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辛亥革命后的黄帝纪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改用黄帝纪元。至民国初期的黄帝纪 元主要有四种版本:《民报》的公元前2698年;江苏史学家的公元1911年为黄帝4402年说; 《黄帝魂》定民元为黄帝4622年;唐代张守节的前2510年。探讨黄帝纪年应以西周纪年为起 点。文献记载的西周年代计336年,武王克商在前1106年。前推商代积年629年,夏代积年47 1年,夏代纪年起于前2206年。前推五帝积年计400年。黄帝纪年始于前2606年。故黄帝纪年 始于公元前2600年,断不致误。  相似文献   

2.
蒋南华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47-152
从历史典籍、出土文物和与历史记年有关的历史记载等材料的推算、论证,可以确定伏羲太皞氏为公元前5800年-前600年间的历史人物;炎帝神农生于公元前5080年,卒于公元前4960年辛巳;黄帝的生活年代是公元前4660年-前4550年左右;公元前4550年-前4471年为少昊当政时期,少昊生于公元前4491年,卒于公元前4393年;帝喾高辛生于公元前4428年,卒于公元前4323年,等等.中华文明始于7000年以前信实可靠,决非臆说.  相似文献   

3.
两千年前,刘歆在《世经》中引用过一句话:“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来验证他拟定的武王伐纣之年—公元前1122年。这句话出自《国语·周语下》,他却说是“外传”。他定的这个年份和另一个伐桀之年,东汉时就被人评为“横断年数,损夏益周”。本世纪以来,尽管人们不同意他定的这个年份,而把“岁在鹑火”当做伐纣时天象实际的,还不乏人。有些学者用不同于刘歆的方法,推算“岁在鹑火”,得出了和刘氏不同的年份。如新城新藏的公元前1066年,赵光贤的公元前1057年,黄宝权、陈华新的公元前1029年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据《竹书》的君主纪年研究了殷纣四征夷方的史事:第一次是在纣王4年(公元前1099年),《竹书》、《左传》、《韩非子》、《吕氏春秋》皆有记载;第二次是在纣王10年(公元前1093年),陈梦家的《殷虚卜辞综述》里的"正人方历程"就是此次的甲骨卜辞;第三次是在纣王15年(公元前1088年),以《三代》11.34.1的青铜铭文为据;第四次是在纣王21年(公元前1082年),郭沫若的《卜辞通纂》有此次甲骨卜辞。  相似文献   

5.
西周晚期,厉王被国人流放,出现了一段“共和行政”。这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政治事件。中国历史就是从“共和”元(公元前841)年起始有确切纪年的。关于“共和”含义即“共和行政”的历史真象,因史籍纪载歧异,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至今仍未定论。本文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作一番新的探讨。 《史记·周本纪》云:“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索隐》引《汲冢纪年》曰:“共伯和干王位。”引《鲁连子》曰:  相似文献   

6.
荆门包山楚墓经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的文物。在其二号墓中,发现了278支带字的竹简,大多记有月、日而没有年份;年月日俱全的共有39支,七个年份,都是以事纪年,以专名纪月。在《包山楚墓》一书的“附录”部分,刊载了两篇探讨这些简历的论文,作者都认为,这些纪年都是史事发生的翌年,论断这七个年份是公元前322年至316年。这些专名的月序,参照云梦秦简《日出》的“秦楚月名对照表”,也安排得不错。至于把简历的年始说成“冬夕建丑”,把简历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时期,起码有三处使用黄帝纪年:一是《黄帝魂》一书,于1903年使用黄帝纪年为4614年;二是《江苏》等杂志,于同年使用黄帝纪年为4394年;三是《民报》,于1905年使用黄帝纪年为4603年。到1911年,这三处黄帝纪年就分别为:  相似文献   

8.
公元2007年是周穆王西游三千年的重要纪年.笔者就西周年代及《穆天子传》记录的穆王西征时日干支进行考证,认定穆王西征发生在三千年前的公元前994年-前993年,即周穆王十三年至十四年.《穆天子传》乃穆王的"史记",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的周王朝,分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0年)和东周(止于公元前256年),长达七八百年。李亚农《西周与东周》、赵光贤《周代宗法制研究》、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杨东晨《周人秘史》等专著,各有偏重。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的《周源流史》,计59章,120万字,是著名农民史学家何光岳力作《中华民族源流史丛书》的第10分册。经反复研读,觉得这部史书对周王朝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之处。在周王朝的社会性质和历史纪年两个大问题上,作者敢于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始于公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用行的纪年方式,一向是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并行。1950年废除了年号纪年,而代之以公历纪年:干支纪年,则随着农历而被保留下来。可是,干支纪年的来历,至今还是若明若暗,不时有异说出现。本文就其萌芽、发展、过渡到定型的过程,予以概括的叙述。  相似文献   

11.
谢耀亭 《晋阳学刊》2023,(1):138-145
晋国自出公以下,文献所见国君世系、纪年混乱不一,分歧巨大。■羌钟铭、清华简《系年》等新材料的出土提供了探讨此问题的新契机。司马迁在《晋世家》与《六国年表》中当利用了不同来源的史料。晋出公二十二年出奔,知伯强立所善哀公为晋君,是年为哀公元年。哀公二年,知氏被灭,三家更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年晋出公去世。魏史《纪年》、赵人所作《世本》皆不记哀公,直书继出公者为敬公,即不承认知伯强立晋君之合法性。如此,《史记》、古本《竹书纪年》所见众多分歧,可迎刃而解。晋出公至晋幽公之纪年,可由■羌钟铭考订,依上述考订国君世系,诸君纪年正与古本《竹书纪年》相吻合。幽公之后,孝(桓)公继立,孝公二十年被韩、赵迁于屯留,孝公三十年更迁于端氏,在位共32年。继孝公而立者为静(悼)公。静公八年,赵夺端氏,静公寄居韩之屯留,为韩不容被弑,是年为公元前349年,晋绝不祀。  相似文献   

