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能老人必然需要长期照料。照料服务的提供者可分为"传统家庭成员"和服务商两大类。一方面,得到照料的失能老人应对传统家庭成员加以补偿、对服务商支付对价;另一方面,失能老人的养老金、储蓄、住房不足以支付。依我国宪法第45条第1款、第48条第2款、第49条第1款,国家和社会应该对失能老人提供物质帮助。帮助应该采取社会保险而非社会救济这种组织方式。立法建议主要是:保险基金由缴费和源于政府税收的补贴构成;按统一标准向全体受益人提供保险待遇;失能由中立的机构加以评估;保险待遇包括家庭照料、社区照料、机构照料;保险待遇应该慷慨;设置管理人。  相似文献   

2.
与城市失能老人相比,农村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较低但失能的经济影响更大,物质性需求低但社会性需求高。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中由于孝道不彰、家庭半解体化以及机构养老面临困境等原因,导致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面临较严重问题。解决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问题,应围绕家庭做文章,重树孝道传统,抑制家庭的空巢化趋势,完善失能老人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家庭有意愿、有能力承担起照料农村失能老人的重担。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失能老人数量持续增加,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目前我国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模式而言,均存在着若干亟需解决的问题,尚无法很好地满足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需求。因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可操作性强的"类家庭"长期照护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高龄化趋势使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成为养老的焦点和难点.社会化照护体系尚不健全,难以满足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要.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等功能特点,将之用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将物联网应用于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在现有家庭、社区及机构三大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增加物联网这一供给主体,探讨物联网应用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完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民生问题要“保基本、托底线、救急难”.目前中国的2亿老年人口中,处境最为艰难的是1200万之多完全失能老人.如今的当务之急,是立即考虑制定对完全失能老人提供社会化长期照护的政策乃至形成稳定的制度.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联合部分大学和老年服务机构为此做了题为“完全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的课题,并以调研成果为基础,设计一个将市场化的保险项目和准市场化的老年服务结合起来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城镇人口结构不断发展变化,全国老龄化日益加剧,健康养老与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旺盛.2020年,我国城乡半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口数约为4000万,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18%.我国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呈现迅速上升趋势,老龄化加快带来的老年健康服务问题对现行养老和健康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唐咏  楼玮群 《兰州学刊》2010,(7):114-116
在广东的社会转型和变迁时期,老人的居家和社区照顾问题更加凸显。文章主要利用《2008年深圳市老人照顾意愿实证研究》调查中558份抽样调查资料的数据,分析评价了长期护理对于老人居家和社区照顾状况的影响和挑战。研究表明,家庭照顾老人的负担日渐增强,而国内的长期照料体系发展尚不健全,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长期照料在积极老龄化的浪潮下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20,(1):144-156
长期护理保险作为解决老年人失能护理问题,保障老龄化社会健康发展的政策机制,已在我国进行试点并逐步全面展开。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失能转移模型和归并平均的算法测算未来中国老龄失能人口规模,从而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需求水平进行预测并对长期护理保险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未来中国老年人护理需求呈高度增长趋势,年龄相对较低但患慢性病程度相对较高的老年人将会成为未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目标人群。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前景较为广阔,为构建有效的长期护理保险机制,迫切需要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路径、定价机制、筹资模式与服务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设计与细致规划,本文可为有序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期照料社会保险是国家帮助公民解决因年老、病残、伤害时遭遇生活障碍的社会保障措施,是当代社会保险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我国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家庭照料能力下降的形势下,长期照料社会保险的需求逐渐增加.长期照料社会保险不仅有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家庭和个人养老负担,而且对于缓解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资金不足以及拉动老年照料服务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基于国情,建立长期照料社会保险制度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渐进式推进、思想舆论准备、制度准备以及加强机构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老年人都会在家里养老。然而,少子化家庭,其养老功能在削弱,人力在减少,照料失能老人在人力、财力、精力上将是沉重的负担,甚至力不从心。解决担当失能老人照料的繁重任务与小型的核心家庭资源匮乏的突出矛盾迫在眉睫。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必须注重发挥家庭照料的基础作用、社区服务的依托作用、政策支持的保障作用。在着力巩固家庭照料地位的过程中,政策支持的方式有待完善改进。即资金投入应由"补机构"向"补人头"方面转变,医疗保障应由"管大病"向"管小病"方面转变,照护老人的职工所在单位应由"送奶假"向"照料假"方面转变,养老院建设应由"围墙式"向"虚拟式"方面转变,以求得投资效果见效快、最大化,将优先的资金、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1.
