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人通过对《太谷学派遗书》等文献的查考,考证了太谷学派北宗张积中在举家定居黄崖山前曾四度北上山东的历史。对张积中在山东的人脉资源有所介绍。本文的考论对探入了解张积中及太谷学派北宗的思想活动乃至黄崖山事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张积中拜从周太谷,在学习的过程中,除师传外,多为自悟。并曾巡游各地,觉悟师道。在其北上山东创办太谷学派北宗前,曾经四度前往齐鲁,在济南、泰安、博山等地交朋访友,联络人脉,为其立学派北宗打下了坚实基础。对他求师、悟学、立派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张积中及太谷学派北宗的思想活动及黄崖山事件。  相似文献   

3.
晚清咸丰年间,太谷学派北宗领袖张积中在山东黄崖山聚众讲学,自保自治。黄崖山聚众的规模在数千人之间,聚众者主要来自于乡绅官宦、本地村民及流民杂类。山东民间军事化环境下灾荒与民变频繁使黄崖聚众有了最基本的吸引力。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宗旨是黄崖山聚众得以实现的依靠。  相似文献   

4.
周太谷宗儒兼释道,创立太谷学派,其间包含有民间宗教因素.张积中创立北宗后更有宗教化倾向.黄崖山事件后,李光炘采取去宗教化的手段以保存学派命脉.在"南北合宗"的基础上,黄葆年、蒋文田、刘鹗等人使学派的学术化不断加强.学派后期活动逐渐徘徊与委顿,但至今存在,成为民间秘密学术组织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5.
仪征市张集乡位于市东北部,与邗江县相邻.……张集是代有人杰的.清代中期,张集就出过“张圣人”.那时中国有个民间团体“太谷学派”.创始人周毅,字太谷.主要代表人物两个:一是胥浦人李晴峰,一是张集人张积中.咸丰六年,为了宣传学派的观点,张积中携家带眷往山东肥城定居讲学.几年后,慕名跟随几千户,实行君师合一、教养兼施.利用不能体力劳动的读书人去济南、安丘、肥城等地经商,获利补助办学.黄崖山下设药局,免费为穷苦人治病施药,人称“张圣人”.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十月,山东巡抚阎敬铭以张积中纠众谋乱之名,围攻黄崖山.张积中与弟子几千人自焚殉难,留下许多著作,其中有他对张集故居——小王屋的怀念《自题小  相似文献   

6.
“太谷学派”的传人之一、江苏泰县姜堰人蒋文田(字子明,1843—1909),是清末的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太谷学派”是由周太谷(17627—1832)创立的一个儒家学派。自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开始活动,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活动停止,这一学派前后赓续达一个多世纪。周太谷晚年在扬州讲学、传道,接受了两位江苏仪征人张积中(1806—1866)、李光炘(1808—1885)为传入。周太谷逝世后,李光炘“传道于南”,张积中“还道于北”。1866年,山东“黄崖教案”中,张积中及其门徒二千余人被清王朝屠杀,震惊国内。以后,“太谷学派”的活动转向秘密。李光炘让他的两位大弟子为传人:黄葆年为“南宗”传人;蒋文田继承张积中为“北宗”传人。由于“太谷学派”采取口耳相授的形式进行教  相似文献   

7.
黄葆年与太谷学派南北合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谷学派遵循“命由师传”的规范。宗师周太谷死后 ,传弟子李龙川为南宗、张积中为北宗。后张积中在黄崖教案中死难 ,没有指定传人 ,其未遇难弟子星散而以朱玉川为自然领袖。李龙川遗命弟子黄葆年“承嗣北宗”。朱玉川等黄崖孑遗即按“命由师传”的规范予以尊奉 ,1898年到 190 0年间黄葆年完成南北合宗 ,190 2年辞职 ,同年归群草堂创立 ,学派进入“黄门”时代。其间黄崖孑遗中唯虞季升一人曾怀不同意见 ,受到朱玉川的劝说和教诫而终于服膺。而方宝川《蒋文田及其著述》一文论黄葆年出任学派山长系由弟子“共推” ,则属误解文献所致  相似文献   

