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晏子春秋》中有一则“晏子使楚”的故事,说的是:齐相晏婴出使楚国,楚王想羞辱他,便在酒酣之际由两名官员缚来一人见楚王,说这是个齐国人,因偷东西被抓。于楚王问晏子:“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不慌不忙地说:“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  相似文献   

2.
<正>再怎么亲密,朋友关系和人脉都是两回事。几乎每星期都见面,总是一同饮酒作乐的人际关系,我不认为这是人脉。例如,你有一个很棒的点子,想要开创一番新事业,无奈资金不够。在这个时候默默拿钱出来的不是朋友,而是信任你这个人的人。亲密和信赖也不同。如果说"作为一个人,你喜欢他吗?好相处吗?"是亲密的话,信赖就是:"作为一个人,你肯定他吗?信任他吗?"这也可以说是朋友与人脉的基本差异。就算现在有好几个亲密的朋友,但如果没有人脉就无法工作。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3.
正所有团队中都存在三种人:囚徒、过客和领袖。无论身居何等职位,他们都对周围的同事施加着或明或暗的影响,但团队从这个过程中得到的,未必总是积极因素。为客户组织研讨会时,我总会在一番铺垫之后对与会者说:"在座的所有领导请举手,我想看看都是谁。"大多数情况下,对方会感到紧张,外加些许迟疑。还有人傻笑几声,再有就是茫然的目光和沉默……通常只有一两个人慢慢地把手举起来。这时我会说:"好极了!欢迎参加这次研讨会!"然后,我会问  相似文献   

4.
一刚上任不久的桃都市交通局局长景正中陪省楚桥路建公司的黄总斗了一夜地主,十分疲累,还输了三千多元,原本他可以不输,但黄总是来讨要桃都汉江大桥一亿五千万元贷款利息的,市财政没钱给,只能低头给人说好话。走出宾馆大门,本想回家睡一觉,却接到了市长秘书小张的电话,说市长在办公室等他。景正中只好向市政府大院走去。  相似文献   

5.
国家投资     
一 刚上任不久的桃都市交通局局长景正中陪省楚桥路建公司的黄总斗了一夜地主,十分疲累,还输了三千多元,原本他可以不输,但黄总是来讨要桃都汉江大桥一亿五千万元贷款利息的,市财政没钱给,只能低头给人说好话.走出宾馆大门,本想回家睡一觉,却接到了市长秘书小张的电话,说市长在办公室等他.景正中只好向市政府大院走去.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谈工作或打电话,戴高乐将军最厌恶喋喋不休的空论。他总是对助手们这样说:“我想请您汇报某个问题。我在某天见您。给您一小时。”——这样就迫使他们每个人不得不充分利用这段有限的时间把该谈的问题说清楚,也只有做到这一点,他们才能确信戴高乐全神贯注地听取了他们的汇报。戴高乐的对话者除了向他陈述事前确定的问题外,休想谈论别的事情。他的一位前部长兼助手说,他这样做常使对话者感到莫大的失望,因为他极不喜欢染指不属于他管的事。只有在接见即将结束的时候,戴高乐才偶尔请来客谈谈某个别的问题。有二、三位部长,他多年的至交,…  相似文献   

7.
孔子 (公元前 5 5 1-前 4 79年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人。他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而且经他编辑《诗经》 ,订正《礼》、《乐》 ,推行音乐教育和音乐思想方面 ,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杰出的音乐家。孔子有很深的音乐修养。《史记·孔子世家》就记载孔子刻意寻求音乐的深刻内涵 ,追求准确掌握音乐形象的故事。孔子从师襄子处学习《文王操》 ,练了十日 ,不再向前推进。师襄子对他说 :“可以增加曲目了。”孔子说 :“我多次温习此曲 ,尚未领会此曲的意思。”一段时日后 ,师襄子又说 :“你…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位朋友刘生,在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任品管部经理已有十年,有一次在饭桌上闲聊,当聊到工作中与人相处的感受时,刘生讲:别人总是说上司好做,下属难当,但我看下属不行,上司亦难做!我问何出此言,于是刘生给我讲了发生在他身上的四个小故事,我听后深觉然也。  相似文献   

9.
正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孔子说他没有做到,但是子贡认为他已经做到了,说:"老师说的其实就是他自己啊。"  相似文献   

