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就是“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史。红军能够粉碎敌人的第一、二、三次“围剿”,首先是毛主席的正确决策。本文目的在于,同大家一起回顾毛主席指挥工农红军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历程。 一九三一年一月初,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被粉碎后,蒋介石恼羞成怒,决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积极策划第二次反革命“围剿”。一九三一年二月,蒋介石就派军政部长何应钦来江西兼任南昌行营主任。三月中旬,蒋介石已纠集了反动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年十二月三十日,硝烟杂着浓雾弥漫龙冈千嶂,群峰昏暗,激烈的枪声、爆炸声和喊杀声响彻云霄,我工农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战斗终于打响了。这是毛泽东等同志指挥红军主力与敌周旋一月,由赣江流域中、南段地区诱其深入根据地腹地,又曾两次设伏小布、计划先打图由源头来犯之敌谭道源师不果后,在龙冈进行的对敌张辉瓒师的歼灭战。 为什么我军在敌步步逼进下迟迟不实行战略反攻?为什么设伏小布不成,宁退让而不攻击谭道源师?为什么能够在龙冈打上歼灭战?其原因归结到一点,乃在于慎重初  相似文献   

3.
1931年夏天,红七军离桂北上与中央红军汇合,归彭德怀同志领导的三军团指挥,即投入了紧张的反“围剿”斗争,配合中央红军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第四次“围剿”。红七军在这两次反“围剿”中,得到很大的锻炼,全军从思想上、战斗作风上日趋成熟,新的战斗骨干大批涌现,如反“围剿”前,李天佑、卢绍武等同志,都还是连长,反  相似文献   

4.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斗争,曾取得了歼敌六万余人的重大胜利,其原因究竟是什么?过去,人们讨论这一问题时,对当时的中共中央和鄂豫皖中央分局的指导问题很少涉及。本文拟就这一专题进行初步探讨,谈谈自己的看法。关于中央的指导问题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及其它各项主要工作,历来是在当时中央的指导下进行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当然也不会例外。可是,过去学术界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  相似文献   

5.
在中央苏区第4次反“围剿”战争中,王稼祥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当时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兼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是在红一方面军取得第4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后,于1933年4月27日在江西乐安县谷岗村因国民党政府飞机轰炸,弹片打进腹部而负重伤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正确的和必然的。对此,第五次反“围剿”的背景、战事、战法及失败和所带来的历史转折,从正反两方面给出了深刻的证明,其实质是党内两条思想路线的决定性斗争。认识这段历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第五次反“围剿”两个战略性建议的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红军奋战一年,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而被迫长征,已是尽人皆知的史实。但这是不是历史的必然性?如果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出击苏浙皖赣地区或出击湘中地区,能否改变这种结果?国内外研究中国现代史的人们对此甚为注意。注意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是因为它对于研究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军事斗争的基本规律、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工农红军的战略战术等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就此谈点个人的看法,期望大家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斗争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和红军的优良作风已经初步形成。然而,由于受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党和红军的作风建设一度遭到严重破坏,直到遵义会议前后才开启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和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征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赢得了沿途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而且使党和军队的民主政治生活得到恢复和加强。  相似文献   

9.
1941年以来在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八路军总部领导下,山西抗日根据地军民针对日军疯狂的进攻和屠杀政策,开展卓有成效的政治攻势和反“蚕食”、反“封锁”斗争,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充分显示了中共领导的人民战争的伟力。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和指挥中央苏区军民连续4次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剿",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夺目的一页,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由于"左"倾错误在中央占据统治地位,加上国民党军事力量的过于强大,致使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一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虽然过去了近80年,但用鲜血换来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永远值得我们引以为鉴.从中所得出的有益启示,有助于把我们党所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大规模的决战,已经开始了!这是我们争取更伟大胜利的最重要的关键! 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大举进攻,在清流、连城、洋口、乌江、黎川等地遭受了初步的严重打击之后,正在更疯狂的进行绝望的进攻,这一战斗是苏维埃道路与殖民地道路决战的紧急的关头! 动员我们一切的力量为苏维埃的出路而战,以我们的热血,夺取这一决战中我们的全部胜利,这是整个苏维埃政权当前最中心的最尖锐的任务,可是中央政府检阅各级苏维埃工作的结果,许多地方政府对于战争的动员,还是表现极不紧张的状态,最近一时期内许  相似文献   

12.
《福建社科情报》2009,(6):10-14
一、第四次“陈江会谈”取得四项成果第四次“陈江会谈”于2009年12月21日至25日在台湾台中市举行。海协会代表团于21日抵达台中,第四次“陈江会谈”于22日举行,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22日下午在台中签署了《海峡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持召开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五月在四川巴中县城举行。会上,同志们一致认为,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川陕党组织的广大党员、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为创建和保卫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攻,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府,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仅仅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川陕革命根据地就扩大到四万二千多平方公里,解放了五百多万人民,红四方面军也由入川时的一万六千多人发展到十四万多人。这在党史、军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但是,过去由于林彪、  相似文献   

14.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以后,留在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粟裕、方方、傅秋涛等领导下,在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这里,仅将中央根据地的三年游击战争作一概述。 中央对三年游击战争的部署 长征前夕,中共中央对于红军主力退出中央根据地后的斗争是有布置的。中央苏区成立了党的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地点设在瑞金的梅坑(后迁至于都宽田)。中央分局由项英、陈毅、贺昌、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梁柏台、陈潭秋、毛泽覃、汪金祥、李才莲等组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府副主席项英任  相似文献   

15.
前 言唐蕃八次和盟唐蕃友好是历史发展之必然藏族历史上,自尼墀赞普王至拉陡日业赞,传说有五百余年,到了南日松赞时,  相似文献   

16.
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发展史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发展史概述赵保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工业是以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及所辖的厂、所为主体,在中国工农红军随军修械所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先修后造,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兵工队伍广大职工在极其...  相似文献   

17.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是"诱敌深入"战略方针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历史地位.本文从战略方针、政治动员、战术运用、群众支援等新的角度,系统分析了第一次反"围剿"取胜原因;从政治、军事、物资等方面阐述了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的女儿自幼懂事,出生八九个月,就会用动作表情达意了。肚子饿了,她会指着奶瓶叫唤;要撒尿了,她会指着尿布;要拉屎了,她的腿会蹭个不停。这使我们在养育她时省了不少事。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女儿从不乱摔东西,而这种情况在  相似文献   

19.
关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往的教科书上都讲是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近百年来考古学和民族学研究证实,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所谓“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并不是游牧与农业的分离,而是人类从攫取经济——采集和渔猎,向生产经济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有些部落,原来依靠采集为生向农业发展;而有些以渔猎为主的则向游牧经济发展。恩格斯指出:“游牧部落从其余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  相似文献   

20.
梁爱民 《江淮论坛》2012,(3):167-171
视觉文化以其“直观性”、“娱乐性”和“消费性”占据了当代文化的“统治”地位,并进而对小说的生存形成了全方位的“围剿”,图像思维和商品消费逻辑所主导的文化强制力使小说在视觉文化时代发生有别于印刷时代的新变,而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小说文体为了适应文化环境所做的适应性调整,一方面,也是小说生存危机的表现。小说创作中的“经济主义”、小说读者的“去精英化”以及小说文本的“幼稚化”倾向,都是小说在视觉文化统辖下面临危机的典型征候。小说所追求的生存关注和生命反思的精神正在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