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浙籍学者以“稗史”“演义”“传奇”“奇书”“词话”与“平话”作为《水浒传》的文体术语,其原因主要在于侧重点有所不同。称《水浒传》为“稗史”与“演义”,起初是宗史尚学观念的延续,以至批评颇显学问化特色,其后则是突出其通俗感人、以才济学的文学价值。以“传奇”与“奇书”观照《水浒传》,一方面因其于题材、结构与文辞诸方面求奇,一方面借以说明小说与戏曲两类文体的关联性。将《水浒传》视作“词话”与“平话”,主要在于强调其适于说唱、表演与文体杂糅而不乱不隔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平话”是一个动态的历时性概念.元代是“平话”概念得以产生和确立的初始阶段,而明清则是“平话”概念获得进一步发展和出现新变的时期,不仅名称和含义出现了由“平”向“评”的转移,性质上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原本只是作为口头和书面话本存在的“平话”,在此期间指称对象又逐渐扩大到表演伎艺和小说文体,具有了文学和文艺的双重属性.因此,在使用和界定“平话”概念时,既要注意其一以贯之的本质内核,又要注意不同时期的变化,还要注意指称内容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某生”体是中国小说戏曲中特有的的一种文体。魏晋六朝小说中创作开始出现,唐代该文体成型,元明清的俗文学创作中成为惯例。本文试图从传奇创作者的各种考量、唐代政治背影的影响及唐代男性统治三个方面讨论该文体密集出现的原因;并对生作为指代男性的符号的缘起略作解释。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历来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韵味吸引着广大读者.从审美创造上看,汪曾祺有意识地淡化时代背景,淡化社会政治内容;从艺术心境上来看,情感节制而叙述明快.这一切使得其小说不仅在文体层面上表现出浪漫主义特点,而且在创作精神层面上为浪漫主义写作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范式.  相似文献   

5.
王蒙的“季节系列”之所以被看成王蒙五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路标性的作品 ,被看作当代长篇小说创作重要的收获 ,不仅仅由于它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思想深度 ,而且由于它在小说文体上有着相当成功的探索与创造。王蒙的小说文体探索不是从“季节系列”开始 ,但“季节系列”应该说是其小说文体探索与创造的总结。我把“季节系列”所创造的文体称为骚体小说。所谓骚体小说 ,指的是承袭楚骚、辞赋所开启的 ,在结构、叙述与语言上均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小说文体。“季节系列”作为骚体小说比较典范的文本 ,其最主要的特征乃是杂语喧哗和语言上的狂欢 ,其次还有极致化的描写以及主观化的叙述、跳跃交错的结构形式和象征、反讽的运用等等。“季节系列”的文体特征以及骚体小说的研究 ,是当代小说文体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仅仅是这种研究的抛砖引玉之举。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者广泛关注并争论不休的“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论断,是《中国小说史略》汉唐部分的总命题,承载着鲁迅以“演进”为核心的古代小说发展观和他在汉唐小说文体、内容、艺术等方面的“选择”与“定性”原则。“论断”强调的不是唐人才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小说,而是唐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写人”的、重视艺术和审美的文学性小说,进而揭示唐人小说在古代小说史中的重要位置和意义。研究者在理解和讨论这一“论断”时,应当注意其时代学术研究的局限,也应予以学术史层面的“了解之同情”。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潮流迭起、流派纷呈的景象。后新潮小说是一个讲究“文体实验”的特殊流派。本文从创作流程上考察了其文体的特点及意义 ,是对新时期小说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把小说家文体意识的自觉看成是创作成熟的标志,也许并无不妥.检视新时期小说创作演进轨迹,小说文体作为一种存在,经历了80年代初文体的觉醒、80年代中后期的文体实验及当下文体自觉三阶段.对小说文体的重视和强调,弥补了20世纪中国小说重“写什么”轻“怎样写”的缺失,使小说得以从政治观念的附庸地位上解脱,获得“我性”特色.现实的存在往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新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历史现实便将思想启蒙、政治变革.图存救亡等需要由其它部门承担的任务交给了文学,而文学也迅速对历史和现实赋予的这些任务作出了庄严的承诺.在沉重而庄严的使命重压之下,小说文体自身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小说观念及实践的过渡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梁启超作为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起点 ,考察其小说观念与实践在历史过渡时期的“过渡性”特征———其时代舆论、民德再造、文体重塑的杂糅诸特征 ,以及对一个世纪的小说观念与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体是文学翻译评估,尤其是文体内涵丰富的小说翻译评估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小说语言的文体意义有两种文体表征形式,一为显性文体表征,以英语小说语言为典型;二为隐性文体表征,以汉语小说语言为典型。当评估从“显”到“隐”的小说翻译时,适合主要采用原文文体导向型评估方式;而当评估从“隐”到“显”的小说翻译时,适合主要采用译文文体导向型评估方式。前者重在考察原文显性文体表征在译文中的忠实传递,而后者重视译文直接面对原文文体意义而作的创造性再现。当前学界在评估小说翻译时,主要采用原文文体导向型方法,对隐性文体的考察还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