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于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三种版本的《金瓶梅》中,《新刻金瓶梅奇书》为嘉庆二十一年由书商刊刻的以皋鹤堂本为底本的八卷删节俗字无批语本金瓶梅;1933年3月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北京图书馆所藏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一百零四部之第捌拾陆部,是一部改错补缺的《金瓶梅词话》的较好读本,其补改的时间当在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出版之前。大安本《金瓶梅词话》是日本所藏《金瓶梅》的完好本,考之于书中两种鱼尾版式、"金瓶梅词"三次出现以及墨丁的类属,发现万历丁巳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存在着重刊的痕迹,即存在着此本前还有更早刻本之可能。  相似文献   

2.
由王汝梅、李昭恂、于凤树等三同志校点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1987年1月,已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这是对《金瓶梅》研究的新贡献。 《金瓶梅》的最早刻本,是明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简称万历本或词话  相似文献   

3.
绣像评改本以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为底本,在版刻上保留了大量的词话本元素,它们之间是父子关系,而不是兄弟关系。评语对《金瓶梅》的艺术美作了全方位发现,达到了华夏小说美学史的新高度,评改者为《金瓶梅》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评改本的精美插图是美术史上罕见的大创作,使绣像评改本成为晚明小说刊印传播的典范。谢肇淛《金瓶梅跋》和评改本的评语是互补的,应出自一人之手。谢肇淛在多年品赏与研究基础上对词话本边改写边评点,完成了评改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大工程。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词话》中引用他人作品范围很广,有小说、戏曲、诗词、散曲、佛经等.从引用数量上看,仅小说、戏曲就有二十余种.作者或整段抄录,或部分化用,将这些取自不同作品的片断织入自己的巨制之中,对小说的故事情节、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等均起到各不相同的作用.最明显的是对《水浒传》的引用.《金瓶梅词话》所用的《水浒传》版本已佚,与其最接近的现存版本是清人翻刻的万历十五年(1589)天都外臣序百回本.《金瓶梅词话》直接引进了武松和潘金莲的故事,并将《水浒传》的许多片段广泛地融入全书之中.在《金瓶梅词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的出版与研究,在台湾省与香港均有显著成绩。明万历词话本、明崇祯绣像本、清康熙张竹坡评本三系类中,除崇祯绣像本外均有出版。1963年日本大安书店将词话本的三种藏本(北京图书馆1932年购藏本的影印本,日光山轮王寺慈眼堂藏本、德山毛利氏栖息堂藏本)校勘影印,共五册。台湾省已翻印此五册,同时还有将原书四页缩影为一页而成的一巨册缩印本。1975年,香港汇文书店影印《两种张竹坡评本第一奇书金瓶梅》。1967年,香港重印《瓶外卮言》(姚灵犀编著,1940年8月天津书局出版),更名为《金瓶梅研究论集》(内有郑振铎、吴晗的著名论文)。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先有抄本流传。明万历丁巳(四十五年,1617)序本《金瓶梅词话》,有学者认为它是最早刻本(魏子云《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马泰来《诸城丘家与金瓶梅》)。国内和日本所藏明清刊刻的《金瓶梅》约有三十余种,以明万历词话本、明天启崇祯绣像  相似文献   

7.
最近西方出版了美国学者芮效卫教授的英译本《金瓶梅词话》.他在“绪论”中认为小说作者信从荀子学说.本文作者不同意这种论点,认为荀孟是儒家两大学派,两者殊途同归;作者认为《金瓶梅》成书不迟于万历初年,因为汤显祖在万历28年已读过《金瓶梅》;《荒凉山庄》是英国作家迭更斯成熟时期的佳作,有别于《金瓶梅》这种世代累积型的集体创作.两者不可简单类比.  相似文献   

