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不完全合约理论,考虑风险投资者和创业者现金流权不一致所导致的双方利益冲突,在阶段投资框架下分析风险投资者在各个阶段的阶段决策,以及双方在阶段投资时刻对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再谈判,进而揭示控制权在不同阶段的转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阶段投资时刻项目的业绩较好,风险投资者将继续投资并向创业者释放控制权;进一步,项目发展前景的初始预期越好以及第2阶段不确定性越小,风险投资者在阶段投资时刻越倾向于继续投资及释放控制权.研究结论解释了Kaplan和Strmberg关于控制权动态转移与项目不确定性、业绩关系的实证结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风险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风险偏好、风险投资家干预行动、控制权私有收益以及分阶段融资等方面对Gebhardt-Schmidt(2006)与Jean-Etienne(2008)模型进行综合与扩展,比较分析了相机控制与联合控制两类控制权配置结构的适用范围与影响因素。理论研究得出,风险投资家的监控干预成本、风险企业家的融资额与控制权私人非货币收益、风险投资家在重新谈判中的讨价还价能力与持有的企业赎回权、项目失败时风险企业的清算价值以及风险投资家风险规避系数,与联合控制的选择概率正相关、与相机控制的选择概率负相关;风险投资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度与联合控制的选择概率负相关、与相机控制的选择概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债转股企业控制权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转股企业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在拥有"内部人控制权"的企业经营者与资产管理公司之间配置控制权,这是完善债转股运作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建立债转股企业控制权配置的数学模型,导出国企经营者为了获得债转股的"优惠"所必须放弃的控制权的均衡解,并分析了债转股谈判时原国有企业拥有的效益状况及其经营者的个人非货币收益大小(休闲等)等因素对债转股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进而得出资产管理公司必须根据债转股企业的实际绩效状况以及经营者的能力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而配置控制权的结论;同时,为了确保这种控制权威胁的实现,必须淡化政府于债转股运作的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4.
在项目投资面临运营滞后以及债务融资约束的情形下,基于实物期权框架构建了企业家签订信用担保互换契约的两阶段投资决策模型。运用动态规划以及均衡定价方法,给出了企业家股权及期权价值的显示表达,得到了两个阶段担保成本满足的代数方程,并进一步分析了运营滞后和信用担保下企业家的最优投资决策问题。数值结果表明:外部运营时滞会提高杠杆率,导致企业家提前投资,同时会提高企业家第一阶段债务融资的担保成本,但会降低第二阶段债务融资的担保成本;随第一阶段投资额度逐渐增大,企业家的最优投资水平呈U型变化,第一阶段债务融资时的担保成本单调递减,而第二段债务融资时的担保成本呈现倒U型;企业家两个阶段的融资缺口对项目最优投资水平、最优破产水平以及担保成本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风险资本融资、证券工具与控制权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胜 《管理科学》2005,18(3):81-86
现实中风险资本融资使用不同种类的证券工具,尤其是大量使用可转换优先股,委托代理理论和控制权理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可转换优先股不仅可以在投资者和企业家之间分配剩余索取权,还可以分配控制权,而且这种控制权的转移是状态依存的.在控制权理论的框架下建立一个风险资本融资的财务契约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控制权状态依存配置以及可转换优先股在配置控制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从项目的公共性、参与方对项目的评价、参与方的投资重要性及参与方的能力四个方面综合探讨了公共项目控制权配置。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在投资重要性一致情况下,对于纯公共产品,项目评价指数为控制权分配的决定因素;对于纯私人产品能力是控制权分配的决定因素;对于准公共产品,控制权配置由双方评价指数和能力特征共同决定。最后结合现实的情境,阐述在理论模型框架内如何进行制度安排以达到优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风险投资中存在风险投资家现金索取权和对项目的控制权分别规定并普遍使用可转换优先股的特殊现象.在不完全合同的框架下,对比了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以及可转换优先股融资下,风险投资家对项目控制权实施的效率.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债权融资下风险投资家事后会过度控制项目;股权融资下风险投资家对项目控制不足;而可转换优先股则使得风险投资家事后实施社会有效的控制强度.这表明在风险投资中,可转换优先股分配的现金索取权是风险投资家事前取得控制权的有效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给定相关假设的基础上,考虑了在某一交易时间段的初始时刻,“庄家”型封闭式基金投资者初始持有资金额度有限的状况,将“庄家”型基金投资者的基金价格控制决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在确定各时刻期望收益率及其收益离差的条件下求得该投资者在对应时刻的最优投资值,第二阶段以各时刻的最优投资值为约束来获得最优基金价格控制序列。对于第一阶段可建立使“庄家”型基金投资者期望收益最大、收益平均绝对离差最小(风险最小)的双目标模型,变换为一个单目标模型后利用库恩-塔克条件进行求解,从而获得各时刻的最优投资值;对于第二阶段则以第一阶段得到的各时刻最优投资值为约束,以“庄家”型基金投资者在该交易时间段内的现金支付为极小值(现金收益的极大值)建立目标函数,而其为一个带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对此采用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终获得基金的最优价格控制序列。  相似文献   

9.
