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汉语大字典》指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祥松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4)
本文指出了《汉语大字典》在检字法方面 ,形、义方面以及书证等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供参考 ,同时对《汉语大字典》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朱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1):133-137
例证是语文辞典释义的基础,也是义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型语文字典来说,丰富的例证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汉语大字典》中偶有少例、缺例现象,影响了字典的质量和使用价值。文章为有关条目补充了一些例证,并对其中部分叉项的释义作了适当调整,以期对这部巨典的修订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鲁六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4):44-48
以实例的方式指出《汉语大字典》在释义中存在的释义错误、释义不确切、释义不明晰等问题 ,并尽可能地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 ,供《汉语大字典》修订和汉语辞书编纂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毛远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
《汉语大字典》在文字训诂方面的不足是:(一)释义不确、(二)书证与释义不合、(三)义项缺漏、(四)本义、引申义与假借义倒序、(五)义项分合不当、(六)假借未出本字、(七)书证迟后、(八)书证引文失误、(九)体例欠周详、(十)校刊不精 相似文献
7.
龚剑锋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汉语大字典》第1册(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346页载:剡,“古县名,西汉置,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又“水名,即剡溪。在浙江省嵊县曹娥江上游。”按此条有二处失误: 其一,此言剡县在今嵊县西南,实误。因为西汉剡县的范围相当于今浙江省之嵊县、新 相似文献
8.
王粤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汉语大字典》释义商兑王粤汉释义是辞书的灵魂,是辞书学领域一个至为重要的问题。探讨这一问题,分析重要字典释义方面的实例,对当代字典、词典的编纂,对丰富和完善辞书学理论,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拟对《汉语大字典》的部分释义略陈管见,以此就教于辞书编纂和... 相似文献
9.
周志锋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汉语字典——八卷本《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经过川鄂两省二百多名专家学者历时十余年呕心沥血精心编纂,终于全部出版了!这部《大字典》以其“规模最大、解释最新、书证最全、体例最精”,赢得了国际国内普遍赞誉.的确,《大字典》的成就、价值和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大字典》收字之众多、义项之齐全、释义之准确、引证之丰富、体例之完备是以往任何一部汉语字书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和所有大型辞书一样,《大字典》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存在着某些缺失,也是在所难免.本文仅就笔者翻阅所见,举例性地谈谈《大字典》疏漏之处,求教于编者及同好. 相似文献
10.
王作新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3):54-57
字典、辞书的释义具有稳定性,同时也往往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封闭性。作为共同语的地域变体———方言,具有存古性,又有创新性,其词汇则往往可成为字典、辞书编撰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以宜昌方言词为参照,结合文献考察,对《汉语大字典》以及《现代汉语词典》中几个语词的释义进行商讨补正。 相似文献
11.
程建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88-89
《汉语大字典》收字力图包举古今,按字形数收字,但汉字俗异体繁多,往往会失收一些俗字形体,俄藏黑水城文献中部分俗字可以对其进行证补。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字典》在借鉴、利用古注材料建项释义方面着力甚勤,成效显著,然百密之疏在所难免。文章从其第二版第一卷中选取或有疏误的条目略陈管见,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误解误用古注释义,包括对古注理解或引用有误,对古注瑕疵未予甄别,对古注实际含义认识不清;二是沿用古注单字释义,其中有的属临时义不宜立项,有的意义欠明确易引起歧解;三是依据孤例古注释义,致使义项内容单薄,不具概括性。 相似文献
13.
诸定耕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1)
《汉语大字典》第一卷已经问世,其余各卷也将陆续出版发行。我国丰富的文化宝库中又增添了一枚绚丽的瑰宝。这不仅是我国辞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我国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因为《汉语大字典》是继《康熙字典》以来,我国最大最完备的一部汉语字典。如果说,《康熙字典》标志着我国封建时代字书发展的最高峰的话,那么,《汉语大字典》则是在社会主义时代产生的一部集古今字书之大成,聚汉语言文字研究之精粹的巨著。它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康熙字典》,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下面试就两部大型字典在收字、解形、注音、释义、引证等方面的主要问题作一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朱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汉语大字典》疏误再议朱城对于《汉语大字典》中偶尔出现的疏误,笔者曾撰《〈汉语大字典〉疏误举隅》一文,作了一点拾遗补阙的工作[1]。尔后在翻检中,又发现疏误若干条,在此试作再议。一、书证偏晚例卒(3)步兵;后泛指士兵。《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 相似文献
15.
曾晓梅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4):15-19
《汉语大字典》根据存字存源的原则,抄录旧字书,收立了部分俗讹字,有利于汉字字库的清理。但是由于调查语料不够,存在文字漏收,立字头而没有文献例证,判断文字出现的时间迟后,收字缺音、缺义,解释不准确等问题,不利于辞书学、汉字学、汉字史的深入研究。利用出土碑刻材料比对字形、分析文字使用的语境、考释语义,追朔字形演变的规律,可以对之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6.
邓声国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80-85
《汉语大字典》中部分释义不当,失误原因有通假义失于辨察、义项表述有欠准确、例证时代欠晚、义项遗漏、引文注语和义项相违等。本文对此分类并加以质疑,逐一进行商榷补正。 相似文献
17.
张孝纯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5)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字典)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问世一两年了。它是迄今为止与我国悠久文化历史大致相称的最大的一部工具书,收字六万余,形、音、义三者齐备,内容上源流并重,古今兼收,其编成与出版,可谓辞书史上的一件大事,必将推动着辞书事业的发展。当然,这本字典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疏漏。本文仅单就准确释义方面谈以下问题。 一、对材料缺乏全面分析研究、联系比较,因而有时未能把握其真正涵义,片面取用古人注释,造成释义不准、甚至错误,以致重建、错建义项。 相似文献
18.
周志锋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4(3):6-12
文章评价《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的成就和不足。在充分肯定第二版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指出本次修订不够彻底,第二版仍然存在着许多缺憾,并对今后修订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粤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本文指出《汉语大字典》在释义中泥于书证 ,牵强附会 ,或例不合义 ,或义不合例等诸多问题 ,并根据释义当据例证 ,从例证中准确精到地提炼概括字义的原则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20.
段玉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6):35-37
《汉语大字典》引用了《说文解字》解释字义。在标点《说文解字》原文条目过程中,《汉语大字典》尚有疏忽、错误,存在着不合《说文解字》体例、不合自身体例、前后矛盾、失断、误断以及对原文援引书证处理失当等问题;《汉语大字典》对《说文解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一曰”例)的标点处理不够周全,尚须斟酌;对个别条目的点断仍有疑团,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