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作为地缘政治、经济环境复杂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边疆治理深刻映射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党中央先后三次召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擘画部署新疆工作,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治疆方略,具有深刻的区域性和国际性意义。依法治疆彰显中国之治的治理保障,团结稳疆突出问题导向的治理思维,文化润疆强调五个认同的治理精神,富民兴疆凸显以民为本的治理定位,长期建疆注重内外联动的治理战略。新疆在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实践中有效应对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一体推进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建设,同向发力民族团结与宗教和谐,协同实施教育提升工程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兴,耦合协调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全面提升制度供给与制度效能水平,为嵌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了边疆贡献。  相似文献   

2.
祁连县是青藏高原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其多民族交融、多宗教传播的多元化人文历史积淀比较深厚.因此,祁连县多民族杂居是青藏高原地区民族杂居形态的一个缩影,以此作为调查研究个案,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新时期青藏地区民族交往的形态与特点.  相似文献   

3.
西宁市区的居住格局与回汉族居民的社会交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西宁市区这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为对象,基于回汉族居民在居住场所及学校中的分离指数的测算,分析西宁市区回汉族居民的居住格局及形成此格局的主要因素。回族主要聚居于城东区,但总体而言,西宁市区的回汉族人口混居程度较高,形成目前西宁市区回汉族居住格局的最主要原因是历史因素与宗教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分布格局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复杂的过程.从我国民族分布格局的历史演变历程来看,"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态既是我国各民族长期以来自然分布状态的历史延续,也是2000多年来民族迁徙和人口流动的历史结果,更是我国古代各民族互动和民族融合的自然产物.从宏观上把握我国民族分布格局的演变规律和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居住格局是族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多民族混居有利于族际交往,促进相互了解,减少偏见与歧视,使族际关系趋于和谐。同时混居带来的近邻关系会使族际冲突增加,单一民族聚居现象普遍存在也有其客观原因。南疆维吾尔族聚居的乡村居住着少数的汉族农民,文章通过这些汉族农民居住状况的形成、演变及当地维汉居民对此的态度,探讨居住格局对族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边疆制度、实施边疆治理的国家。自有国家文明肇始,日渐形成中原华夏和边缘四夷的天下观。"天下""五服"是奠立先秦边疆观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从传统帝王的"家天下",逐渐走向民主共和以及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在中国从王朝国家转变为主权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陆地边疆也相应地经历了历史嬗变过程。"天下"表达盈缩的思想观念,对中国陆地疆域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价值影响,需要对王朝国家"天下"与"中国"的价值理念进行合理的解读。"疆域"与"边疆"是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陆地边疆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基础性的边疆,近代中原王朝时期西南边疆的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边疆特色和显著的历史特点。清王朝统一历史疆域版图代表着中国领土的基本范围,主权国家边疆具有临界性、边缘性和交集性的本质特征。人们可以透过主权国家边疆的本质特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主权国家边疆所独有的特殊差异和内在规定性。边疆治理是巩固国家政治利益、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明代土兵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的土兵是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卫所制度的崩溃是明代土兵得以发展的历史机遇,土兵发展表现为土兵数量大、民族构成多,战斗力强.土兵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巩固国家政权、稳定社会治安、维护边疆稳定的作用,为明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和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由多民族流动人口构成的城市社区秩序构建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议题。北京"魏公村"是一个由典型的穆斯林聚居社区逐渐演变而来的现代城市多民族聚居社区。对魏公村社区的历史记忆、社会构成以及秩序构建中的文化认同与治理困境进行分析,探究魏公村社区的社会治理与秩序维系对于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多民族构成社区的社会管理与秩序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24个少数民族111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13个民族在国境线上与三个国家的同一民族毗邻而居。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同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社会安定,边防巩固、保证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在云南,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状况,各族人民之间保持了不同程度的交往和联系。但是因为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又造成了很深的民族隔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都成了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各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多民族聚居地区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迁,农村社会问题呈现频发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使多民族聚居地区农村中的社区利益纠纷协调机制的结构性、社会管理的主体参与、社区硬性管理与软性管理的衔接、各民族发展差距扩大化等问题不断出现。而传统社会管理方式难以为继,亟需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完善农村社区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多民族社区;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管理多元化主体参与机制;实行社区管理中软硬性管理的整合;优化资源,才能真正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