,一批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民族人及阿拉伯人、波斯人,或迁徙,或因战乱流离进入我国,与汉人、蒙古人、回鹘人以及其它民族长期杂居、融合,并于元末明初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新疆境内的回族。除少数是元代迁入新疆的回民后裔  相似文献   

10.
回族源流始于唐、宋、元,形成于明,发展于清,至咸、同间,云南、西北回族遭到空前浩劫,元气大伤。辛亥后,在恢复中有新的发展。元代回回人的地位,一般高于汉人。回回中的贵族、官宦、学者及商人活跃于各地,对于元朝的开国以及元的军事、政治、经济的发展都有影响,同时,较优越的政治地位也有利于回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元代海运大开,对于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回回人在经济上占有优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明代曾把回回称作“回夷”,这是带有侮辱性的称呼,同时也说明回回巳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而存在。明代开始时,回回人与蒙古人的地位有相似之处,由于北边蒙古军事力量的存在,为了以广招徕,明统治者对于归附和安插在各地的回回,既给他们以优厚待遇,又不放松戒备与防闲。明代的海禁政策,影响深远,中国同西方在发展上渐渐拉开了差距,勇于开拓的回回民族在经济开发上也深受闭关之害。到明代晚期,回族人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研究回回民族史的论著不算很多,迄今涉及元代泰不华这位历史人物族源的论述尚不多见。陈垣的《元西域人华化考》认为泰不华是钦察人,但未论述是否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还有一些研究回族和伊斯兰教的论著,所列举的《元史》以及其他史书里的西域色目人中可信为穆斯林者,也未提到泰不华,甚至泰不华误为蒙古人者也不少。可能泰不华之名似属蒙古名之故,许多史料里又寻不到泰不华是穆斯林的蛛丝马迹,因而很难被人们所注视。笔者试图探讨泰不华的族源和穆斯林问题,籍以弥补回回人的族源史料,由此证实回回民族的形成与伊斯兰教的密切关系及其所起的作用。笔者根据泰不华史料和江苏省六合县达氏族谱资料试作一次初探,希由此能引玉,获得更深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今天泉州晋江市陈埭镇、惠安县白崎乡及周边地区居住、生活4万余丁姓及郭姓回族,他们是宋元时期移居泉州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后裔。由于元末战乱、明政府实施同化政策、大量回汉通婚、丁氏家族“读书入仕”等原因,这部分群体开始融入地方汉族主流文化。现在他们中90%以上人口已失去伊斯兰教信仰,但他们仍有回族认同意识。特别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民族识别及70—80年代重申陈埭及周边丁氏、郭氏群体为回族,曾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如何认识民族与宗教(即回族与伊斯兰教)之间关系,成为现阶段影响回族认同的一个重要问题。泉州陈埭丁与白崎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元宗教文化背景下回族认同的样本。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回族,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民族。而回族的族源,主要是在唐宋元时期,由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移居中国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他们东迁来到中国以后,是怎样获得土地,扎下根来,从而成为以耕稼自食,以农业经济为主,并为自己的民族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的,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了解回族历史是很有意义的。元朝初年,由于宋、金、西夏的连年战争,黄河南北,人民流散,田园荒芜,“民罹浮戮,无所逃命”。①再加上蒙古族本以游牧为业,在征服初期,有的人甚至主张“悉空其人以为牧地”。②这祥,便使得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遭受到极大的破坏。元初的统治者,特别是元世祖忽必烈,为了使人民固定于农业而避免社会的骚乱,恢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回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在清代中国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中,涌现出一个思想十分活跃的回族译著家群落。同当时广大回族穆斯林对文化需求和渴望的大背景相比,这些译著家的数量真可谓寥如晨星。然而他们各尽所能,依靠自己的才智和洞察力,著译出一部部阐扬回族文化的宏篇巨制,表达和宣泄了清代回族穆斯林的感触和情绪,显示出整个回回民族在中国全部传统文化背景上的思想展开和理论抽象水准。在  相似文献   

