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勇 《阅江学刊》2009,(4):138-142
“平行文本”指不同语言中话题、体裁和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本土文本。在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翻译目的论)的框架内,系统探讨“平行文本”分析在应用翻译,特别是汉英应用翻译中的作用,并列举例证分别阐述在翻译过程、译文评价和翻译教学/培训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平行文本”,发挥“平行文本”的参照指导作用,可以使译文实现设定的功能,使译文评价客观而有说服力并且使应用翻译教学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12):141-147
农林领域由于其行业经济飞速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翻人才产出高质量译文进而为行业发展服务;功能目的论对翻译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功能目的论引入农林翻译,在其指导下探讨了农林翻译过程中词汇、句子和篇章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9,(6):103-106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晚清的学者由积极引进西方的科技文献转向翻译西方的文学作品,怀着救国救民的目的,清末文坛掀起的拜伦热由最初对拜伦作品的翻译转向了对拜伦传记的翻译。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出发,目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清末对拜伦传记的翻译对源文本进行了创造性叛逆,也为后来新文学注入了新元素。  相似文献   

4.
旅游翻译是以传递信息,诱导行动为目的的翻译,这一要求正好切合翻译目的论原则。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以陕西的旅游景点为例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以功能目的论为依据,指导旅游资料的翻译,并提出省译、拆译、整合与改写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素华  吕文澎 《社科纵横》2010,25(4):167-170
目的论由德国功能派学者弗米尔和诺德等提出,形成了功能翻译理论的主流。本文基于目的论,以较有影响力的甘肃导游手册和各大知名旅游网站的英译文本为样本,将丝路旅游景点名称英译中的误差划分为以下四类:语用上的翻译误差、文化上的翻译误差、语言上的翻译误差及特定文本方面的翻译误差。然后进一步探讨其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译意见。  相似文献   

6.
李春光 《学术交流》2012,(8):161-163
目的论和信达雅分别是中西翻译史上最重要的翻译理论之一。两者在理论背景、翻译原则、学术价值等方面存在一些相同点,在追求忠实性、通顺性、读者接受性等方面也有相似性,但在翻译行为上却有很有很大差别,这源于信达雅与目的论对原则等级的态度不同。目的论与信达雅的共通之处再次鉴证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生命力,中西方的理论碰撞与对比分析也会带给理论研究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论习语中的文化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晓丹 《学术交流》2004,(5):136-13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要想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一门语言,就一定离不开该语言所在的地域文化。英语习语是英语中的精华,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如何运用已学的文化知识恰到好处地把英语习语翻译成汉语对于译者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翻译的预处理过程和后处理过程的分析,提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翻译的主导这一现点;同时指出译者的主体意识在翻译活动中要正确、适度地发挥,否则将会导致翻译活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运用功能翻译理论研究企业网站英语翻译策略,提出企业网站的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交往的观点,翻译的目的就是传播企业资讯和文化,吸引受众购买或消费企业产品,翻译策略受翻译目的支配;文本类型理论也对翻译策略的运用起着指导作用。最后,讨论了企业英语网站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语境——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和情境,不仅可以使译者正确捕捉话语的核心,更好地理解原文,同时也有助于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风格,使译文接受者获得与原文接受者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东西南北》2012,(8):46-47
给领导人当翻译是很风光,也是很神秘的。但背后的辛苦和政治风险却是旁人不知的。日前,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处长、参赞费胜潮,副处长周宇应邀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做了两场主题讲座,向大家介绍了外交翻译的ABC及外交翻译工作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靳松 《社科纵横》2012,(5):71-7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如同心脏与肌体的关系,二者不可脱离其中一方而存在,因此语言中充分蕴含着一方的文化。在对一语言丰富的作品进行翻译时,要想翻译出精髓本质,则必定要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本文将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根据,具体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些翻译作品涉及的文化元素以及其中文化信息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颜泓 《社科纵横》2012,(9):177-178
汉语、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英译汉、汉译英时了解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是做好双语翻译的关键。笔者认为,翻译课教学中加大文化教学含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与处理跨文化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双语翻译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周亚莉 《社科纵横》2006,21(12):192
当代翻译理论日趋凸显出与文化研究逐渐融合的趋势。本文通过探讨文化与文化研究,以及文化研究又是怎样以其特有的方式来影响当代翻译理论的,从而揭示出:正是近年来文化研究对翻译的逐步影响和渗透,才给当代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角度和视野。  相似文献   

15.
徐湄 《学术交流》2008,(1):141-143
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语言在目的语中的文化功能再现.这是因为:1.语言只有在它作用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翻译的唯一目的是让处于目的语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了解翻译内容,接受翻译内容,达不到这一点,翻译就失去意义.2.翻译活动受目的语文化背景的制约.翻译本身不是单纯的文字活动,而是一种文化活动,在翻译内容上它受意识形态和强势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译者文化身份和文化倾向的影响.3.翻译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化功能转换的过程.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实质上是在实现它的文化功能.要使一种语言中的文化成分传入另一种文化中,就必须实行语言的文化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7,(7):157-159
语用模糊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创作手段,从原作者的角度说,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传达模糊美感;从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来看,人物在言辞方面会采取一些语用模糊方式传达意义。而语用模糊的翻译更涉及两种模糊语言体系和各种不确定文化因素的转换。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各种语用模糊现象的定义、区分和翻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所采用的翻译方法进行讨论,旨在探讨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翻译的难题及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马丽娅  宋雷 《学术交流》2012,(Z1):84-86
法律翻译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才慢慢发展起来,实践经验的日积月累使得一些学者一直聚焦于法律翻译实践,法律翻译理论的研究发展缓慢。本文在综述我国法律翻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翻译理论视角即原型-模型,进而对该翻译理论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翻译理论做了比较详细的解释。最后本人通过例证从词汇,结构和权力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型-模型翻译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适用性,为完善法律翻译在理论方面的不足贡献绵薄之力,使其更好地指导法律翻译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8.
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反映这些发展的语汇的相应变化。国际上的变化反映到中国来,需要通过外译汉;中国的变化要介绍到国际社会去,需要通过汉译外。总之,中外的交流和沟通,首先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词语的准确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上下文和背景在翻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世昌 《社科纵横》2003,18(3):84-85
上下文和背景在分析阶段和转换阶段对翻译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有必要对之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周漫 《社科纵横》2008,23(1):167-168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关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并指出多样共存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应该把握正确的文化取向及翻译策略,以包容的精神和开放交流的态度肩负起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