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敏 《社区》2012,(13):43
那天,因为故障临时维修,没有来得及通知,我们这幢楼临时停水了。晚上下班后,许多邻居和我一样,为做晚饭用水发了愁,于是,齐齐下楼找水。当大家提着水桶四处找水的时候,忽然听见旁边楼里的居民在热情地打招呼:"停水的邻居们,上我家拎水吧!"这一声,让我们这些断水的邻居感动不已:"远亲不如近邻啊!"我被一楼住户邀进门,但是,又不好意思迈腿进去。一则,这是新搬来的人家,平时我们基本没有打过招呼;二则,因为人家是新婚的年轻人,房间装修一新。可是,年轻的女主人硬是把我让进来。我一边接水,一边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的一天,我去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遇到一件令人十分感慨的事情。进馆后,我看到一对外国夫妇带着3个孩子在参观,只见年轻的父亲不时地向孩子指点讲解着。看到这位父亲严肃的表情和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我感到了  相似文献   

3.
路在脚下     
我曾经非常羡慕那些成功人士,也无数次地感慨,人家脚下的路怎么那么平坦!然而,生活的磨砺让我渐渐地明白,没有一个人的路是平坦的。至于他们的路是怎样走的,个中滋味则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我现在是江苏省一家上市公司成员企业的常务副总经理。回顾自己——个中专生所走的路,我可以这样说:我欣慰——我在走自己的路,我自豪——我走出了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物价飞涨,让每一位工薪族胆战心惊。再看看人家股神巴菲特,一周财富缩水一百多亿美元,但仍面不改色心不跳。实在是因为太有钱了。甭说巴菲特,就是在你身边,一掷千金的富人似乎也越来越多。你会不由得感慨:我怎么就富不起来?  相似文献   

5.
《可乐》2006,(12)
听过一个很无聊的笑话,说是一个老教士临终前感慨这辈子没有沾过尘世中的女子,一个年轻的教士听着可怜,就给这个老教士找了一名妓女。一切结束之后,这个老教士依然长吁短叹,年轻的教士以为他要忏悔,没想到老教士的新感慨是:这跟修女有什么两样?我常常听朋友张口闭口都是"艳遇",我就在想他们是不是像那个笑话中的老教士一样,渴望  相似文献   

6.
《社区》2011,(10):1
江苏读者骆昌芹:看了今年3月的《社区(下)》杂志,一组关于父母亲情的文章让我感慨颇多。老年人,尤其是"空巢"家庭的老年人,最怕三件事:生了病怎么办?日常生活无法料理时谁来帮助?精神上感到孤独时谁来安慰?对于前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子女照顾、社区服务、医疗机构、社会上的志愿者队伍、雇保姆等多种渠道解决。因为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的假期一晃就过去了,新学期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回到悉尼,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位小伙伴——我在墨尔本上预科班时的"老班长"Andy,他当初只差0.1分就能考入麦考瑞大学,不用"漂"在墨尔本了.去年复活节时,Andy和我预科班的室友来悉尼玩了几天,一直感慨和我们一起时的好日子.Andy明明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但我跟他聊天感觉他当时的负能量却是满满的——被房东欺负、考试挂科、因羡慕别人而感到自卑.正好那段时间,一篇题为《在国外,有20万抑郁症留学生在假装生活》的文章被疯狂转发,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也时常能看到一些被负面情绪困扰的声音……上面提到的文章说,耶鲁大学2013年的一份调查研究表明,45%的中国留学生称曾出现抑郁症状. 当自己一人独自在外,缺乏关爱的时候,负能量会井喷式爆发,孤独、不适、压迫都会被无限放大.文章还列举了好几个留学生因抑郁症自杀的例子.看到班长当时的状态,我和其他同学都担心班长离抑郁症不远了,纷纷建议他尽最大努力,快些结束那边的课程,转学到麦考瑞读大二.我们希望能让班长换个环境,能用我们"小吵小闹"让他甩掉之前的种种不适应.  相似文献   

8.
王勇 《社区》2010,(7):56-56
最近,一部《蜗居》因为深刻反映了一群人的买房生活等社会现象,着实火了一阵儿。在感慨国内人居住的不易时,我又一次回忆起那段在新西兰旅游时所看到的,人家那房车才是真正的“蜗居”呢。  相似文献   

9.
王琦2003年7月从上海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毕业。毕业后的一年中,他频频跳槽,换了三次工作,可每次跳槽后没多久,他总会感到新工作似乎并不适合自己。一次次的跳槽,一次次的不适应,让王琦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这个人的运道太不好了,为什么总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从学校毕业踏上社会的一年中,王琦的职业生  相似文献   

