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从科学的历史和现状看,科学带有比较明显的"精英"和"精英主义"色彩,其主要体现在分层现象和科学权威上。科学精英主义的产生有深刻的原因,也有合理存在的理由。因此,我们应该肯定科学精英主义的存在意义并且尊重科学精英。但是,精英主义也有某种消极影响,特别是在科学和科学家被异化之时,因而应该予以警惕和防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降,现代知识谱系的逐渐形成和学科建制的变革使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评价体系逐渐开放和丰富,"政治精英"不再是现代文学执业者惟一的人生理想目标,一部分人自觉地选择了专业化的"文学精英"为人生追求.这种欲为"政治精英"、"文学精英"的精英情结洋溢在整个现代小说理论话语系统之中,在小说功能论、创作主体论和批评论等语域清晰地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3.
李耿为 《重庆社会科学》2006,(12):123-124,128
城中村的各类精英对城中村的改造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精英理论出发,将城中村的精英划分成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等,对这些精英在城中村中所起的作用分别作了分析,以图能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政治精英与中国的村民自治:经验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英视角的确抓住了农村民主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并且为洞悉农村民主甚至到整个中国民主化的未来提供了重要的视角。经过多年的农村自治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级政治精英①对农村自治的民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关于中国乡村民主的政治精英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正逐步走向“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这种精英领导的民主模式的特点是操作主体的“体制内”、渐进式发展的、实用主义的、“民主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的、薄弱的市民社会和政党竞争之缺乏。中国的案例有很重大的意义,它代表着通过村民选举和自治来实现政治改革的伟大尝试。村民选举、村民自治的发展经验不只解释乡村民主的发展,同时也能帮助了解中国更高层次的民主化。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理论与实践意义作了总结:村民选举与新农村政治、农民阶级与民主政治、政治精英与民主发展模式、农村民主与国家民主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卡尔·波普尔和利奥·斯特劳斯关于柏拉图政治哲学研究的批判性评论,按照现代民主的精神重新解释《理想国》中的知识精英统治和教育的思想,从而肯定了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与启蒙运动之后的现代精英主义的民主政治和法治主张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界对中国政治精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美国政治学界自五十年代以来对中国政治精英的研究作一个综述,描述这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并作出一些评估.在过去的五十多年中,中国精英研究经历了两个范式全权主义范式和多元范式.范式的转型推动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成熟.作者认为,本领域今后仍需发展更多的概念和理论,更加深入地融入整个比较政治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7.
以孔孟为代表人物的儒家基于对历史上治国经验的总结、阐发,提出了一套道德精英治国理论。主张以精英集团治国,实行“德治”、“人治”,主张法律虚无主义,以此建立起一种牧民、使民的统治与被统治的社会关系。因此道德精英治国理论是一种不科学的、失败的理论,它导致了精英与大众的疏离,并塑造了中国百姓顺从、驯服的保守性格;它是我们在当代建立“法治”社会秩序在观念上的障碍,应当进行批判和清理。  相似文献   

8.
赵文媛 《理论界》2010,(3):118-119
十八世纪的英国是贵族的世纪。贵族集团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享有优势地位,形成一种精英政治统治。贵族宅邸是贵族经济、社会和文化上优势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是体现贵族精英统治者形象的重要工具。十八世纪的贵族宅邸是贵族精英政治在社会和文化层面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文学改编电影的精英化表征,契合了 1978年后内地文化精英化转向的总体趋势.这一时期,众多的电影人热衷于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其中既有对经典文学文本的改编,也有对"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的改编..改编电影中,对知识分子和政治精英群体的银幕展示,标示着精英群体再次走向时代前台;对爱情与青春题材的改编,彰显着这时期人性复归思潮的文化力量;而"文化寻根"和"文化重建"语境下的改编电影,则成为这时期文化精英群体寻找与构建中国新文化体系的重要影像表达.同时,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精英化意识,不仅深远影响了"第四代"和"第五代"导演的创作,还在"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中继续发挥着精神余热.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乡村精英经历了由传统乡村精英到乡村政治精英再到多元乡村精英的转换,这种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社会秩序的影响可以从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社会的生活秩序、乡村社会的精神秩序和乡村社会的自发秩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预备立宪是清政府面临国内外压力下所采取的积极行动.晚清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地方精英成为推动预备立宪开启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江苏地方精英在江苏咨议局的筹备、选举和开办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和地方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当选江苏咨议局议员的人尽为地方各界精英,他们在本省内进行了地方的政治和社会革新,并发起了全国的开国会请愿运动.在这一时期,由于清廷一系列铸成大错的举措,得罪了地方精英及其背后的支持力量,最终促使其转向支持革命,结束了清廷的统治.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精英吸纳"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政治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但也不可避免地忽视了"非精英"的大众阶层。因此,在实施"精英吸纳"战略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社会精英阶层的政治参与,更要关注和吸纳非精英阶层的政治参与,最终全面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以达到我国民主政治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3.
