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三国两晋时期,政权割据更替,战事发生频繁,统治者更重视武力,史籍讲武记载渐多。考索文献、援引事件发现,此期讲武仍属形成发展中。讲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显耀朝廷威武之典礼仪式,一为练兵备战之实际训练。朝廷之讲武礼,虽粗具章法程序,然因时兴废,未成国家常典。练兵备战之讲武,既非国家礼仪,则其举行随需而定,不限古法。  相似文献   

2.
刘缙 《殷都学刊》2009,(2):53-58
"讲武礼"是中国古代军礼的重要一种,起源于先秦,最初是君王检阅军队训练成果的一项皇家礼仪.进入中古时期,在原有职能的基础上,又与当时风行的"神圣政治"发生密切联系.南宋时期,由于在皇室权力继承上的某些因素,"讲武礼"又发挥着炫耀皇帝权威、昭示皇权至高无上的政治功用,逐步增加仪典内涵.当然,随着困扰皇权政治因素的消失,这项礼仪也就失去生存土壤,仅剩的积极军事意义也在国家孱弱的武力现状下消磨殆尽,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3.
梁满仓 《人文杂志》2007,(4):157-164
军礼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五礼制度的内容之一。关于此时期军礼的内容,史书上记载很多,如皇帝亲征、授节命将、檄文露布、献俘饮至、讲武练兵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方面通常被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军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军法和军礼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军法是军礼内容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 第二届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21日至26日在山东烟台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一百多人,提交论文九十多篇。会议主要围绕着“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和“八十年代如何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两个问题进行切磋、争鸣。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有人指出:过去流行的关于这个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承上启下”说。表面上肯定了魏晋南北朝的重要历史地位,实际上都是一句空话,因为其他时期同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并非单纯地“承上”,由于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使佛教和道教获得了广泛传播的“社会心理基础”与“政治功利基础”。而佛道二教的迅速发展,对魏晋南北朝史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纪传体正史、杂传、史注以及史学思想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在此基础之上促成了新的史学类别——佛教史学与道教史学的产生。它在给魏晋南北朝史学留下了更为明显的“时代烙印”的同时,也使这一时期的史学呈现出一种异于前代的独特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论体文兴盛。尽管其时文士甚为注重“辩名析理”,其论作亦具思辨性特征,但就其致思倾向而言,多采用意会与体认的方式,具有以直觉为归的特色。“寄言出意”与“取象比类”是魏晋南北朝文士在论体文中运用较多的“立象尽意”的方式与手段。魏晋南北朝文士自幼诵读儒家经典,在论体文中,既留下了受经学思维影响的痕迹,又显露出经学思维的变异整合,或以引经据典的方式阐述己见,或以解经与义疏之体例论理。  相似文献   

7.
1986年9月在烟台召开的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术讨论会选定了两个议题;一是“八十年代如何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二是“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这两个议题抓住了深入研究此段历史的关键,并触及到整个历史学科的方法论问题和史学观念的更新与发展问题。为了推进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今后,本刊还拟为此类学术讨论继续提供一定的版面,欢迎持有不同见解的同志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8.
山东三座北朝壁画墓年代相隔不远,但在绘画风格和造型特点上却有很大差异,它们先后体现了画史所记载的密、疏二体的风格特点,其中两座典型墓例的绘画风格可与画史中对工丽细密的谢赫画风与疏朗写意的张僧繇画风的描写相印合。由此可知,山东地区北朝壁画墓的绘画风格的演变不仅体现出了当时北朝人物造型由“秀骨清像”向以张僧繇为代表的“得其肉”的丰壮形象的转变,而且也是我们把握南朝绘画潮流演变的现实例证。  相似文献   

9.
关于“形神”关系的不同辩难 ,与关于“神灭”论同”神不灭”论的论争 ,是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思想界的一个焦点。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看 ,“神灭”论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而“神不灭”论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这是不容置疑的 ;而从美学的意义上看 ,这场论争则大大提高了当时的思辨水准 ,深化了人们对精神现象的超越性、丰富性和广延性的认识 ,并直接强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美学中的重“神”倾向。深入分析慧远、宗炳等人的“神不灭”论思想 ,可揭示出其与顾恺之、宗炳和刘勰等人在文艺领域里对“神”的重视与“神不灭”思想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度,或称“九品官人法”,是封建社会中一种腐朽的选人、任官制度。魏晋南北朝三四百年间,政治上纷乱不已,阶级矛盾尖锐,道德风尚败坏,这一切同“九品中正”制度的实行是有密切关系的。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必须批判腐朽的“九品中正”制度,肃清它在一千多年来没有彻底肃清的余毒。  相似文献   

