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 7 5 号,以下简称《条例》)制定的立足点是面向参加工伤保险的各类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对未依法参保的对象,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实际执行中遇到了许多问题,现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工伤认定问题:对未参保企业来说,工伤认定难点在于确认劳动关系 《条例》中没有明确规定未参保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由谁确认。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时,首先必须审核确定受伤职工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如果双方没有形成劳动关系,则不能认定。对参保企业来说,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企业在停产歇业后未及时与劳动解除劳动合同。部分职工又与其他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从而出现了同一个劳动双重劳动关系的现象。这种不规范的劳动用工行为,既增加了用人单位的负担.又违反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此,应采取以下办法:一是监督与处罚并重。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依法纠正用人单位招用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  相似文献   

3.
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是其对全体职工进行规范管理以及履行相应义务与责任等的重要依据与保障。《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用人单位的用工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遵循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原则下,用人单位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是稳定劳动关系并促进自身不断发展的有力保障与动力。  相似文献   

4.
《工伤保险条例》施行五年来,我省仍有部分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未参保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居高不下。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因部分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造成地震伤亡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难以落实。为切实保障职工工伤保险权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事故风险.依法推进式伤保险扩面工作,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3]42号)的规定,并结合四川实际,  相似文献   

5.
为规范企业职工流动行为,保护用人单位与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现就企业职工流动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在固定工制度向劳动合同制度转变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已经形成了劳动关系的职工,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已有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招(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按有关规定签订了服务合同或其他协议的,未到期的仍应继续履行,并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又不履行协议的,在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后,用人单位可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关系解除后,如原服务合同(协议)约定或用人单位依法规定了赔偿办法的,职工应按服务合同(协议)的约定或用人单位的依法规定  相似文献   

6.
政策问答     
特别提示:《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第一百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无故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相似文献   

7.
苍溪县农村信用联社及下属各乡镇分社的558名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由于体制等原因十多年久拖未决.职工们要求参加社保的呼声强烈。今年。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把重点行业、重点单位依法参保作为监察执法重点,在依法督促落实县养路一段、二段等单位上百名职工依法参保的基础上.对农村信用社系统开展立案调查,确认该单位未依法签订集体合同、未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属实。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些群众来信反映,当地少数城镇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不依法参保缴费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故意逃避参保缴费责任;有的企业只为部分职工参保缴费,不及时为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参保缴费手续;有的企业以招用人员劳动合同期限短为由,拒绝为职工参保缴费,甚至随意解雇提出参保缴费合  相似文献   

9.
             《劳动理论与实践》2005,(7):42-4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法》、《工会法》,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的合法权益,现就进一步深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0.
巴中市社保局针对近年来部分企业为逃避单位参保缴费.以定额补助或报销养老保险费等形式指使职工以个体身份参保缴费的行为.及时提请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运用行政手段予以纠正.同时还采取在个体身份参保缴费票据上加盖“属个体参保缴费.不作为单位报销凭证”印鉴的办法.使两种参保身份和缴费性质在票据上得以明显区分。较好地解决了用人单位逃避单位参保缴费问题。  相似文献   

11.
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单方制定并用于规范其生产经营秩序的一种内部规则,属于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的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范畴。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对于用工规范的限制性条款规定得较为宏观,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的使用、管理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补充和细化。特别是当前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劳动关系更趋多元化、复杂化,如何能制定一套在内容上和程序上均合法有效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基层调研及一手资料的分析与思考,探讨了内地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的问题与障碍.本文认为,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格局下,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当前,企业与职工劳动关系不规范、企业规避社会责任、企业职工参保意识不强、风险意识薄弱、以及跳槽流动现象增多等是影响职工参保的主要原因.要破解参保困境,需要管理部门加强监管,规范企业行为,强化社会保险宣传,优化社会保险的跨地区转移接续.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以来:三台县8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3%以上.县劳动保障局依法受理职工举报投诉148起.向34户用人单位发出整改指令.处理劳动争议案件79件.为职工追回工资等经济损失93.1万元,为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经济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的情况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既有对法律误解误读而产生的认识问题.也有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一些政策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川劳社函[2005]234号函我院已收悉。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和《劳动法》第九十—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工资的;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2012年第8期刊登了陈伟忠同志《法院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合理性审查合法吗》的文章,文章认为,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内容合理性审查是不合法的,搞乱了企业正常的民主管理秩序。笔者认为,陈文的理解是片面的。首先,《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劳动合同法》第四条也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作出了专门规范,即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大力发展劳动保障事业,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实施,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各类企业在劳动保障方面依法建立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用人单位的终止是指用人单位因依法宣告破产、撤销、解散、经营协议期满及其他原因而不再存续,即用人单位不再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从社会上消失,不复存在.用人单位终止必然导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的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要求用人单位承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伤劳动者(以下简称工伤职工)安排适当工作的责任.这要求用人单位始终要与工伤职工保留劳动关系,以及对工伤职工提供经济保障.用人单位终止后,就无法履行这一义务,工伤职工将来的生活保障受到影响,工伤职工如不得不重新就业,也将面临着与正常劳动者不平等的就业竞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大力发展劳动保障事业,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实施,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各类企业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依法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劳动保障管理模式.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的社会形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经研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性质认定经济补偿和赔偿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经济补偿是义务,赔偿金则是未履行义务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以及未按规定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的情形下,所应当加付或额外支付的经济补偿均应当由赔偿金来替代。经济补偿应当属于用人单位在终结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不再继续履行劳动关系时依法给予劳动者的一定补偿,只由用人单位单方面承担。在实践中,经济补偿的设计作为解  相似文献   

20.
<正>社会保险基金是依法向用人单位和个人征缴的专门用于参保人员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社会公共基金,人们称之为参保人员的"保命钱"。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深入,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运行的范围和数量越来越大,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因而实施社会监督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加强社保基金社会监督,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社会监督依法对社保基金运行的全过程实施监督社保基金社会监督是按照《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