8.
18 56年 ,太谷教北派学者江苏仪征人士张积中为避战乱携眷北上山东济南 ,旋迁居于肥城黄崖山 ,以讲学授徒为业 ,慕名来归者及来此避乱的民众到 186 1年达 80 0 0家之多。为防范兵匪和维持居民生计 ,张积中令弟子修山砦、购武器、设商号 ,并规定凡入山者将其财物半数归公。这些举措以及太谷教的神秘色彩 ,引起山东地方官吏的怀疑。 186 6年 11月 ,山东巡抚闫敬铭以张积中聚众谋反为名督兵血洗黄崖山 ,酿成骇人听闻的冤案  相似文献   

9.
“黄崖教案”余闻点滴─—在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严薇青研究《老残游记》,研究其作者刘鹗,就要研究太谷学派;而太谷学派第二代传人之一的张积中就曾在济南附近长清县黄崖山定居讲学。张氏弟子不限男女,不分贵践,因材施教,轰动一时。当时正值捻...  相似文献   

10.
由张积中在黄崖山讲学聚众的实际活动看,黄崖事件非“教”案,也非纯粹“匪”案。张积中的讲学活动不是决定山寨命运的主要因素,仅为黄崖山聚众的魅力元素。黄崖事件的悲剧命运是当时的社会生态所决定的:咸同年间山东灾荒与流民问题为黄崖山寨聚众提供了条件,咸同年间山东民间军事化结构同质了黄崖山寨。  相似文献   

11.
近代社会转型期中,以周太谷、张积中为代表的太谷学派学人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观理论并有一定实践.他们不刻板坚持君臣礼仪,注重民生,提倡仁政,并在土地等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于变革中坚持传统,但也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太谷学派的政治观,是具有时代局限性的人民政治观.  相似文献   

12.
太谷学派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民间儒家学派。该学派创始人及各代传人因应文化发展大势,借鉴、吸收道教的生命思想,发露、彰显道教的摄生理念,提升、再塑道教内在的生命精神。这种学派间的融通,一方面使太谷学派自身的理论逐渐完善,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推进了本学派道统的延续与衍扩,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道教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3.
早期太谷学派作为中国最后一支传统民间学派,在性、命、心等传统哲学命题上未脱离传统儒家的基本范畴,但也有自己的创新和发挥。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太谷学派是一近代儒学民间化、宗教化的典型个案。从现存太谷学派遗书内容来看,学派早期确有秘密宗教性质。太谷学派第三代传人黄葆年对学派的神秘主义思想和行为方式作了修正,淡化了学派的宗教色彩,使其作为学术团体焕发了新生。  相似文献   

15.
太谷学派活跃于清代末年和民国年间,其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民间的暗流。王伯沆先生是民国年间的国学大师,他曾投拜于太谷学派二传宗主黄葆年的门下,并与诸多太谷学派传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王伯沆先生与黄葆年、刘鹗、李泰阶、锺泰、王雷夏、周育卿等太谷学派传人之间的交往史实,来展示太谷学派的传承情况,以期引起太谷学派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释并论证《老残游记》中所表达的太谷学派三教合一思想及其在近代的思想活力。其三教合一所内含的兼容并包精神,指向天下为公及自然人性论,具有从传统中自生的近代启蒙和民主趋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太谷学派两代学人留下的苏州记游诗和赠友诗,联系时代背景和学派背景,讨论了与这些诗歌相联系的学派活动,以及从诗歌中反映出的各个学人的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太谷学派一些基本问题有独到之见,且是太谷学派本身的观点。有些虽属耳闻,但对深入研究太谷学派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19.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理学客观唯心认识论的基础上,结合道教哲学因素,进行发挥与创造,构建了独特的太谷学派客观唯心认识论.周太谷以理本体论的“(理)→无极→太极→气→万物”模式为基础,并掺入道教的“炁”概念,形成了自己的宇宙本原生成万物模式.张积中在继承其师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管子的精气论及张载的气本体论,建立了太谷学派对于世界本源及发展的认识观.客观唯心认识论在太谷学派学说中具有法典性地位,也为太谷学派其他哲学命题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太谷学派的这些继承与创造源于社会转型期的客观影响,这是他们的哲学贡献,也是在当时转型期社会下传统文人回避现实社会,找寻自我安慰与价值实现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