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指出:“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运用列宁的这一论断来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形式时,为了简明易解,人们往往用“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两句话来加以概括。前者强调的是“分”,指斗争;后者强调的是“合”,指统一。既斗争又统一,既分又合,事物就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一九一五年指出:“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好象在一个基层的‘单位’(‘细胞’)中一样,都可以(而且应当)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萌芽,这就表明辩证法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0页)。研究和揭示认识主体与实践主体、认识主体所固有的辩证法,对于认识和揭示人类全部认识所固有的辩证法,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而作为认识论的辩证法,也就是研究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①这就因为矛盾是客观的,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②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同这个原理根本对立,就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排斥矛盾  相似文献   

4.
辩证法是人所特有的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方法。辩证法的发展范畴,始自“人本质的发展”,展开于“人性的升华”,并经存在与意识、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这个核心范畴和一系列主干范畴,到发展为结。是生成、改造、否定过程的总结。发展这个范畴是辩证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作  相似文献   

5.
列宁把分析和综合看成是辩证法的三大要素之一。作为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它们的基础何在?一般认为,由于认识,“从物到感觉、从感觉到思想”,又由于“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因此,分析和综合的基础理应在客观物质对象之中。本文认为,分析和综合并不单纯来自和取决于客体,它们的基础应该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实践。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如何理解分析和综合在认识中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全面、深刻地了解认识的本质和源泉,本文拟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辩证思考赵永熙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这是人们正确分析矛盾、认识事物的钥匙。党群关系是一个党和国家生死攸关的问题。现代领导者的一个致命的危险,就是脱离人...  相似文献   

7.
过程论     
一、过程论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有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这就是认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最早提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列宁曾经指出:“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的生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我们可以看到经典作家对于辩证法的不同规定。其中,近来引起人们争论的,是恩格斯和列宁对辩证法的不同定义。恩格斯指出:“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列宁则把辩证法理解为“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争论中,有的同志认为,列宁的上述说法不是辩证法的定义,而有的同志认为,列宁这个定义发展了恩格斯的定义。怎样理解这两种辩证法规定的差异呢?我以为,一个定义只是揭示事物的一个方面,不同的定义涉及到事物的不同侧面。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要揭示的内容,侧重点不同,因而就有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的定义。对于这种问题,不能简单地坚持一个定义而排除其他定义。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科学体系,包含着一系列重要的原则和原理。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普遍发展的原则,便是其中的两个基本原则。 两原则的思想最初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来的。马克思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运动发展的。恩格斯也说,“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些物体是互相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2页) 列宁继承了这一思想,在批制地吸取黑格尔辩证法合理思想的基础上,第一个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原则。他说:“一、发展原则,二、统一原则。”(《列宁全集》第38卷第280页)所谓“发展原则”即是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己发展、自己运动的,事物本身具有自我发展、自我运动的动力和泉源。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中是这样表述这一原则的:“这个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它自身的运动、它自身的生命。”(《列宁全集》第38卷第238页)  相似文献   

10.
辩证逻辑同一般辩证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又不尽相同。列宁把辩证逻辑规定为“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关于‘一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换句话说,逻辑是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这个定义是很精辟的。辩证思维就是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按照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来思考我们周围的世界;辩证逻辑则是研究辩证思维的一般形式和规律性。因此,从本质上讲,辩证逻辑和辩证法可以说是同一的。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它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观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一、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要求把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全面地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这叫作认识真理,这才能不犯错误。怎样作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按照列宁说的那样,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列宁说:“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  相似文献   

12.
对立统一是辩证法核心的原理,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明确提出和阐述的。列宁立足于新的时代和辩证法科学体系的高度,从辩证法的理论结构上,使对立统一学说与否定之否定学说完全分化开来,明确地确立了对立统一在辩证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这是列宁最富于独创性的哲学贡献之一,它经受了时代、实践的检验。在当代社会实践和科技革命中,这一学说一方面获得了巨大活力和重大发展,另一方面也遇到了一系列争论问题。列宁的这一学说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本文试图从列宁的对立统一学说的形成过程,来说明列宁论述的这一学说,是对整个辩证法史的科学总结和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是一个过程,认识也是一个过程,人的意识是反映现实的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正如列宁所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发展了认识的辩证法,阐明人的认识是处在永久的运动之中的,而形而上学则不把认识当作过程看待,因此导致认识上的错误,行动上的失败。认识的全过程认识源于实践,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加工”是认识发展的必经道路,理性认识是认识必然上升的高级阶段。它表明认识是遵循着一定程序活动的,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认识的发  相似文献   

14.
沈耕 《天府新论》2023,(3):58-6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哲学笔记》的贡献之一,是明确地提出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同一”或“一致”的思想。但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和教学中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关系表述为同一或一致是不准确的。按照列宁提出这一命题的《哲学笔记》文本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关系应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恰好相合”“同时发生”。这种相合与同时发生不是先验的,而是只有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运动过程中才会呈现和被把握。  相似文献   

15.
辩证法是人所特有的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方法。辩证法的发展范畴,始自“人本质的发展”,展开于“人性的升华”,并经存在与意识、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这个核心范畴和一系列主干范畴,到发展为结。是生成、改造、否定过程的总结。发展这个范畴是辩证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作为人  相似文献   

16.
因果关系系统转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指出:“自从‘一切事物的联系’、‘原因的链条’的观念产生到现在已经有数千年了。比较一下在人类思想史上人们是如何理解这些原因的,就会得出无可辩驳的确凿的认识论。”①因果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普遍形式之一,对因果关系的理解是人们...  相似文献   

17.
一恩格斯曾反复指出,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这都十分明确地把事物的运动摆在辩证法研究的起点和中心的位置上。恩格斯的这个思想是一贯的。他把“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的观点,称为“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把“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思想,称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他要求人们在研究工作中始终从这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出发。恩格斯还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起来,指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主要是把事物当做一成不变的东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理论中,矛盾规律被称之为“一切辩证法的源泉”、“伟大而不可移易的适用于生活一切方面的真理”。列宁则把这一规律看作是辩证法的核心,他在列举了辩证法诸要素的同时,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与发挥”。列宁在世时没有能完成这一研究,对辩证法核心的说明与发挥是由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来完成的。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全部研究成果,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创造性的阐发。在《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实践证辩法,还是唯物辩证法?主导我国哲学界数十年的传统教科书体系一直认定是后者;陶富源先生在《唯物辩证法与实践的、劳动的辩证法》(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7期)一文中至今仍坚持此说。当有论者提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实践辩证法时,遭到了陶先生的反对。但是,笔者认为,陶先生的反对理由并不充分,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说明。陶先生坚持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不是实践辩证法的第一个理由是:“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宇宙观”,它由黑格尔确定为“是支配一切事物和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20.
关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的研究,过去我们侧重于黑格尔和列宁的一般辩证法。我们认为,列宁对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研究重点在于黑格尔逻辑学的概念论,在于扬弃黑格尔的认识和实践辩证法,这正是黑格尔和列宁的最有价值的哲学思想。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列宁在《摘要》中提到“黑格尔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萌牙”,黑格尔的这一“萌牙”和列宁对这一“萌牙”的扬弃,是较黑格尔和列宁的辩证法更基础的和更有价值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