10.
季羡林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术上的造诣,是我们这一代人学之不尽的。《季羡林先生》这本书却以相当篇幅披露他自我剖析在政治逆境中的怯懦与无奈。季羡林在“牛棚”中长期“劳动改造”,受尽折磨与侮辱。他说:“我的自我感觉是:非人非鬼,亦人亦鬼。别人看自己是这样,自己看自己也是这样。不伦不类而又亦伦亦类地套用一个现在的哲学名词,自己已经‘异化’了。”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他在《牛棚杂忆》中写道——当时,天天劳动强度很大,肚子里又没有油水,总是饥肠辘辘,想找点吃的。我曾几次跟在牢头禁子身后,想讨一点…  相似文献   

11.
<正>儒学经典《孟子》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其哲学伦理,经常阅读既可增强理性思考的能力,又可获得奋发向上的力量。特别是书中的一些寓言故事,针砭时弊、趣味横生、引人深思,对年轻公务员做人处事具有深刻的启示。一、"楚人学齐语":交友慎才能拒腐蚀【楚人学齐语】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呢?"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若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都以失败告终。为此, 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却一 直关注着儿子。见儿子问自己,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很早以 前,我的老船长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老船长说:  相似文献   

13.
艾尔弗雷德·斯隆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他写过一本书——《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也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但是,比尔·盖茨的大名估计当今社会无人不晓,盖茨对斯隆的推崇从他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我认为,艾尔弗雷德·斯隆的《我在通用汽  相似文献   

14.
正远离能量大的人。有一种人总是神秘兮兮,给人感觉来头很大,似乎做什么事情都不在话下。这种人往往不是吹牛撒谎,就是在拉大旗作虎皮。和这样的人交往,容易被其蒙蔽,说不准哪一天被他带到沟里去还浑然不知。远离会来事的人。他们往往整天阿谀奉承,善于揣摩心思、投人所好,甚至想你之未想、急你之未急,特别善于帮你摆平、搞定麻烦。与会来事的人相处,容  相似文献   

15.
正《西游记》的起因、经过、结果,一直都是紧紧地围绕着"如何成功"这条主线来写的。故事的开始,观音菩萨就明确地告诉唐僧:"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不是白干,是有赚头的,用"去"换取"正果"。就是与取经无关的人,也都是以"功"来衡量的。"黄风怪"一回,灵吉菩萨说:我拿他去见如来,才算这场功绩哩,这个功劳是我的。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人生中,必须要结交两种人:良师、益友. 良师益友,成语,意为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用于形容和自己亦师亦友的朋友.良师益友,十载春秋,水木清华,人才辈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尺讲台,如沐春风.出自《论语·述而》《论语·季氏》.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师呢?《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  相似文献   

17.
吴明华 《决策》2014,(12):36-38
<正>在体制外,很多人为他的这些反腐举动叫好;但在体制内,"坏了官场规矩"的范松青,每次都引来一身的非议,令很多人头痛不已。在官场,范松青是一个令人"头痛"的人。"我做这些事,领导看到不太高兴,认为我老是在找麻烦,想说又不好说,让领导很头痛;家里妻子也头痛,总是反对我,包括写提案、出书和接受采访,她只想求平安;我自己也很头痛,因为有很多无形的压力。"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告诉《决策》。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之死     
刘澍 《领导文萃》2013,(3):84-87
李鸿章知道中国局势有大变,他问英国人卜力:"我听洋人说如果北京公使都被杀了,那么列强就有权进行干预,并宣布要立一个皇帝,如果是这样,你们会选谁?也许是个汉人?"卜力感到李鸿章暗示自己想当皇帝,便说:"西方大概会征求中国最强有力的人的意见,看他认为谁最好。"李鸿章眯起眼睛,过一会儿才说:"慈禧是中国最强有力的人。"此间,孙中山派两个革命党人来见李鸿章,想让他举起推翻  相似文献   

19.
楚昭王率领军队同吴军打仗,战败了。他往后大约跑了四十步,忽然掉了一只鞋,他连忙把它捡起来。左右侍从问他:“楚国虽然贫穷,难道还愁少一只鞋吗?”楚王回答说:“我只是为这只鞋和我一道出征而不能与我一同回去感到难过。”从此,楚兵没有因为战败,而被丢弃不管的。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约翰:有一则寓言很有意味,也让我感触良多。那则寓言说: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受。”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吗?一整天他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于是他就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