基于纳什谈判模型,研究零售商谈判实力不断增强下自有品牌产品质量纵向合作策略选择问题,分别对零售商不承担产品质量成本投入的保守型策略,零售商完全承担产品质量成本投入的冒险型策略以及零售商部分承担产品质量成本投入的老练型策略进行研究,获得上述三种策略下产品最优质量、供应链最优总利润以及各成员最优利润的纳什谈判均衡解。在此基础上,给出上述各策略的比较,数值分析以及老练型策略的一种修正。研究表明:1)随着零售商谈判实力的增强,保守型策略可能引发自有品牌产品质量"双重边际效应"问题;2)老练型策略虽可实现与谈判实力无关且等价于纵向集中控制下的最佳产品质量协同,但零售商并非总具备谈判实力条件;3)基于良好协商谈判的老练型策略的修正即可实现最佳的产品质量协同,又同时是各方的占优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重要性逐步提高,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人力资本所有者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一样,应当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但分享的范围和程度取决于特定契约条件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能力。把握了影响人力资本谈判力的因素尤其是其主导因素,就能"对症下药",全面提高人力资本谈判力,进而提高人力资本对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享程度。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本自身、企业和外部环境3个方面分析影响人力资本谈判力的主导因素,为人力资本所有者提高其谈判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We show that efficient bargaining is impossible for a wide class of economic settings and property rights. These settings are characterized by (i) the existence of “adverse efficient opt‐out types”, whose participation does not change the efficient allocation and who, when they opt out, are the worst type other agents can face, and (ii) non‐existence of the “marginal core”, and its multivaluedness with a positive probability. We also examin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within a given class that satisfies (i), such as simple property rights, liability rules, and dual‐chooser rules. We characterize property rights that minimize the expected subsidy required to implement efficiency. With two agents, simple property rights that are optimal in this way maximize the expected surplus at the status quo allocation, but this no longer holds with more agents. We also study “second‐best” budget‐balanced bargaining under a liability rule. The optimal “second‐best” liability rule may differ from, but is often close to, the expectation of the victim's harm, which would be optimal if there were no bargaining. However, liability rules that are close to a simple property right result in a lower expected surplus than the simple property right they are near.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引入供应链融资结构因素,在传统库存管理模型基础上,研究零售商在面临随机市场需求情形下考虑股权和债权等融资方式的订购策略,建立允许零售商延期支付的最优订购模型,利用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得到了该模型的最优解,证明了最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分析了债权融资比例、价格成本比例系数、销售价格、订货周期、回购价格、进货价格、缺货成本、库存成本、以及融资利率等因素对最优解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数值示例深入探讨具体市场环境下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债权融资比例、价格成本比例系数、进货价格、订购周期、库存成本与零售商订购量存在负相关关系;缺货成本、回购价格、销售价格与零售商订购量正相关。相关研究结论可以为零售商订购行为提供科学指导,并为其库存管理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苏坤  张俊瑞 《管理学报》2012,(3):466-472
以2004~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实证检验了终极控制股东特征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负债融资扩大了终极控制股东可控制的资源,便利了其攫取行为,且不会导致控制权的稀释,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分离程度与资本结构显著正相关。较高的现金流权能够有效制约终极控制股东通过扩大负债融资获取私有收益的行为,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对其两权分离程度与资本结构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非国有控制公司相比,国有终极控制股东通过扩大负债融资获取私有收益的动机相对较弱,其两权分离程度对资本结构的正向影响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金融契约选择对双边道德风险及社会福利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契约理论认为不同的金融契约代表不同的索取权和控制权,体现对融资者和投资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当融资者追求私人收益较低时,投融资者之间签订偏股性的契约有利,反之签订偏债性的契约。从社会福利而言融资的优先顺序为可转债契约、股债组合契约、标准的债务契约和标准的权益契约。原因是具有内嵌转换期权的可转债契约能够抑制双边道德风险的作用,即融资者侵占行为较少和投资者更愿意投入协助或监督。  相似文献   

15.