养老内容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其中精神慰藉是渗透于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之中而得以体现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及老年人的"自养",使得我国至少从理论上说还能够应对老龄化对经济供养的挑战。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高龄与失能老人的增加、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会化养老设施及社会化养老服务现状的不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已成为养老内容的重心。应大力倡导积极老龄化理念、适时调整人口生育政策、尽快建立护理保险制度、继续推动和完善居家养老政策等,以应对老龄化特别是老年人生活照料压力。  相似文献   

12.
高龄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与长期照护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咏 《学术论坛》2012,35(9):168-173
中国日渐增长的高龄失能老人的现状已逐渐挑战家庭结构重塑和政府预算调整的重新定义。文章利用质性研究方法中深度访谈法,分别访谈10例高龄失能老人照顾者,围绕高龄失能老人的负荷、来源及影响因素作出三项主题分析:一是高龄失能老人照顾者负荷感严重;二是高龄失能老人照顾者的身心灵感受;三是长期照护服务的严重缺失。研究建议鼓励民间团体发展社区照顾机构,依需要联结居家、社区和机构服务等各项措施,为高龄失能老人建构整合性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高龄失能老人快速增加和老年人家庭独居化空巢化日益严重等特点,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失能老年人的照料和康复护理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本文通过探究SQ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的开展情况,以社会工作者的视角观察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讨服务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韩笑  吴宇凤 《天府新论》2022,(3):108-122
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下的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长期护理保险对参保者健康预防行为的影响,可以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存在“健康抑制”和“健康促进”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存在“事前道德风险效应”,它降低了参保人在失能后面临的边际护理成本,从而使其降低了防范相应疾病风险的投入,对健康预防行为起到了负面作用;另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存在“风险认知提升效应”,它能够提高个体的健康意识和对自身所患疾病的认知,从而增加其健康预防行为的动机。本文建议,我国在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时,对潜在风险群体进行预防宣传、早期干预及相关培训,建立延缓失能预防医疗保障金,帮助个体提前管控与失能相关的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人长期照护法制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2017,(12):187-192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的照护责任需要家庭、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不同国家可以根据本国的历史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建立各具特色的三方责任分担机制。我国应当以积极老龄化理念为指导,合理划分家庭、政府和社会在失能老年人照护中的责任分担,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法制体系。具体包括建立老年人家庭照护的税收补贴机制;构建老年人社区照护法律制度;完善老年人机构照护法律机制;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陆宇 《家庭科技》2021,(2):41-44
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涉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非营利组织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途径逐渐在养老领域实现价值,以满足老人的多样化需求.一日三餐、生活照料作为老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是许多高龄失能老人所必需的基础服务.老年食堂既可满足许多老人的就餐需求,也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完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失能化日趋加剧,我国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日益增大.而养老机构在失能老人护理服务中的供给不足、护理等级不统一、医养分离、护理服务人才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机构失能老人护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需要继续加强养老机构建设,通过增加床位为更多的失能老人提供护理服务;其次,要加快养老机构的分类,来分流失能老人;最后,机构要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通过统一护理等级、解决护理费筹集难、医养结合、建设护理队伍等途径,提高失能老人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长春市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对失能老人带来的影响的调查分析,得知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对失能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的减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改善了失能老人的晚年生活境况,有效降低了医疗保险账户资金的运行和支付压力.但在实施中仍存在养老护理机构力量严重匮乏,专业照护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护理分级缺乏明细标准的问题.通过对长春市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其实施效果的一些内在的因素,从而可以为进一步完善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制度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伟 《江海学刊》2023,(3):121-129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长寿风险”与“失能风险”正形成一种叠加型的新社会风险,对我国养老服务事业构成严峻挑战。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秉持着失能困境“有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且包含智力损伤”的“大失能”理念,既非普惠制政府津贴,也非市场化商业险种,而是一种基于社会保险运作逻辑的“医养护”三位一体型独立险种。长江经济带部分城市推出“跨越年龄阶层、入口机制精准”的全人型护理制度尝试,并表现出“经办市场化+险种专项化”“护理精细化+结算精准化”的实践特征,为加快构建一条既与五大保险体系相融,又合乎“常态化与非常态化”双向交织经济形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化道路增添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对此,本研究以失能老人为关注点,并首先对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政策对象作出了一个操作性定义,据此对需要护理补贴的老人作出定量分析。最终设计了一个包括指导思想、管理部门、服务体系、需要评估、政府补贴、资金来源和管理考核等七个方面的失能老人护理补贴的制度框架,希望能在探索中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