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中国高房价与高地价关系之谜:一个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四象限理论分析模型探讨中国高房价与高地价关系之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房价与高地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旺盛的住房需求促使房价上涨,并刺激土地需求的上升,土地需求上升进一步拉动地价的上涨,地价上涨会提高住房建设成本,抑制住房供给,且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中国的高房价不完全源于高地价,中国的高地价也不完全源于高房价.现阶段中国的高房价主要源于需求拉动、供给推动、竞争不完全;中国的高地价主要源于需求拉动、供给推动、供地垄断.  相似文献   

2.
细化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方式才能厘清高房价与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机理,揭示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效应及其调节因素。在进行适当的模型修正基础上所做的实证检验表明:房价水平与微观人力资本投资、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高房价阻碍劳动者人力资本的积累,其中微观人力资本投资是高房价影响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的中介途径,具有中介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房价与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金融市场发展、城镇化进程、文教卫生公共设施建设是产生调节效应的调节因素;全国东、西、中部不同的区域层面,“倒U型”曲线拐点对应的房价水平依次递减,中部地区目前房价水平已处拐点右方,高房价负向作用于微观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3.
土地财政、晋升激励与房价棘轮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财政和晋升激励是激发地方政府推动房价上涨的两大动力.文章通过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就土地财政和晋升激励对房价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1)土地财政没有推高房价,反而对房价上涨产生抑制作用;(2)地方政府官员基于晋升需要,产生对GDP的追求,对房价的影响相时更加显著;(3)总的看,地方政府对房价的影响作用有限,我国房价走势主要由居民收入、货币供应和房价自身等经济因数所决定.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人们奔向北上广、留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可以在城市体系的一般均衡RosenRoback模型的基础上,从城市宜居性、住房价格与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予解释。利用中国35个大城市特大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的名义工资补偿了高的住房价格,高的城市宜居性补偿了低的城市房价调整工资,城市宜居性与住房价格正相关,与房价调整工资负相关,存在一种补偿机制。城市宜居性已经成为中国居民选择城市居住的重要因素,高房价挡不住高宜居性的吸引。研究结论不支持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的政策,城市宜居性、住房价格和工资水平是内生于城市增长的,人的城市化是市场机制决定的城市化过程,人为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5.
预期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得到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拟从关乎国计民生的房价问题着手,以中国家庭股市投资作为落脚点,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与城市房价的宏观数据,实证研究房价预期对中国家庭股市投资的影响,进而说明房价预期管理对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研究发现,适应性预期对家庭股市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家庭对未来房价上涨的乐观程度和可预期的未来房价上涨则显著抑制了家庭股市投资。进一步地,加入住房价格风险因素之后,研究发现住房价格风险显著降低了适应性预期的正向影响,而没有显著缓解未来房价上涨预期对家庭股市投资的抑制作用。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房价预期对家庭股市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拥有住房且一套房、位于高房价增长率城市以及偏好风险的家庭上。研究结论为我国新常态下加强房价预期管理和住房长效机制建设提供了微观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房价攀高的内在原因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制高房价已成为当下政府调控国家经济的要题。通过构建购房者间、购房者与房企间、房企与政府间博弈模型分析,观察到房价攀高的内在因质: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过度依赖与公权监督的缺位,未能有效制衡政府行为,造成土地事实上的垄断,并衍生出房地产强大的议价能力,房企将其掌握的信息优势结合攫取了超额利润;购房者重买轻租传统的消费行为亦进一步推动了房价攀高。防患房价攀高风险须构建制衡地方政府权利体系,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降低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同时需要完善市场微观主体,纠正市场失灵,培育和扶持房屋租赁市场,以实现租买互构格局;还要通过独立的房价专家委员会统计核算房地产成本,使房价透明公众化,降低房价上涨预期,引导购房者理性购房等。  相似文献   

7.
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发展与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较量几乎没有停止过。自2003年以来基本围绕高房价为中心进行拉锯战,但效果一直不明显。2010年,以稳定房价为主的房地产调控也到了关键时刻,进入2011年才使房价"暂停涨"。这种局面使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的缺陷暴露无遗。这是教训,同时也给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农村房地产业发展模式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斌  郭明杰  张所地 《东岳论丛》2022,(11):148-164+192
在我国适婚人群性别失配与房价高位波动双重背景下,厘清婚配竞争对住房市场的多重效应是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首先,基于经典信号理论模型构建了有无住房信号、男女均衡失衡双重对照的婚姻匹配模型;其次,使用中国286个地级市的空间数据检验了房价波动背后婚配竞争的推动作用;最后,探讨了婚配竞争对住房价格溢出效应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空间溢出视角下婚配竞争加剧是住房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婚配竞争对本地及邻地的房价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刺激作用;婚配竞争对房价的影响随城市空间区位与时间区间的变化而呈现出异质性。研究结论对于破解我国高房价之困、提高住房调控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化解性别失衡及婚配竞争加剧带来的社会问题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中国2000年至2010年的季度数据,利用SVAR计量模型,深入研究了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型住宅价格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第一,利率对住宅价格具有异于寻常的正向冲击作用,提升利率并不能有效抑制房价,这与政策制定者的政策预期以及公众的经验相背离;第二,货币供应量对住宅价格有明显的正向冲击效应,过剩的流动性是推高房价的重要原因,住宅价格调控的基本着力点应当放在货币量的管控上;第三,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型的住宅价格具有不同的政策效果,差别化的房价调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房产、房价的财富效应最为直接和直观的反映是城市分出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化是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迄今为止,政策调控的基本措施,一是增加供给,二是限制需求,力度不可谓不大,态度也越来越强硬,但效果却不甚理想.假如认为这是由于货币发行过多,很可能倒果为因.从租购均衡分析结果看,未来房价将继续上涨,这是由影响房价与收入、房价与利率、房价与租金的各种市场约束和均衡条件所决定的.房价畸高其中固然有中国元素,但不足以解释这一现象,所以只能是另一种解释,即房地产不恰当地充当了流动性工具.“丈母娘推高房价说”的真实含义其实在于现阶段人口流动的结构性特征、城市“围城”效应的人口红利以及本地居民对待未来的收入预期与风险态度.中国的房贷跟美国“次贷”完全不同,该逐步放松了,否则又会导向另一个反面,变成过度紧缩.  相似文献   

