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尔·贝娄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熟起来的美国最优秀作家之一。索尔·贝娄的父母是俄国犹太移民。贝娄于1915年出生于加拿大,三十年代居住在  相似文献   

2.
《奥吉.马奇历险记》是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成名作,在沿袭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流浪汉风格的同时也继承了贝娄其他作品的犹太风格。由于现实人物和贝娄各个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奥吉.马奇历险记》使得贝娄文本成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整体文本,各个文本之间相互指涉,也自然成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互文本,形成了一个意义更广泛的互文文本网络,说明"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进一步验证了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批评理论的实用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国内索尔·贝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尔·贝娄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美国最重要的作家.同国际上索尔·贝娄研究热相比,目前我国关于索尔·贝娄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深度.这与贝娄在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上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应对其创作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最主要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作品真实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现状。在小说《赫索格》中,主人公赫索格就是贝娄的代言人,通过他,贝娄展示了当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自我与现实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阐明了人的价值与尊严在异化的生存环境中所面临的重重困境,表明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  相似文献   

5.
《赫索格》艺术风格蠡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长篇小说《赫索格》在展示人物内心冲突、情节构造、叙述基调、审美品味等方面都别具一格。作者的艺术追求对我们深入思考当下文学写作与文学消费面临的问题无疑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美国文坛涌现出大批的犹太作家 ,其作品的影响日益增长 ,有的甚至超越了国界 ,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本文介绍了索尔·贝娄、艾萨克·辛格、伯纳德·马拉默德三位作家 ,阐述其在思想主题、审美观念、文学技巧等方面突出的整合精神 ,及犹太裔作家显示出的独特的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7.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索尔·贝娄小说的主人公永远是一个在烦恼中寻找自我归宿的男性,而妇女则总没有能象男主人公那样被从多方面展示,尤其缺少内心刻画。如果说索尔·贝娄的男主人公往往是内心生活十分复杂而丰富的人物的话,那么妇女则时常只是一些为了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风格化”的形象。尽管贝娄小说中的妇女形象就其本身来说或许艺术价值不大,但从对揭露主要人物的作用来说却是不可缺少的。假如没有这些妇女,贝娄的主人公的形象将不会如此丰满。贝娄小说中对揭示主人公起重要作用的妇女形象至少有四种类型:1.权威的老妇;2.温顺的妻子(或情人);3.背叛的情人(或妻子);4.慈爱的母亲。  相似文献   

8.
索尔·贝娄作为当代美国文学代表人物,影响深远.本文把研究的焦点放在小说<赫索格>的结尾,从存在主义哲学人手,分析<赫索格>的结尾所体现的传统存在主义要素和索尔·贝娄独特的存在哲学观.进一步揭示贝娄在试图帮助人类摆脱困境方面所表达的存在主义主张--只要人类通过自身的反省与感悟,一定能找到生存的意义,并最终得到诗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托妮·莫里森和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是美国黑人文学和犹太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但跻身美国文学的主流,还获得诺贝尔奖使美国文学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两人的创作都表现出强烈的族裔特性,同时又显示出超越种族的倾向。贝娄作品中族裔特性是隐性的,他将犹太民族的哲学思想、伦理意识、流浪史程、受难精神等消解为文学的潜在媒质,以隐喻的方式和艺术化的手法加以呈现;莫里森作品中的族裔特性是显性的,直接表现在主人公的文化身份或者特定民族历史上。贝娄超越的是包括文本特征在内的广义的犹太性,而莫里森超越的是黑人族裔文化建构和身份意识范畴内狭义的黑人性。  相似文献   