冯军旗 《江汉论坛》2012,(2):94-100
西方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精英的更替与转型是大规模社会经济变迁的结果。但在1949年以来的中国,精英的更替与转型更多的是一个政策驱动和制度变迁的产物。本文在对毛泽东时代村庄政治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精英更替类型:"运动型"精英更替。运动型精英更替主要是通过政治运动来发现、培养和选拔精英并实现精英之间的轮替和更换。运动型精英更替往往因政治运动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世代类型,其结果是运动型干部的崛起以及激进政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转型与中国社会精英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是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这为不同类型的社会精英的兴起提供了新的历史舞台。那么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精英的生成机制到底表现出何种特征呢?通过对精英的"循环"与"再生产"的争论的梳理,人们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社会精英的生成机制表现出既包含有"循环"又包含有"再生产"的复杂特征,而这种复杂性正是由中国社会制度变革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民族政治精英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英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其中政治精英掌握着重大决策权,其政治态度、政治行为、政治决策对政治发展方向和前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决定着政治活动的性质.在民族社会中,以民族领袖和政治家为代表的政治精英深谙民族文化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民族政治体系的运作,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方向.通过探讨民族精英的内涵以及民族政治精英的形成、特征、类型及其功能,可以清晰地了解和把握民族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乔健 《文史哲》2012,(5):69-80
无论是太过强调"在上者"在老子思想系统中的地位,还是将老子的一些重要观念简单归结为"平民意识",都因忽略了老子的"精英意识"而有值得商榷之处。在"精英"的"自我实现"方面,老子强调精神超越升华的价值,在政治的实践领域,老子强调在上者"无为"基础上普通民众之"自为"的意义,而老子思想系统中的这两条主线,均以"精英"为重要绾合点。作为"精英"的"圣人",以努力向"下"来凸显其非同寻常的"上"和"先"。与"道"在"万物"找到了自己"的时候"实现了自己"同理,作为"精英"的"圣人"在"主观"上没有自己,但结果却在民众的充分自为中成就了自己。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精英群体的演进及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民 《文史哲》2008,5(3):140-161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经济精英群体、政治精英群体和知识精英群体三大精英群体实现了同步化的发展,改变了以往政治精英群体一枝独秀的局面;精英群体的职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准越来越高;精英群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凸显。但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时代条件,也使得精英群体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特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精英群体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主轴的一面倒的片面行为和政策取向;政治精英群体呈现出强烈的公权扩张冲动;精英群体之间利益结盟现象日渐明显;精英群体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封闭化和壁垒化倾向。现阶段中国精英群体存在的问题,造成公共投入的巨大浪费,扭曲和损伤了正处在定型过程中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造成改革与发展两者之间的背离。促进中国精英群体健康而合理发展的基本思路在于:在全社会范围内确立起社会公正的基本取向;建立起公正、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起"两头小,中间大"、以中等收入者人群为主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使精英群体的行为更加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秩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尝试从精英成长的模式来解释市场转型与地方政治秩序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认为 ,市场转型与地方政治秩序的失范不必然是一种因果关系 ,2 0世纪 90年代 ,社会抗争事件之所以呈现上升趋势 ,地方社会精英的功能丧失是一个重要原因 ,地方社会精英的政治化不仅使他们失去了调节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能力 ,更为突出的是 ,他们反而成为加剧社会抗争事件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政治从来离不开精英,乡村政治尤其如此,这种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政治文化的选择,政治从来不可能超越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文化是乡村精英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也是规制乡村精英政治行动的软环境,如何规范乡村政治文化来规制乡村精英促进乡村治理的发展,是目前我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徐东涛  郎友兴 《浙江社会科学》2012,(12):40-45,60,160
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了许多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案例,对此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或理论框架作了解释;但是,这些解释都存在一些问题,或解释力不足,或逻辑上一致性的困难。本文以"杭州经验"为案例,提出从"地方治理精英"的角度来解释地方制度创新的发生,认为"地方治理精英"的视角可以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发生及其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和推广性的一系列问题。就"杭州经验"而言,我们的研究表明,杭州市之所以开启"开放式决策"与杭州的政治精英有着密切的关系,政治精英(治理精英)的发动是最直接和基本的因素。杭州的经验在中国有其普遍性,它展示出的是中国地方治理转型的基本路径及其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