8.
陈文新 《学术研究》2003,(5):120-123
《金瓶梅词话》的问世标志着人情小说审美范式的确立。《金瓶梅》不仅将叙事世界由历史英雄、江湖好汉转移到了市井社会 ,而且成功地将故事主角由明代部分传奇小说中的才子置换为市井浪子 ,从而使主角的人物定位与人物言行取得统一。但《金瓶梅》人物谱系的多元性也使其人物性格往往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层面 ,这就造成了《金瓶梅》自身的不协调 ,并给《金瓶梅》之后才子佳人小说的一度兴盛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9.
明代欣欣子在《金瓶梅词话序》中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这不仅确切地指出了《金瓶梅》的创作特点,而且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金瓶梅》的问世,在明代通俗小说发展史上所显示的独创一格和独辟蹊径的重大意义.寄意时俗这一理论的深刻性,既突出地表现在对《金瓶梅》的富有创作新意的理论评价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它又概括了某种类型小说作品的创作特征,从而有利于促进小说创作,并丰富了我国古代的小说理论宝库.因为所谓"寄意于时俗",就是说,作家专注于通过对现实社会中日常的普通生活内容的形象描绘,来寄托他那富有时代色彩的创作意图,对当时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作出深沉的回答.所以,寄意时俗,可以说既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创作思想,又是一种有着特定内涵的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崇祯本以词话本为底本进行改写与评点,评者与改者为同一人。评改者是加工修改者,为《金瓶梅》定型传播作出重大贡献。谢肇淛是崇祯本评改者,《金瓶梅跋》与崇祯本评语是互补的,应出自一人之手。徐熥是谢肇淛的舅父与挚友,谢氏评改《金瓶梅词话》在徐熥逝世之后。崇祯本第六十四回回首诗引入徐熥的《花楼吟咏》,寄托哀思。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的"六黄太尉",最早见于宋元时期的《宣和遗事》,是仅此一见的莫须有的人物和官职。《金瓶梅》引入这个人物,乃实指一个不具姓名的太尉,而非六个。以六黄太尉为六个太尉并以此论证《金瓶梅》的作者是徐渭,显然失察了。面对小说中随处可见的舛误讹夺之处,以徐渭或"大名士"必不能这样粗制滥造为由,拒绝接受这部伟大小说的种种瑕疵,甚至曲为说辞的索隐研究方法,也会不断并且越来越多地遭到合理的质疑。不能因为这些瑕疵而否定《金瓶梅》的伟大价值,也不能为了人为实现它的完美而曲解它在创作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词语》中有些特殊词语,为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王镆《诗词曲语辞例释》及其他论著所未收,或虽收录和解释,但与它们在这本词说中的实际意义和用法不符。本文从中择取若干,对照今日方言,细揣上下文意,试加铨释。例句后面括号中横线前后数字,分别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出版的《金瓶梅词话》的回数和页码.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词话》是中国著名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也是一部最具争论性的小说。自诞生以来,眨之者诋为“市诨之极秽者”(明李日华·昧水轩日记),“当急投秦火”(明薛冈·天爵堂笔余);赞之者誉为“伟大的写实小说”(郑振铎·谈金瓶梅词话),“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实,除去书中一些不文的性事描写,《金瓶梅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数百年来屡禁而不绝,肯定有其艺术生命力在。尽管对《金瓶梅》的评价和看法并不一致,但认为《金梅瓶》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不深入地研究《金瓶梅》就难以把握中国小说创作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则是一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贾海建 《阴山学刊》2008,21(6):40-45
《金瓶梅词话》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章回小说,涉及到大量的宴饮描写。全书约有228处宴饮描写,其数量之多在小说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与其他明清小说中的宴饮描写相比较,《金瓶梅词话》中的宴饮描写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在布局分布上,宴饮描写相对集中在第九至七十九回,并以第七十八回的数量最多;在描写密度上,大宴小请频繁交替、交叉上演,不避重复;在与节日的关系上,节日的安排是为宴饮描写服务的;在宴饮内容上,包含饮食、唱曲、游园赏景等丰富的内容,并表现出浓重的市井特色。《金瓶梅词语》中的宴饮描写在宴饮内容的纵深扩展及小说叙事观念的转变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对《林兰香》、《红楼梦》等著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它给后代的长篇小说创作以巨大的影响。有些承受了它的淫词秽语更走入下流,如《玉娇李》、《续金瓶梅》。《隔帘花影》、《肉蒲团》等;有些则发扬了它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逐步把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从《醒世姻缘传》、《歧路灯》、《红楼梦》,我们就可以约略看出  相似文献   

17.
1980年笔者曾撰《评张竹坡的<金瓶梅>评论》(载《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2期),对张竹坡的小说评点作了初步探讨。近几年,在领导与师友的关心支持下,参加搜集汇编张竹坡与《金瓶梅》资料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新资料。在此基础上,现对竹坡生平思想、竹坡与第一奇书、竹坡小说评点的历史地位、张评本对曹雪芹创作的影响等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一] 《金瓶梅》一书传到日本,最早是在日本的江户时代中期,即元禄、宝永(1688~1704)年间(相当于康熙二十七年至四十三年)。据考证,在日本发现的所谓原本,其实并不是原本,也不是原本的手抄本或刻印本,只不过是接近《金瓶梅词话》的版本。而《词话》是按原本《金瓶梅》改写的,即是在我国各地扩散的印本,因为真本早已失传。一、1941年在日本日光轮王寺的慈眼堂发现了一部《金瓶梅词话》,它和1932年在我国山西省发现的《金瓶梅词话》是相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19.
张竹坡(1670—1698)评点本《金瓶梅》,在清代流传最广,影响较大。张评本,全称《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评刻在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公元1695)。 竹坡把《金瓶梅》又称《第一奇书》,表明他肯定《金瓶梅》的历史地位,是继承了冯梦龙等的小说史观与四大奇书之说。《平妖全传》得月楼刻本序文(楚黄张无咎述,约1620年),把明代四部长篇小说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水浒传》、《金瓶梅》与《三国》、《西游》不同,是  相似文献   

20.
我研究《金瓶梅》的内驱力,是为《金》进行辩护。对其小说美学的研究,是我研究《金》的正式开始。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先后写了多篇为《金》一辩的文章,而《说不尽的< 金瓶梅> 》则是一次小总结。主持《< 金瓶梅> 小百科丛书》,重新校注《金瓶梅词话》。我选择了回归文本的研究方法。将考据和理论都纳入到历史和方法的体系之中加以科学的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