10.
综观有关《洪堡的礼物》的评论以及这部小说本身,《洪堡的礼物》具有欧洲“梅尼普体“文学的若干典型特征。二者在不同的历史时空达成内在的相通,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二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有相似之处;二是索尔&#183;贝娄可能从他喜爱的梅尼普体小说中得到艺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父与子"母题是美国犹太作家重点描写的文学母题之一.索尔·贝娄的著名小说<勿失良辰>中隐含着双重"父与子"关系:一是上帝(艾德勒医生)和基督(汤米)之间的"父与子"关系;二是精神之父(塔莫金医生)与儿子(汤米)之间的"父与子"关系.第一重"父与子"关系实现了贝娄既质疑上帝又不放弃上帝以及希望唤起美国主流社会对美国犹太民族关注的双重社会功能;第二重"父与子"关系围绕勿失良辰这根主线,实现了贝娄渴望犹太伦理回归的社会功能."勿失良辰"不仅是犹太民族的出路,也是全人类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美国犹太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马拉默德的《店员》、贝娄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和辛格的《渎神者》三部小说中坚守犹太教、淡忘犹太教、反对犹太教三种宗教母题背后丰富的社会功能,进一步证明:美国犹太文学的宗教母题不但对犹太民族,而且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奥吉·玛琪历险记》与当代文学中的反英雄形象——试论玛琪形象的典型意义●贾中华玛琪形象浅析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SaulBelow1915~)的《奥吉·玛琪历险记》初版于1953年,由纽约海盗出版社出版,次年即获...  相似文献   

14.
索尔·贝娄对反理性思潮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春英 《东岳论丛》2003,24(1):137-139
索尔·贝娄从关爱现代人的存在状况出发 ,对西方重要的反理性思潮进行了反思 ,并给予批判。他认为 ,存在主义观念导致不健康的人格和生活方式 ,弗洛伊德的理论要对“二十世纪大规模的精神错乱负责” ,而浪漫主义精神则完全置理性于不顾 ,成为情感膨胀的催化剂。在批判的过程中 ,贝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理论———平凡的存在观。  相似文献   

15.
<奥吉·马奇历险记>是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成名作,在沿袭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流浪汉风格的同时也继承了贝娄其他作品的犹太风格.由于现实人物和贝娄各个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奥吉·马奇历险记>使得贝娄文本成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整体文本,各个文本之间相互指涉,也自然成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互文本,形成了一个意义更广泛的互文文本网络,说明"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进一步验证了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批评理论的实用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借助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对美国著名小说家及诺贝文学奖获得者贝娄的代表性小说《拉维尔斯坦》进行解读,可以发现贝娄通过疏离型不可靠性与亲近型不可靠性的叙事策略的有效运用构建了小说叙事的迷宫.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2015,(7)
索尔·贝娄的《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是关于犹太裔二战幸存者赛姆勒的小说,属于"幸存者文学"或"见证文学"。文本贯穿了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叙事和创伤事件记忆,创伤事件对主人公形成了难以弥合的创伤,主人公带有责任意识地反思灾难,在现实生活中走出灾难阴霾,获得精神重生,因此,这部作品也是一种疗伤文学。疗伤有着双重意义,一重是赛姆勒的个人疗伤过程,二重是修复犹太种族创伤。贝娄在建构文本的同时,也是在"言说"、治疗自己的种族创伤。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在中国读者中的认知度较低。而在作家良知和责任感日渐受到质疑的今天,追踪索尔仁尼琴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进而对其文学贡献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利坚民族是由世界各国移民共生而成的共同体,美国文学的多维化特点是引人注目的,而印第安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维.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美国印第安文学所走过的历程.理清和明确了印第安文学传统是美国文学的起始期;印第安文学传统经历了一个由"主流文学"演变为"弱势文学".又经过转型与再生,进入全面复兴的过程.着重解析了美国印第安文学的策略和意义.美国印第安文学具有独特的文学创作方式,它根植于印第安民族文化.是美国文学中的一只奇葩.研究美国印第安文学是对美国文学的寻根,是对美国文学本质特性探讨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索尔·贝娄最近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集《失言者》(Him withHis Foot in His Mouth)。有的评论家说作者“勿失良机,重访人类的嘉年华会”;有的评论家说作者描写了“在一个大千世界里笑剧性的搏斗”,又说作者“用一根粗粗的绳索把所有旧的主题和迷人的特点都一起拖了起来”,它是“一种协调,一种再生,一个总结”。当然,也有些无聊的人们拚命从这些故事中的人物身上去找他们的原型,说某个人物是作者的同事某人,另一个人物又是作者的同学某人……等等。这种把文艺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