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官锡强 《学术论坛》2006,(9):109-112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出现新变化,农业的弱质性、市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调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取向,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其供给体系,是我国新阶段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生活富裕。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外供给加重了农民负担,供给不足影响了农民增收;必须充分认识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对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化解公共风险、建设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要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四位一体”供给体制,构建多主体、多层次供给格局,保障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3.
张晓燕 《理论界》2007,(9):43-44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探讨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藏是典型的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讨论其公共产品供给应在均衡性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的语境下.针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供给的公共产品,是基本公共服务中"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首先把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这一"短板"补起来.在恶劣环境制约下,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原本极其匮乏,与此对应,则是公共产品需求种类多、数量大.遭遇贫乏的财力支撑,其公共产品供给优先次序有别于其他地区,且外部依赖性强.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主要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城乡统筹两个分析视角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性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推行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并不是反对城市化、抵制现代化和抗拒市场化,而是将农村区域置于与城市区域同样的政策框架之下,将农民作为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同等待遇的国民对待;关键在于城乡公共产品的统筹供给;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联动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强调农民的参与,建构需求主导型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以下问题:供给观念滞后,政府职能不明确;供给主体单一,效率低下;城乡之间供给不公平;供给监督管理体制缺失。对此,应转变政府观念,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创新农村行政管理制度,从而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以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事实上被漠视的曲折过程,时至今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仍然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要着眼于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建立健全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型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着眼于农村公共产品的特性,构筑市场化、民营化、社会化的农村产品供给平台,建立非政府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宜居宜业环境为依托,构建可持续、长效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8.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有其特殊性,适合地区发展现状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运用有利于减轻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探讨集中连片贫困治理,是从公共产品理论本身出发,总结选择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公共产品性质的条件,结合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实际贫困情况,分析适合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需加强均衡性公共产品供给的特点,以提高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与城市相比差距极为悬殊,其原因在于农村公共产品政府提供责任主体的缺失,其结果影响了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成为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障碍。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要进一步完善其供给制度,改变政策导向和政策思路,创新供给模式,实施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与城市相比差距极为悬殊,其原因在于农村公共产品政府提供责任主体的缺失,其结果影响了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成为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障碍.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要进一步完善其供给制度,改变政策导向和政策思路,创新供给模式,实施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沿袭着与乡绅治理制度相适应的供给制度。在人民公社时期,中国政府组织和动员农民,用劳动力最大限度替代资金的方式,实现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提高。改革后,农村大多数公共产品仍沿袭制度外供给体制,主要由收入远低于市场的农民筹资来提供。所以,农民负担问题实质上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短缺问题,是由于制度安排上的不合理造成的。变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不同性质的公共产品应有不同的供应主体;各级政府在财政能力的配置上,应坚持“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财政支出政策,向城乡提供均衡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要以人为本,优先解决广大农民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自愿供给:一个博弈分析的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研究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模型分析表明,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过程中,纳什均衡解是可以达到的,但它小于帕累托最优解.本文还得出了有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几个定理.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与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农民负担重、收入低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并主要由农民承担密切相关。在农村税费改革后 ,虽然农民不再交纳“三提五统” ,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公共产品短缺影响了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 ,已成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保障农民根本利益、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条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关键要树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尊重民权、扩大民主、培育民智的指导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责任;构建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表达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等。  相似文献   

16.
沈佳文 《兰州学刊》2011,(9):215-2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生活富裕的主要"瓶颈"正是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针对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大农村纯公共产品提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和任务,并把它作为“十一五”规划中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贯彻落实这项工作,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专门与2005年底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会上,推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  相似文献   

18.
公共产品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对公共产品进行分析,提出了公共产品特征的新概括,并认为一种产品之所以成为公共产品,是后天的制度安排,而不是由萨缪尔森所概括的公共产品的两个特征先天决定的。文中所建立的制度绩效函数模型,可以用于公共产品的判别。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农业生产不仅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还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从量到质的转变。把增加农业有效投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通过健全农业投资保障机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结构。提高农业投资产出效益,进而推动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特征及供给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农户的调查研究,农户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遵循先生存后发展、先眼前后长远的原则,既具有普遍性和显著的倾向性,更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从供给的角度看,农民需求满意度普遍较低,以需求为导向确定供给的策略与方向是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