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思想基础。胡玉衡在《学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方法论》(《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一文中认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自始至终贯彻了这一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2.
袁亚愚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单独一国获胜”并非马、恩的观点》一文中,把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获胜的理论,说成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早已有的,并且不承认《共产主义原理》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在几国同时发生的理论是马、恩的思想。我认为这是不能同意的。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同时发生”才能获胜的论断。虽然恩格斯对此文采取了当时工人政纲流行的问答形式表示不满意。但由此决不会得出象袁文所说的是恩格斯不满意此文而舍弃了它这样的结论。当时恩格斯在给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对于社会主义革命是“在几国同时发生”(简称“同时论”——笔者),还是“可能首先在一国发生”(简称“一国论”——笔者)的理论,目前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一是理论界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马、恩只提出了“同时论”,而没有提出过“一国论”;二是袁亚愚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第5期发表的《“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单独一国获胜”并非马、恩的观点》一文,认为马、恩没有提出过“同时论”,而只提出了“一国论”。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论”或者“一国论”都是马、恩的观点。十九世纪四十——七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还处在资本主义“自由”发展阶段,不平衡还居于次要地位。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分  相似文献   

4.
王东  林锋 《江海学刊》2007,(3):22-28
长期以来,在异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上,流行着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代表,以下简称《手稿》)中的不成熟思想,他创立唯物史观之后就根本抛弃了这一思想,并用新的科学概念替代了“异化”概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早期《手稿》中的人本主义异化观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顶峰”,后来的唯物史观著作对异化问题的继续探索,是一个“创造力下降”的退化过程。这两种观点貌似合理,实际上都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根本曲解,它们都根本忽视了马克思后来的科学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及其手稿)对早期异化观基本思想的直接继承和重大发展。事实上,《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异化问题的新探索,与早期《手稿》异化观之间,绝不是“断裂”关系,而是继承创新关系。它们既直接继承了早期异化观的基本思想,也在《手稿》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立足于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赋予“异化”新的思想内容,填补了早期异化观的重大空白,使异化理论趋于完备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正> 《论语》中记录孔子谈到“仁”的地方很多,但他所讲“仁”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历来论者观点颇不一致。其中尽管见仁见智,但是似乎都还存在难以令人满意之处。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固然有赖于对“仁”本身的深入研究,但如果同时也能重视孔子思维模式的特点,且从这一角度人手,则将能更为准确地把握这一思想的内涵,并从而对它有个切乎实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关于天人关系或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中国哲学家有一特殊观点 ,即“天人合一” ,这是中国人生思想的一个根本观点。在众多的哲人当中 ,庄子的天人关系思想是独具特色的 ,在《庄子》中充分地体现出了他的“合人于天”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7.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谈论“两点论”的辩证法观点时曾指出:“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出自《周易》的《系辞》。毛主席指出这是“古代的两点论”,这对于我们理解《周易》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我们能够从《周易》非常神秘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中清楚地看到它所包含着的合理的因素——“古代的两点论”即朴素辩证法思想因素。《周易》从复杂  相似文献   

8.
乍一看到《错误思想也来源于实践》这个题目,觉得很新奇。读罢文章以后,也觉得有些道理。“正确的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和“错误的思想也来源于实践”,不都是“思想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观点吗?以后我重读了毛主席的《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关于“两种生产”的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随处都能见到,但以此为基础解决了原始社会史上的理论难题并从中作出对唯物史观的广义解释的,应首推恩格斯.因此,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讨论首先要从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谈起.一1884年4月26日,正当恩格斯全力写作《起源》这本书的时候,他在给考茨基的一封信中说道:“这篇东西对于我们共同的观点,将有特殊的重要性.摩尔根使我们能够树立崭新的观点,因为他通过史前史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事实根据.”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新观点自然不可能越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大界限,而是说,由于摩尔根发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史实,他和马克思先前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所作的表述已经显得有些狭窄,不完全适用了,必须根据新的事实加以扩充,并作出新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一九○七至一九○八年为《河南》杂志撰写了一组论文,提出一系列独特的观点——这些观点在当时是独特的,在他本人的几个思想阶段中也是独特的——不妨把这个时期称作“《河南》时期”。在这个时期,他提出“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也即吸收外国的和古代的合用的文化思想,建立一个新的文化思想体系,使中国“屹然独见于天下”。他这期间的论文,都服务于这一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正> 梁漱溟在人生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是《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人心与人生》。这两本书代表了他的人生哲学在思想发展上的个两阶段。通观梁漱溟一生在人生哲学方面的著述可以看出,他在人生哲学上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并没有实质性改变,以《人心与人生》为代表的后一阶段思想仅仅是对《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观点加以“修正”而已。研究他的人生哲学,实以反映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的早期思想最为重要。在“五·四”时期推翻传统和倡导西化的浪潮中,《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以提出系统的文化比较理论  相似文献   