12.
编辑部负责同志: 寄来陈久金同志的《屈原生年考》嘱审阅。本人对天文历算是外行,但读了文章之后,感到很有创见。因为作者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结论,这是首先应当肯定的。至于作者之所以能提出新的结论,主要由于他在推算依据和推算方法上突破了三个传统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13.
我于去年春以短文发表了对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五星占》①的个人意见②。陈久金同志坚持《五星占》是天象实录的观点。下面我再就有关的若干问题,分别说明个人的意见。 (一)“岁星纪年是十二岁一周”么? 任何学术讨论,都必须遵循概念准确的逻辑准则,否则就会脱离实际,流为空谈。陈久金同志把历学的“岁星纪年”和天学的岁星公转周期划分得不够清楚,又将时间方面的“十二岁小周”  相似文献   

14.
炎帝神农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文明之滥觞始于炎帝,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我们用历史典籍、出土文物、古天文历术及其历点推算、论证,得炎帝神农生于公元前5080年辛巳,殁于公元前4960年辛巳.炎帝神农是七千年前的历史人物,中华文明史至少有七千年.炎帝神农时代发明创造的文字、八卦、天文历法和稻作农耕、主稼穑、栽五谷、种果蔬、植桑麻、兴茶饮、制耒耜、作陶冶斤斧鉏鎒、织布帛、造舟楫、修台榭、建明堂、制琴瑟、开商贸("日中而市")……奠定了中华文化的传统框架和基本体系,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滥觞,为中华文化最早屹立于世界民族文明之林,建起了一座光耀千秋、传承万代的灯塔.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2月15日,安阳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和安阳县地名办公室,在安阳县委常委会议室,联合召开了安阳名源研讨会。早在80年代初,在编写地名图书的过程中,安阳市、县地名办公室的同志,对旧说"宁新中更名安阳"作了深入研究。他们到全国各地查阅了大量历史典籍和文献资料,井作了实地考察,认为公元前256年宁新中更名的安阳不是我们今安阳,公元前275年廉颇攻拔的安阳才是我们这个安阳的起始。他们的观点得到了河南省地名专家的肯定,并先后被一些著作所采用。在安阳,有些同志的观点与他们基本相同。也有一些同志持不同看法,他们在文章中…  相似文献   

16.
<正> 孟子之游历诸国,于战国史中,实为一重要事件。清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断定(《史记》于孟子游历一事,记载不确;《孟子》叙孟轲游历系先梁后齐,为正确无误。梁启超《先秦学术年表》据之,以孟子于公元前321年游梁,作为孟子游历之开始。自此以后,《汲冢纪年》既受学界重视,持《史记》之说者,乃不得不调和折衷为说,将《史记》的记载修正为:孟子先游齐,盖齐威王时,后游各国及大梁,第二次再到齐国,方为齐宣王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史学界,对渤海纪年的研究,是有很大成绩和贡献的,先后编制出多种渤海纪年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金毓黻先生《渤海国志长编》中的渤海《年表》。近两年出版的方诗铭编《中国历史纪年表》,陆峻岭、林幹合编的《中国历代各族纪年表》,关于渤海的纪年,几乎同金先生所编渤海年表完全一样,只是根据《贞惠公主墓志》,对大钦茂的纪年,增加了“宝历”的年号。这些年表,由于史料缺乏,难免判断失误,致使与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18.
今见本《金瓶梅》的故事编年,表面上用的是宋代政和纪年系统,同时又暗含着一个宋代宣和纪年系统,后者又影指明代的嘉靖纪年。《金瓶梅》早稿用的是宣和纪年系统,晚稿用的是政和纪年系统。由于作者未能最后统一修改定稿,因而这两种纪年系统都留存在今见本《金瓶梅》中。从《金瓶梅》文本的年代背景的矛盾状况中,可以鉴别出百回本《金瓶梅》,哪些部分是作者原稿,哪些部分是他人的补作、续作。如果所论不误,这对阅读和研究《金瓶梅》可能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西元纪年的局限性和在我国的不适用性,从提高华夏民族凝聚力、增进海外华人归属感、丰富世界纪年文化多样性、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论述了恢复传统纪年的必要性。作者提出:一方面,多数传统纪年方法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另一方面,我们对年号纪年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文章认为,年号纪年符合中国老百姓期待吉祥如意的传统习俗,有利于传承中国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恢复年号纪年,要继承重视纪年的思想文化传统,要舆论先行。宪法则为恢复年号纪年留出了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иHB.No.5189号诗歌抄本题署1226年1月,这是迄今所见黑水城古塔文献最晚的西夏纪年。已知黑水城文献里的元代纪年均为汉文而不见西夏文,这可能是因为蒙古王朝在初期没有年号,而元代的党项民众在此期间已经习惯只用干支或者"十二兽"了。文章最后对5189号诗歌抄本进行了全文译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