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实现国民经济高效、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势和取得的成绩不可否认,但它所面临的困难及艰难处境迫使我们必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从国有企业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整体上抓好、搞活国有企业,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还远未完成,产权改革不到位,旧的管理体制等问题依然是国企改革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将产权改革突出到国企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位置,构建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制之前,国有企业审计一直是我国政府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改制前的国有企业中,政府审计发挥着保护国有资产权益和防范国有企业风险等重要作用。随着国企改制,国有企业的政府审计面临四大问题:(1)政府审计在改制后国有企业中继续发挥作用的法律保障不足;(2)政府审计与其他监管机构职能重叠;(3)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及企业内部审计的关系难以处理;(4)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股股东关系难以协调。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1)明确职能,重点发挥政府审计对其他政府监管部门的再监督作用;(2)加强沟通,与其他政府监管部门通力合作;(3)正确定位,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两大资源;(4)依法审计,树立政府审计的权威性;(5)加强创新,妥善处理与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股股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国有企业原有的体制上的弊端和现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适当缩小国有经济的比重,加快大企业集团的建设,在国有企业面对的金融市场上寻找解决债务问题的突破口,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家的年薪制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是世界性的难题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后盾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对这些问题的理性思考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外经济发展为背景,以我国改革实践为根据,探讨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对一些敏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出理性阐释和独立分析。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是生产决定流通的产业化,而不是流通决定生产."费改税"首先应分清"费"的性质是体现经济运动职能还是体现政府职能,否则会出现农业的"政企不分";科学地建立市场经济的地租范畴,才能根本解决农民的负担问题.土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科技本身,而在于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待于农业资本的社会化的发展,应注意发展农业劳动者公有股份制.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许多国家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但在现代化的实现、目标模式、发展速度以及与人的关系等问题上,还有许多需要认真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我们要根据中国国情,努力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和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国有企业监督的必要性和国有企业监督中现存的问题出发,构建出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体系,突出国有股东外的国有企业职工群众、非国有股东、债权人以及利益相关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主体地位及其作用,以期更好地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有力地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企业近年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才外流现象,影响和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本文作者对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现状、原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认为解决问题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上。  相似文献   

11.
从理解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入手,分析国有企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政企不分”是当前国有企业治理的主要障碍,且导致了各类关系的错位及公司治理结构变形;并从政府治理和公司治理的角度分别提出一些见解,其目的是研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以及如何在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的“政策性减亏”已有成效 ,但改革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困扰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原因是未能正确认识“政府”和“市场”的本质。只有科学界定政府职能 ,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才能使国有企业的改革有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有企业权力寻租在行为主体、覆盖范围和寻租手段上,显露出一些新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把手"权大位重,为权力寻租留下空间;管理体制不完善,给权力寻租留下可乘之机;惩罚力度疲软,降低了寻租行为的风险成本。防治国有企业改革中权力寻租行为应从几方面着手,即注重宣传教育,增强"免疫力",自戴"紧箍咒",使领导干部不想腐;注重制度建设,架起"高压线",筑牢"防火墙",使领导干部不能腐;注重监督查处,设置"警报器",亮起"红灯区",使领导干部不敢腐。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政府对改革的方向和方针政策而言,经过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改革的中心问题,在于公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是否相容.公有经济本身内在地要求市场经济,但在实践中则存在着公有经济所有者不到位带来的缺陷.作者认为,可以凭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克服实践中的这些缺陷,国企改革的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5.
相较于其他地区,东北国企改革反映出了明显的滞后性。究其根源,由于长期受地域文化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存的影响,东北国企人员形成了封闭而非开放,退隐而非进取,虚名而非实利的文化心理。制度变了,思想没变;体制变了,观念没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东北国企进一步发展的阻滞。因此,东北国企要使改革走向深入,必须实现从"伦理人""单位人"向"能力人""契约人"的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与国有资产流失存在耦合性。国企改革不同阶段表现出国有资产治理不同层面的缺陷,3类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因此呈现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南地区某大型国企的调查发现:与管理人员相较,普通工人在收入分配、权力占有、受教育程度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皆处于弱势,资源占有的失衡使普通工人不平等境遇凸显,双方对自身地位、企业出路等问题的感知存在较大分歧。然而,在分化的过程中,双方对国企改革、社会转型暴露出的社会不平等状况存在相似评价,特别是普通工人受市场退出机制的约束,对管理者高度依赖;中低层管理人员与普通工人在国企变革中亦共同经历着不利阶层位置上不同程度的分配不平等,扮演着"缓冲层"的角色,规避了普通工人与管理人员对立局面的形成。以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来考量,双方的阶层分化还处于过程之中,尚未最后定型。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0多年来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传统的企业制度,长期困扰企业的深层次矛盾仍未得到解决。这些矛盾突出表现在产权关系不明晰、政企不分、资产结构不合理、高负债经营、管理机构职责混淆等。本文对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大背景,透过和谐这一视角,研究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劳动关系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途径和对策,致力于营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这不仅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保障,同时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在为国企产权改革提供理论基础的同时,也因国企产权改革的不断实践而获得了理论新发展的基础和实践平台.这里结合我国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从法人治理结构、产权多元化以及借鉴西方产权思想等不同的方面就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发展和深化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