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62(2):169-174
马克思在提出实践范畴之初,通过摒弃将人归为纯粹肉体的感性存在者的做法,以及将活动等同为与人无关的纯粹精神性活动的做法,有意识地建立起感性活动与现实的个人之间的关联。此后,他更为具体地规定了实践范畴:感性活动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感性活动是这些个人的存在方式,感性活动发生在一定的时空当中,感性活动是人类延续自身的基本方式。这些稍显抽象的规定性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与交往活动中获得了更具体的显现。 相似文献
2.
李春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生成路径是:其出发点是自我意识哲学;黑格尔的"人学辩证法"思想是其人学理论生成的直接推动原则;费尔巴哈的人学唯物论是其人学理论生成的立足点.马克思人学生成的理论制高点是实践人学;主客体的统一是其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3.
实践地把握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是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它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对人及人的问题给予了完整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陈曙光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6):17-21
马克思在解构西方传统人学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了科学的人学理论体系。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人是什么”为基本问题,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形成了既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又有丰富的实际内容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春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7-13
马克思实践人学的理论起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人学思想;马克思实践人学的起点是自我意识哲学,推动原则是黑格尔的人学辩证法,而其哲学立足点是费尔巴哈的人学唯物论;马克思实践人学实现了对传统人学的思想变革。 相似文献
6.
李春生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8-72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生成路径是:其出发点是自我意识哲学;黑格尔的“人学辩证法”思想是其人学理论生成的直接推动原则;费尔巴哈的人学唯物论是其人学理论生成的立足点。马克思人学生成的理论制高点是实践人学;主客体的统一是其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而且还拥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人是这一目标的实践者。人的塑造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反过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否对人的塑造也有双重性的影响,所以,应该将塑造新人放置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8.
人学视野下的媒介演进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欣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4):96-99
从媒介发展演进的历程看,自由包含两个向度,一是对时空约束的摆脱,一是对交互性的追寻。在媒介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围绕着第一个向度展开。而现代媒介发展主要是围绕着第二个向度展开。在这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自由的追寻与媒介环境对人的异化成为贯穿于其中的一个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9.
10.
齐承水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4-41
马克思技术观以人学为根本遵循,具有丰富的人学内涵。马克思技术观蕴含着完整而严密的人学逻辑,即现实的人、实践人学和人的发展是技术的逻辑起点、逻辑主线和逻辑归宿。透视技术的内在本质,需要坚持马克思的人学辩证法,并深入阐释技术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技术的创新性与应用性统一,技术的阶级性与公共性统一。马克思技术观具有浓厚的人学现实关怀,即以技术的生产力价值促进人的解放,彰显技术关于人的自由价值的现实追求,并以技术审美价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1.
12.
王灿明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44-46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的核心,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存在着高低起伏现象,甚至出现了停滞或下降问题。在性别差异方面,虽然没有先天的差别,但女生比男生的发展更早一些。我国中小学创造教育的先锋实验报告表明,创造教育确实可以促进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因而采取积极的行动,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测量法对渝杭两地从初一到高三595名中学生创造性倾向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年级间差异不显著.但初一与高二高三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显著.创造性倾向的想象力子维度存在年级间的显著差异,且初一、初二与高中三个年级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显著;冒险子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林锦秀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04-108
以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以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变量作为学习动机的测量指标,编制了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问卷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个分量表。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此问卷可以作为准确、客观地测量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工具,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动... 相似文献
15.
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知觉感受基础上产生的对学生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近年来,国内外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者对教师期望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确定了教师期望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的理论模型。文章重点介绍了教师期望理论模型,教师期望对学生身心和学习诸方面的影响,而且教师期望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知觉感受基础上产生的对学生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近年来,国内外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者对教师期望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确定了教师期望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的理论模型。文章重点介绍了教师期望理论模型,教师期望对学生身心和学习诸方面的影响,而且教师期望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中小学生自发性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进行,探讨中小学自发性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和发展方向,为课外体育活动的丰富提供合理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以云南省傈僳族、怒族和景颇族 335名 11— 16岁中小学生为被试 ,应用MHT测量了三种少数民族的中小学生 ,分析比较研究了三种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 :(1)三种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优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 )三种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具有一致性、等值性 ,但在几个项目上存在彼此消长的关系 ;(3)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建立在对人与文化的充分了解与研究的基础之上。它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由未特定化向完整性不断升华的过程,其中文化扮演重要角色;教育则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文化化的过程。阐述了人类学视野下各层面上人的特征及其与文化和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