15.
波斯文化对中亚以及小亚细亚的伊斯兰传播的影响是深远的 ,甚至当回族文学家、史学家张承志在新疆考察时不由得感慨突厥的伊斯兰文化是波斯文化的继续。实际上 ,波斯人对于伊斯兰兴起后数百年间的巩固发展 ,尤其是在突厥的伊斯兰化过程中更是如此。如果说阿拉伯人是通过武力和政权来发展伊斯兰 ,那么波斯则是通过文化来传播伊斯兰。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蒙古帝国以前对迁移到中亚的突厥部落的同化 ;蒙古帝国后对突厥化的蒙古汗国政权的伊斯兰化 ,既有王朝通过武力来传播伊斯兰 ,也有商人、托钵僧通过自身的行为感化异教徒而使之皈依。波斯…  相似文献   

16.
自我表述是任何一个族群沟通他群实现族群间和谐共存的路径。回族作为中国的一个穆斯林民族,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伊斯兰移植时代""他者"表述的历史境遇,明清之际回族穆斯林开展的"以儒诠经"等活动,开启了回族穆斯林自我表述的先河,及至民国时期穆斯林学术研究活动的兴起,新时期以来回族穆斯林在与时俱进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自我表述格局中。  相似文献   

17.
陈埭丁氏回族汉化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居于闽南泉州晋东平原上的陈埭丁氏回族,自南宋末年“肇基始祖节斋公由苏入泉,居于桐城之文山里,递传三世顾德公徙居陈江”的7个多世纪以来,“业日以拓.族日以大”,发展成了今被誉为“陈埭万人丁”的大姓巨族,有回民2万人.据《丁氏族谱》记载,丁氏“教宗回回”,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回民族.1979年政府重申了陈埭丁氏回族的民族成份.然而.从丁氏回族社区的田野调查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风俗习惯.丁氏回族在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汉化.在700多年与汉族共同生息和交往的历史发展中,陈埭丁氏回族经历了一个其文化内涵逐渐失去伊斯兰文化因素而不断趋同于汉文化的过程.那么,影响这一汉化过程的原因是什么?这里,笔者拟对此略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回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可谓一个特殊的成员,它的正式形成虽是在蒙古的崛起及其西征的公元13世纪初,但它的先祖可追逆到唐初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使者、商人、伊斯兰教士来华之始。大约经过五六个世纪,这些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各族的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中国沿海城镇和西北地区逐渐定居下来,与汉族或其他民族通婚、繁衍后代,成为"土生苦客"。我们说回民族是特殊的民族,不仅从民族的血缘上可以印证,而且回民族的先祖是带着自己特有的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步入华夏民族之林的。回民族又是在这种固有的文化意识的基础上,结合中…  相似文献   

19.
南阳地处河南西南隅,回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南阳地区回族人口共124454人,占全地区总人口的1.2%,回族人口数居河南各地市之首,回族遍布该地区13个县市,其中万人以上的有南阳市、南阳县、邓州市、方城县、镇平县。南阳的回族人民以自己的民族特点,在缔造南阳地区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南阳地方志和民族史上都应留下一定的篇幅。一、来源和分布宋以前,南阳一直为汉民族的居地。自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起,始有回回人来新野定居。但其主要来源,当是元代初期随蒙古军中的“探马赤军”而进入的。这些回回人,因“随处入社与编民等”,受南阳屯田总府统辖,留居从事农业生产,成家立业,正式成为南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上来讲,回族是汉化的穆斯林。其形成年代大约在元至明中叶以前。伊斯兰教大约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至唐德宗贞元年间传入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里影响不大。直至南宋时,岳珂著的《程史》才第一次用了“回回”的称呼。这个称呼的来历一直不甚明确,但是也反映了“回回”中的某些情况已值得史笔一提。按泉州《蒲氏族谱》记载,仁宗时的西域人蒲孟宗,“二世与苏子瞻是亲戚,四世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