11.
李会富 《理论界》2013,(9):116-119
太谷学派是清朝嘉道年间在长江下游地区出现的民间儒学流派。它接受了宋明理学的道统意识和道统谱系,并延续了理学的人文语境、诠释文本和核心话题,保持了理学的思想旨归和话语系统。其圣功之学也与理学功夫论一样,都是学者通过修身养性而超凡入圣的功夫,二者具有同质性。这使得太谷学派呈现出明显的理学特性,成为理学思潮民间化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宋彦 《齐鲁学刊》2005,(5):111-112
北村小说集《周渔的喊叫》以独特的叙事方式表现了当下物质化情境中现代人对于爱情的困惑与焦虑,其对爱情真谛的寻求与思索表达了另一种爱与生的言说。  相似文献   

13.
“清议”一词概出现于魏晋时期,多用来指代士人的公平论政或泛指社会合理舆论.先秦时期,我国即有清议传统存在,开明君主为取得政清民和之目的,往往借此体察民情.汉代发扬了清议传统,在乡邑间、士人群体间、名士个人间,皆存在清议现象,东汉末年的“清议运动”更是影响巨大而深远.汉代统治者在用人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制”尤为重视乡里清议的作用.乡里清议的对象既有布衣平民,又有没落官宦之后或经明行修之士.而乡里清议的内容则注重孝悌、德行和才识.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乡里清议亦渐显其弊.  相似文献   

14.
陈志刚 《学术探索》2014,(8):104-109
本文讨论西晋文学的三个问题:一,西晋文学以"绮靡"为主潮,但也曾有明显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左思、刘琨对愤懑和灾难的抒写。二,不能简单地从西晋短暂安定繁荣的社会中去寻找"绮靡"文学观的形成原因,西晋"清议"的颓弛、玄学思潮的兴起和士人卑俗的人生旨趣等方面更重要。三,西晋文学大力吸收了前代文学的华美特征,同时遗落、摒弃了前代文学中"情"这一文学创作的核心要素,偏执地走向重精致、细腻、工巧等文学形式美的西晋式的华美。曹旭、王灃华二位先生认为:"自公元420年至唐开元、天宝时期,中国诗学基本上走的是西晋张华、陆机、潘岳、张协等人开辟的缘情绮靡、华美亮丽的道路",本文所论有与这种看法进行商榷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家庭的影响及个人的经历使他带有明显的名士风度.名士风度主要的精神内核为个体的独立意识,这也在其小说中鲜明地体现出来.它是以小说人物外在形貌上的清新、性格言行上的征放,文采、思想上的才气以及精神气质上的从客来表现的.由此展现了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某些传统精神,并使人们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作品的价值:即新派武侠小说中为人所忽略的思想价值.在以往文学的雅—俗对立的研究模式中,武侠小说常被人忽略,但是,当我们从这一角度来研究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时,还是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他对于人的独立意识的认同与维护、直面人生的勇气,以及反思正史的尖锐与深刻.  相似文献   

16.
《诗经》在先秦有彬彬之用 ,在汉代被“经”化而有经世之用 ,在魏晋南北朝其“经”的身份受到冷落而在隋唐又被重视 ,在宋代被重新阐释而有治心之用 ,在元、明两朝其“经”位再度中衰而重视对其诗歌性品评 ,在清代“经学”盛起而其“经”位也因此有所振起  相似文献   

17.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尽管存续时间较短,但由于其处于唐宋交替之间,使得这一时期的法律制度也体现出这一特点.通过探讨五代时期刑罚制度的变化,进而说明这一时期刑罚制度的特点及它对宋代刑罚制度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彦博是北宋与富弼、司马光齐名的政治家,其诗文书法俱佳,在北宋政坛与文坛举足轻重。镜考《文潞公集》版本源流和比勘现存的版本,有助于分析研究文彦博的创作特色和思想理念,从而更好地去了解北宋中后期的文学发展脉络和社会政治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9.
文章展示了武侠小说中的苗女形象,以及"苗"与中原的关系是如何隐喻在苗女与中原男侠的性关系之中,并进一步梳理了武侠小说中的"苗"的形象构成与其他文本的相关性,发现了一个关于"苗"的文本体系支持着武侠小说苗女形象的建构。基于以上叙述,文章力图审视权力关系在文本中的渗透和再现,以达到对"自我"和"他者"的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论秦汉的学吏教材——睡虎地秦简为训吏教材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光 《文史哲》2003,(6):65-72
秦汉时期,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官僚政治体制之需,迅速而大量地培养出办理官、民事庶务的吏员,便成为政府急切之要务。因之,此时学吏、训吏之风亦随之大盛。学吏、训吏必有教材,而且政府还统编过训吏教材。秦汉学吏教材的内容分为识字、学书教本,吏德教本,法律典章教本,民间庶务应酬知识等4种。睡虎地出土简书10种,除文字极简略而量少的《编年记》之外,其他9种全部切关吏事,乃是研习吏事比较完备的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