12.
白婧 《南方论刊》2008,(12):86-87
“婴儿”一词在《道德经》短短五千字中出现三次,而与其意义相同的“赤子”一词也曾出现一次,但从这四次的原文可以看出老子赋予了“婴儿”更加丰富的意象,并高度赞扬其处世方式。本文正是从“婴儿”在《道德经》中的意象出发,探讨老子关于人类处世方式的观点,试图对当今人类的处世方式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5期刊登卿希泰同志《<太平经>中反映农民愿望的思想不容抹杀》一文,对拙文《论<太平经>的政治倾向》提出不同看法。读了之后,有一些意见,写出来与卿希泰同志再商讨,并向学者、读者求教。我在上篇文章中曾指出,研究《太平经》的政治思想,必须“抓住它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和总的倾向,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我认为研究历史上的任何一种思想都应当如此。卿希泰同志一再强调,《太平经》这部书内容庞杂,“许多观点自相矛盾”,不是一人一时一地之作,并批评我没有从这一特点出发来考虑问题,“把全书的思想似乎看成是很单纯的”。他的意思是说,《太平经》根本没有一个思想体系,也没有一个总的政治倾向,因此就只能满足于指出它“既有”某种思想,“又有”某种思想。  相似文献   

14.
探讨哲学的性质就是对“哲学是什么”这一命题的追问,西方哲学家的观点林林总总、莫衷一是。.文章主要是在解读和梳理处于西方哲学史“思想顶峰”的两个哲学家即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黑格尔的《小逻辑》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认为以“第一原因”和“绝对理念”为最高旨趣的两套哲学话语,同出西方形而上学的哲学传统,同时认为对哲学的性质即“哲学是什么”的追问具有“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朱光潜先生说:“对美学和文艺创造的意义特别重大”。我国美学界一般也都持这一音法。但具体说来,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见解就很不相同了。 我认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核心观点。这一观点是马克思在《手稿》的第一手稿中“异化劳动”这一节里提出来的,因此有必要先  相似文献   

16.
简论儒道思想的精神互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岳川 《文史哲》2001,(5):13-18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 ,人们一般只看到儒道思想在范式与体系上的差异 ,其实两者从思想源头看还存在着相通相契的关系。这主要表现为 :1 .老子思想的多元性对孔子的影响。 2 .由于汉墓帛书《老子》与郭店竹简《老子》的发现 ,学界根据通行本得出的老子反对“仁”、“义”、“礼乐”的观点并不符合老子思想的实际。  相似文献   

17.
在《学术月刊》1963年第2期“管子的经济思想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一文中,叶世昌同志认为“阶级观点”与“阶级利益”是两回事,所以不完全同意我对《管子》作者所代表的阶级的分析,并指出“只能说《管子》经济思想反映了商人阶级的观点(也反映了地主阶级的观点)而不是代表了他们的利益。”如果《管子》代表商人阶级的利益,在《管子》中就不应该“有许多直接抑制富商大贾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剧秦美新》是西汉文学家扬雄在王莽代汉后创作的一篇作品,该文过去一直被批评者当作扬雄趋炎附势的“罪证”。从历史角度考察,王莽代汉有着复杂的历史内涵,扬雄创作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根源还有新的解释。详细考证会发现《剧秦美新》在认识和研究西汉历史上的价值,从“知人论世”的观点出发,应该给其以符合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荒原》的宗教思想,主要存在“骑士寻找圣杯”和“个人精神世界的崩溃与重组过程”的观点,但两种观点各有其不足。尝试剖析艾略特的《荒原》创作根源,通过对《荒原》的主线分析,找出既能驾驭全诗各片断又能解决“荒原”缺水却有水的矛盾的是基督教主线,即“罪-遭上帝离弃-地狱-救赎”,同时还阐释了在该主线下衍生的无数基督教故事。基于以上分析,推断出艾略特在《荒原》中的创作视角为基督教视角;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信仰基督教才能摆脱精神荒原,得到最终救赎。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一九七三年第一期发表的《宋江形象浅析》(以下简称《浅析》),对《水浒》七十一回本中的宋江形象作了大致的剖析。《浅析》认为:“在该作品中宋江的思想性格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宋江虽有许多严重的缺点和错误,但仍不失为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形象”,“应该基本上加以肯定”。我认为,《浅析》一文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对宋江形象的分析和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