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的崛起和以匿名为主要特征的虚拟行为方式的出现,凸显了信息伦理问题的重要性.简要梳理了台湾学界近年来对信息伦理概念和议题的讨论,以及对相关议题的实证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推动了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的崛起,和以身体不在场为主要特征的虚拟行为方式的出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新的道德风险。通过对1 157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包括网络侵害、网络滥用、网络盗版和网络抄袭四种类型,参与这四类不道德网络行为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尤其以网络抄袭最为严重。回归分析发现,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同侪压力对不道德网络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发现的政策意义在于,从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网民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入手,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是一种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网络行为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国内外学界对网络行为的研究,涉及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研究等诸多学科.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简要梳理和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在网络空间作为社会行为场域、网络行为特征与行为类型、网络行为影响因素、网络行为后果等网络行为研究基本议题上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信息传播技术和社会化媒体在公益组织传播中的运用正在扩大公益组织的影响,这一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实践者加入到公益组织基于网络传播的发展研究中。尽管如此,国内对国外公益组织基于网络传播的发展研究还缺少广泛的回顾。该文通过回顾国外28年间公益组织基于网络传播发展的研究进程和热点议题,揭示了网络传播在公益组织发展中的意义,为我国公益组织在网络传播中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各主体间参与关系方面的研究较少从主体之间的关系网络视角展开研究.借鉴网络治理理论中罗茨的政策网络治理理论框架,以北京国子监历史文化街区为例,确定历史文化街区参与的网络结构及其特征,并结合国子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参与的实际进行研究,可以看到议题网络和生产者网络中多数主体缺乏参与能力与意识,政府部门的保护管理手段与政策也无法有效激发社区、市场和第三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保护热情.对此,我们建议如下:一是改变科层制的垂直层级管理体制,增加政策社群网络和府际网络同政府部门的有效互动,在保护参与网络中设立统一的街区保护管理部门;二是提高社区、市场力量及第三方保护力量在街区保护中的作用,提升议题网络和生产者网络在保护参与网络中的影响力;三是建立保护参与的网络治理机制,建立专业网络与生产者网络和议题网络之间的互赖性关联.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的崛起,重塑了社会生活场景,引发了社会结构和交往行动模式的转变。大陆学者黄少华与台湾学者翟本瑞合著的《网络社会学:学科定位与议题》一书,深入分析了这场社会变迁的实质,对网络社会形态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解读,值得学界反思、借鉴和对话。  相似文献   

7.
试论网络民意的形成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意主要由全新的人际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自由的意见表达语境、广泛的公共话题和公众舆论、大众传媒性质的传播通道等方面共同作用形成,具有议题设置快速有效、表达坦率尖锐、议题范围向权益倾斜、带有某种程度的非理性色彩等特征。对网络民意形成因素及其特征的考察表明:网络民意既有积极促进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网络销售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发展,网络销售作为一种新兴的销售模式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系统的研究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网络销售模型和特点,对我国网络销售存在的六大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我国网络销售的发展现状和实际国情,针对网络销售的模型提出了以网络销售文化为中心的发展策略,为网络销售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相关指导。  相似文献   

9.
网络问责主要是指网民通过网络舆论平台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在处理社会事件中的失范行为的舆论矫正和责任追究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化、公民意识的觉醒以及政府高层对网络舆情的重视是网络问责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网络问责手段和方式十分丰富,具有匿名性和便捷性、开放性和平等性、异体性和实效性、交互性和集聚性等基本特征。网络问责程序一般包括议题生成、议题扩展、观点交互、舆论聚焦、舆论跟踪转化与事件处理、舆论回顾与评价、舆论平息与转移等七个步骤。  相似文献   

10.
网络直播被广泛应用于电竞、秀场、电商等行业中,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和信息传播渠道。作为直播的核心人物——网络主播也随之变的炙手可热,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结果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整合框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梳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网络主播特征的研究文献进行述评,研究发现,网络主播主要通过三方面特征——形象特征、胜任力特征以及行为特征,对顾客在线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并且,文章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最后,结合国内网络直播发展现状和智能时代新的技术现象带来的机遇,给出了今后研究的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