11.
透析我国高房价,它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问题,而是一个包含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等诸多问题在内的政治经济学难题。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大生产理论为视角,房价非理性高企问题正是资源配置和资本配置失衡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分析山东省土地市场化程度对房价的影响。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1)山东省土地市场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房价并不完全一致;(2)山东省土地市场化程度对房价的影响不显著。(3)山东省各地市房价的空间自相关性很低,房价不受周边区域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结论:(1)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市场健康发展;(2)影响房价的因素非常复杂,而且土地"招拍挂"制度不是高房价的决定因素。应采用差别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因地制宜;(3)加快城市群有机联系和经济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房价用各种相关国际标准衡量,都处于畸高状态,含有相当多的经济泡沫.高房价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多方面消极影响,包括影响社会和谐、破坏各产业协调发展、危害国家金融安全等.为了促使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化解金融风险,我国政府应当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及社会舆论等手段,压缩房地产的不合理需求,降低房市垄断程度,拓宽投资渠道,增加社会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业能否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能否成为支柱产业,关键在于住房消费热点能否尽快形成。而住房消费热点难以形成的症结主要在于高房价和居民的低收入。从世界各国房地产业和住宅商品化的发展过程看,在解决这一矛盾的众多对策中,最为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实行房地产抵押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提高居民住房购买力,将房价和居民收入连接起来的有效途径。建设部部长侯捷一再强调,应积极发展住宅金融,把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放到重要位置。我国自  相似文献   

15.
王络 《家庭科技》2016,(8):44-45
正二季度二线城市接力一线城市,房价持续疯涨。楼市"发烧",购房者在买房子的时候可不能头脑发热,因为有些房子是难以升值的,购买前要再三斟酌。高房价时期的高层塔楼早期的商品房现在看来都是精品,因为他们在密度、高度、覆盖率与绿地率方面与如今的高档商品房指标类似甚至超过。产生于高房价时期的塔楼则类似建筑垃圾,完全是为了稀释楼面成本与提高利润所为,并不是开发商基于用地效率以及提高集约程度所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7,(11):127-136
为了有效识别中国房地产泡沫情况,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对房价序列、租金序列、收入序列、房价租金比序列和房价收入比序列等进行平稳性检验,建立了房地产泡沫检测流程与房地产泡沫测度指标:房价租金比泡沫指标与房价收入比泡沫指标。进而,使用回归分析方法,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方面研究了房地产泡沫的影响因素。最后,对中国近年房地产泡沫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2003—2013年之间,中国房地产市场或多或少存在泡沫现象,主要由利率变化与财政支出等因素引起,这为调控房地产市场泡沫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制度-机制-行为-绩效(IMCP)”范式建构基础上研究2016年中国楼市的制度驱动型狂潮特征。研究表明,房价蔓延式飙升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住房、土地、金融、行政等现行制度缺漏和错配导致房地产市场机制扭曲,并引致购房者、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等主体纷纷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形成合作博弈。正是市场主体和政府部门在房地产领域的合作博弈直接推高了房价,进而形成高房价预期,使整个市场达成投资房地产更有利的共识,各领域资金不约而同涌入市场,在增加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同时,加剧实体经济贷款难问题,使实体经济利润进一步走低,最终迫使已有的资金撤出实体经济领域转而涌向房地产市场,从而酿成短期房价蔓延式飙升局面。抓紧住房市场制度体系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制度体系和土地制度、财税体制,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的目标区间是当前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避免房地产市场带来更大的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价持续上涨现象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房地产开发的不同阶段各相关经济主体的博弈行为导致了市场调节失灵,造成了房价的非理性上涨。抑制房价需要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房价进行调整,使之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9.
在住房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住有所居的本质就是保障人们的住房权。市场机制提供的住房产品能够满足一部分人的住房需求,却导致房价高涨,另一部分人无法实现住房权利。房产税的改革难以对高房价产生立竿见影的遏制效果。对此,应在理顺房产税法律依据的基础上,以房产税助力保障性住房建设,特别是将房产税税金用于公租房的建设,以促进我国住房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青年人的贫困与高房价,是近些年来中国发展尤其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两个难题.青年人、尤其是出身低层的城市青年人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些年来不公正的分配机制的后果,其中伴随着一定的代际不公,高校扩招也带来了社会人群结构以及贫富关系的新变化.高房价与贫富分化互为因果.征收房产税、培植中产阶级并辅之以效率激励手段,建立或重构一个公正的分配制度,是改变青年人的贫困、抑制高房价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