以金融契约理论为基础,从控制权视角考察了企业"核心控制权"、"一般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交互关系及其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效应,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管理者利用控制权地位攫取私利是引发企业过度投资的主要诱因,随着管理者控制权强度增加,过度投资水平明显上升;(2)投资者拥有的核心控制权能够对管理者一般控制权行使产生有效约束,相比较于股权分散、负债较少的企业,股权集中、负债较多企业投资者拥有的核心控制权更集中、干预动机更强,因而企业过度投资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论特许权交易的动态结构与特许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维达  万学军  张孟 《管理学报》2009,6(2):252-258
特许经营是以特许权交易为纽带形成的开发与利用外部市场机会的专业化分工组织,特许扩张直接表现为特许权交易的扩张.由此,首先将特许权交易划分为特许品牌使用权交易和受许人控制权交易2个子交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特许权交易动态结构的循环与共生特征及其内在矛盾;然后通过对特许权交易循环中的资产配置分析和特许双方的动态博弈分析,揭示特许经营稳定扩张的条件和过度扩张的形成机理;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存在库存错放的资金约束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供应链成员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决策及融资选择问题。基于报童模型构建了供应链成员是否采用RFID技术、以及零售商选择贸易信贷融资或银行融资四种情景下的收益模型,求解出链上各成员的最优收益并探讨了RFID采用决策及融资选择策略。研究发现:资金约束零售商通过银行借贷融资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金额,但是其选择贸易信贷融资的意愿随着自有资金的减少而增强;当零售商自有资金适中时,随着错放率的上升或RFID成本的降低,零售商从银行融资向贸易信贷融资转变;银行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零售商的库存错放问题。  相似文献   

18.
风险资本多阶段投资决策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分段投资是风险资本投入阶段的基本运作方式。本文假设风险资本以权益资本的形式进行投资,研究风险资本的多阶段投资决策问题。在对风险资本投资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超额收益极大化决策目标下的最优投资决定模型,给出了分段投资的序列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引入了同时考虑用能权与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零和DEA方法,从公平与效率视角对比分析了历史法与零和DEA方法两种分配方式的适用性,并应用市场交易模型检验了不同初始分配方式对各地区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零和DEA方法能够提高用能权与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公平性,但却是以牺牲前沿技术效率水平为代价。其次,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提高基于零和DEA方法调配用能权与碳排放权的配置效率,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通过出售多余的用能权和碳排放权来获得额外收益,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相反,历史法容易导致高耗能、高排放的地区在初始分配中获得较多的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不利于正向促进技术进步。最后,当市场机制不完善时,基于零和DEA方法配置用能权和碳排放权,可能会抑制技术进步,而基于历史法的初始分配方式则至少可以在短期内维持现有生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信号传递模型,研究了企业家财富、不对称信息和企业中权力分配三者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企业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向投资者传递其私有信息,一是向企业中投入一定的自有资本,二是将部分控制权让渡给投资者.这两种信号传递工具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但对于优质企业家而言具有不同的成本.在分离均衡条件下,企业家向企业中投入自有财富所产生的分离成本,要小于将控制权让渡给投资者所带来的分离成本,所以企业家更偏好于选择向企业中投入自有财富来传递私有信息.本研究对企业中控制权的"相机转移"现象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