10.
正女儿移居瑞士多年,总是让我前去"享福"。我想去外国能享什么福,但感受一下外国风情世故也好。刚到瑞士,一切感到新鲜。街道上行人来去匆匆,但谁也不理谁。我心想这里没有人情味。我一人溜街,走到安静的郊区道上,碰到一老妇人,她先向我道了一声"格律齐",我知道这是问你好。后来碰到几个人,只要我一看他,对方马上会主动说"格律齐"。我回到家里问女儿,女儿笑了:"你以为瑞士人不讲礼貌?实际上人家的礼多的是。但赶着上班时,打招呼会少一些。"  相似文献   

11.
王勇 《社区》2010,(5):37-37
最近,一部《蜗居》因为深刻反映了一群人的买房生活等社会现象.以及涉嫌“三级”,被吵得热火朝天。在感慨国内人居住的不易时,我又一次回忆起那段在新西兰的旅游,人家那房车才是真正的“蜗居”呢。  相似文献   

12.
八个字的信     
戴瑞吉 《老友》2009,(5):53-53
从前,有户人家要为孙儿聘请一位先生,来应聘的人不少,但都不合主人的意。有位年轻书生想去应聘,朋友劝他说:"你不要去碰钉子。""碰什么钉子?我是去应聘的。"朋友说:"难啊!那家主人要面试,题目怪异。""那怕什么,我一定要去试试。"  相似文献   

13.
见到南京农业大学的刘斐时,她已从美国回来了4个月,刚刚完成了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申报工作,正忙着筹建自己的实验室。谈及回国后的工作生活感受,这位年轻的80后教授满脸憧憬,"紧张而充实,有压力更有动力","半年前,我还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但现在新学期开始后,我要带一名博士生和两名硕士生。第一次当博导,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团队和实验室,虽然有压力但更多的是梦想成真后的动力。感谢祖国让我做成了在国外难以做  相似文献   

14.
北京人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表达新生事物的能力,常常令我这个南边来的“蛮子”感到吃惊。比如说吧,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儿,人家北京的小年轻儿们,竟然把原属于厨房里“专用术语”的“宰”、“切”二字,全都搬到了现实经济生活中,而且运用得极为贴切、极为生动。尽管对外地人来说,这话语里已然透着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杀气”! 在汉语中,“宰”“切”二字一直是有着非常严格意义上的“分工”的:“宰”是对有生命者言之,“切”系对无生命者言之。从习惯上讲,“宰”字是对动物而言的,如“宰  相似文献   

15.
正龙城常州离我们很近,以前也曾多次去过。但最近参加在常州举办的以"旅游让生活更幸福"为主题的2017年"中国旅游日"江苏会场活动暨中国恐龙邮票全国首发仪式活动,为期一周的所见所闻,却让我有点耳目一新,又生出几分感慨:文化、绿色与游乐为百姓平添诸多幸福感。宿"迪诺水镇"如进丛林5月18日,我们来到常州"迪诺水镇"。迪诺二字取自英语Dinosure(恐龙)字首。这里距离闻名遐迩的中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     
"低俗"语言莫净婷:如今上网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网络语言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了我们的日常语言中。但听多了,却让我感到有些低俗。  相似文献   

17.
这种家教好     
有位先前的年轻同事来访。寒暄一会儿,我们便自然而然地谈及各自孩子的假期生活和管理之事。她说:“两个大人都忙,我们只好请家教。但我们不像人家那样,我们请家教,是想让孩子快快活活,因为我们觉得现在的孩子太苦了。”  相似文献   

18.
齐国有一名男子,与一妻一妾住在一起。他常常独自一人外出,然后酒足饭饱而归。这人的妻子感到有些奇怪,心想:"没听说他在外面做什么大事,家里妻妾又没有过什么好日子,他怎么有钱经常在外大吃大喝呢?"于是便问其原因。她男人说道:"我在外面结交的都是些富贵的人,人家三天一大宴、两天一小宴,请我去还用花钱吃酒肉?"  相似文献   

19.
编读互动     
《北京纪事》编辑部: 您好!首先谢谢你们把《北京纪事》这么好的杂志带给大家,让我们感受到北京的风土人情和气象万千的变化。作为一个年轻的北京人,我深深地为它古老的文化氛围所感染,同时也为现代化下的变异感到无奈。 在7月号的《北京纪事》上,我看到一篇介绍一个白  相似文献   

20.
《可乐》2006,(11)
一名警察要一位超速行驶的男士把车停到路边,之后开始了下面的问话调查——警察:"我能看一下你的驾驶执照吗?"司机:"我没有驾照,因为第五次酒后开车,我的驾照被吊销了。"警察:"我可以看看你车子的牌照吗?"司机:"这不是我的车,是我偷人家的。"警察:"车是偷的?"司机:"对。但是让我想一想……我想起来了,车主的牌照……噢,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