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福利》2008,(12):10-10
2008年12月5日,由民政部主办的中华慈善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论坛围绕“聚焦5·12——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挑战”主题展开,共分四个环节:第一,公平与效率——从5·12善款使用关注善款使用机制;第二,透明与公信——从5.12慈善信息关注慈善信息披露机制;第三,共享与合作——从5·12应急求助关注慈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圆心 《社会福利》2007,(2):58-58
获得“世界第一女寿星”的头衔一个多月后,加拿大老太太朱莉·温妮弗雷德·贝特朗日前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家老人护理院安然辞世,享年115岁。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就中国古代文学对《万叶集》、《源氏物语》的影响,以及日本文学的审美理念“物哀”的形成过程,做了颇具新见的阐述。提出了日本古代文学一个独特的发展模式:日本本土固有文学与古代中国文学的“冲突·并存·融合”的模式。并借此对中日古代文学交流的经验进行疏理总结。  相似文献   

4.
10月中旬,在全国第七个法定敬老日——“九·九”重阳节期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05,(3):F002-F002
云南大姚“7·21”.“10·16”强烈地震发生后,国家民政部李学举部长亲临灾区,指导恢复建设和督查灾民生活安排情况。国家和云南省批准恢复建设大姚县救助站等13个社会福利设施项目,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和基层民政干部。现在.民房的恢复建设已全部完工。  相似文献   

6.
何健 《社会理论》2007,(1):264-272
可感知文化带来的损毁意味着由社会科学管理者以及社会科学管理委员会领导的大量学者组成的大型研究集团对伊本·卡尔敦、维科、洛克、孟德斯鸠、亚当·斯密、赫伯特·斯宾塞、A.孔德,以及卡尔·马克思等数代学者的取代。他们奋发不懈地生产了大量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04,(11):61-61
2004年10月21日上午,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静安区老龄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市社区服务中心和静安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承办的“九九重阳·年轻久久——重阳节老年嘉年华主题活动”在静安公园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类合作新机制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可以被理解为或多或少同时发生的一系列相互强化和相互依存的社会转型(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2001),它改变着人类社会交往与合作的时空结构(有社会学家称之为“世界压缩”),它预示着一个以新的规则重新组织全球社会的设想,因而会不断出现带着各种决策实施企图的行动者。如果这里的判断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05,(1):59-59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长效的殡葬管理社会化机制.建设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覆盖全市的殡葬服务体系.上海市民致局在普陀区甘泉、宜川等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有序地开展了殡葬服务进社区的试点工作。上海市民政局依托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平台,设立殡葬服务窗口.开展优先、优惠、优质的“三优”服务,由社工在“第一时间”为社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温情”服务。  相似文献   

10.
对现行《殡葬管理条例》的修订至少要体现出“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政府对殡葬行业的监控和管理;二是有利于先进文化在殡葬活动中的传承;三是有利于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四是有利于殡葬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7·16”重要讲话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映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12.
时讯快递     
"21城市殉葬管理论坛"在石家庄举办"21城市2007·殡葬管理论坛"于2007年9月18日~23日在石家庄举行。本次论坛以"殡葬·文化·和谐·发展"为主题,针对当前殡葬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对殡葬管理、殡葬改革、殡仪服务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挑战和机遇同在,压力  相似文献   

13.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07,(11):35-38
以"变革的殡葬"为主题的"2007上海第三届国际殡葬论坛"于11月13- 15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与会。窦玉沛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他着重强调发展殡葬事业,必须坚持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7·16讲话”中提出,要“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既是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又表达了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5.
赵海 《社会福利》2005,(5):31-32
众所周知,殡葬管理和殡葬服务,事关推进殡葬改革,事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事关保护生态资源和生存环境,是涉及“民生”、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做好殡葬管理和殡葬服务,对于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优化殡葬服务 加强殡葬管理 推进殡葬改革 倡导殡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殡葬服务重在三项“服务”:一是明确基本的殡葬服务,二是明确社会化的殡葬服务,三是必须做到优质、文明、诚信服务。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东省殡葬管理工作“十一五”规划》部署和省民政厅《关于建立健全村级殡葬管理信息联络员制度的通知》要求,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已基本完成了村级殡葬管理信息联络员的设立工作。截止2006年7月31日,全省共有19031个行政村、3201个社区居委会共设  相似文献   

18.
思考之一:确立殡葬管理的方针,明确殡葬管理的内容和范围。制定殡葬管理的方针,首先要搞清楚殡葬管理和殡葬改革的关系。殡葬改革是一个历史的进程,殡葬管理是保障殡葬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行政手段。殡葬管理应坚持依法行政、促进殡葬习俗改革、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障殡葬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另外,在《殡葬管理条例》(以下  相似文献   

19.
把握形势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殉葬改革“十五”期间是广东省强化殡葬管理,深化殡葬改革,推动全省殡葬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五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  相似文献   

20.
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主办、民政部101研究所承办的"民政部殡葬事业发展经费长效保障机制研讨会"于2007年8月8日至1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北京、河北、黑龙江、湖北、广东、重庆、青海7省(市)主管殡葬工作的领导和基层殡葬服务机构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