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时期文学获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作家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许多作家,尤其是小说家在走向艺术的自觉方面表现得越来越成熟。他们把文学从工具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文学成为人学。小说家的艺术触觉更加深入到人的心理的深层结构中去,一层层地揭开人物的心理。文学的这种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主导趋势。文学的“向内转”,引起了小说整个艺术格局的变化,使小说的艺术面貌焕然一新。在内容上,作家对社会和人生这个大系统的各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小说创作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本刊与本院文学研究所、作协黑龙江分会、《文艺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新时期小说创作研讨会”,于8月12—16日在哈尔滨举行。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南、江苏、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的作家、评论家、研究人员、编辑、大学教师和研究生五十余人,对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重点讨论了近年来小说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同时,对小说创作的当代意识和文化意识等问题,也交换了看法。大家在充分肯定十年来小说创作的成就时指出:当前小说创作已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全面发展时期。特别是中、短篇小说异彩纷呈,把原有小说的写法、规范、模式突破了,“探索”与“突破”是其两大特点。由于探索,才打破了单一的格局,带来主体意识的强化,作家的思维空间拓展,表达方式、感觉方式的更渐,使小说视野从单纯的社会性主题,转移到生活的更深层次。作家由被动到主动,由寻找题材到寻找“自我”,才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小说。  相似文献   

3.
赵顺宏 《浙江学刊》2003,(4):98-103
本文论述了新时期乡土小说创作中作家精神意象的更迭 ,由此前的漂泊—回归而转向摆脱与纠缠。作家的精神意象并不仅仅来自于作家主体本身 ,而是更深地根植于知识者与乡土社会的关系的变迁中。回归—漂泊的精神意象中主要表现为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的乡土社会之间的差异性 ;摆脱与纠缠这种精神意象中 ,主体的个体意识并未完全确立 ,或者说这种主体的个体意识正在努力的确立的过程中 ,回归—漂泊多少是因为回归者与乡土世界的隔阂造成的 ,摆脱—纠缠这种精神意象中它首先表现为人物内在的精神冲突 ,集中说来就是主体的个体意识生成的意欲和这种努力受到障碍的矛盾所造成的痛苦。这种矛盾体现在创作中的感觉方式到人物塑造到叙述方式等一系列的艺术过程 ,甚至可以说它不但体现在这些艺术过程中 ,它还推动着这些艺术方式的产生与选择  相似文献   

4.
这篇文章将黑龙江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与本地区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和“十七年”的散文进行了纵向比较,认为有三个特点:(1)文学观念变革,题材日益开放;(2)打破凝滞的思维模式,表现出多种审美情趣;(3)从客体的直观反映,转向主体的情意投射。同时,作者又将黑龙江新时期散文和同时期的小说、诗歌、戏剧进行横向比较,认为它尚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存在着有待于克服的三个问题:(1)创作队伍老化守成,缺少新生力量;(2)散文观念陈旧,缺乏当代意识;(3)一些作家的文学修养不高,影响着创作的提高和突破。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家族小说中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得到广泛运用,这既反映了家族小说创作主题的变化,又体现了作家们在叙事变革上所作的努力。第一人称我之叙事在新时期家族小说中则既拉近了叙述者、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又竭力消除了第一人称叙事的缺陷,同时,它也具有叙事的主观性过强、文本意义消解、情感冷漠等不足。  相似文献   

6.
1991年11月,在墨西哥莫雷利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小说研讨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百名小说家、评论家讨论了“小说的危机”。墨西哥作家埃尔南·拉腊教授的发言非常有代表性,他说:“小说的技巧已经掘尽,主题已经写绝,等待小说家们的将只是前人留下的残羹剩饭。”①中国新时期的小说家们显然也面临着这种危机。小说如何摆脱困境?一大批中青年小说家为此作了种种努力,其中大大地热闹过一回,卓有成效的探索就是进行了小说叙述方法的变革。我们先看看苏童发表在《收获》(1992年第6期)上的小说《园艺》。这篇小说与其说是叙述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7.
李美敏 《南亚研究》2009,(2):140-150
安妮塔·德赛是现代印度著名英语小说家。妇女心理问题是德赛小说的重要主题。她的小说主要描写了女性角色的心理,从敏感、神经质到内心的独立,反映了印度现代社会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群体的心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德赛女性小说的艺术特色,重点阐述小说的叙事结构模式、意识流叙事手法和女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8.
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较为奇特,以前学界关注较少。这一现象与小说家借诗词传名、传情有关,诗词传名是作者朴素思想的呈现,其主要原因是诗文集出版难而小说出版容易;诗词传情体现了小说家主体意识的介入,表现为将自身经历点缀于小说之中,带有自况性质甚至实录性质。该现象的小说史意义有三:明清越来越多有名望的文人关注并创作通俗小说;通俗小说题材多样化催生了通俗小说征引作者诗集的现象,同时文学风气与作家观念又制约了这一现象的发展;小说文体地位提升促进传统观念转变,出现了诗文集收录小说诗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面对新诗在诗歌观念、审美态度、诗思方式、诗歌意象等方面的"现代"变革,一些诗评家注重新诗内在的艺术价值和规律,寻求新诗的自律性和独立的艺术地位,以"纯诗"现念来评价现代派诗人的创作,以批评主体意识的强化积极适应着新诗审美变革的现代探求,在审美探寻动向、审美内质、审美价值尺度、审美对话模式等方面构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纯诗"批评体系,其丰富的审美意蕴对现代诗学的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近代小说观念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越 《社科纵横》2006,21(1):98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近代文学也随之发生观念性的变革,由原来对小说地位的轻视变为对小说社会作用的强调。这种观念的形成一方面是西方文艺思潮冲击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大国意识的丧失有关。由此,有识之士开始寻求用文学观念的变革来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道路,从而促成了近代小说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靳新来 《学术交流》2006,(7):159-162
新时期文学以叙述苦难的方式开始新的历程。从“伤痕”到“反思”,再到“人性呼唤”,新时期文学在书写苦难中发现了“人”。这得益于转型时期特殊的文化环境,文学与变革中的意识形态达成的默契。但不无夸张的“感伤姿态”、对苦难的传奇性美化等,又充分显示了文化环境对创作主体的强大制约力和创作主体意识觉醒的艰难。在政治化的文化环境中,作家的创作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制于这种环境,同时又试图对此有所超越而确认自身的美学位置。  相似文献   

12.
回顾新时期小说,作家们早已注意到伦理道德观念滞后性特征以及与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着的矛盾忡突,在描述这类社会现象时,性爱道德与婚姻形式的关系一直是探索的焦点。正如同蝉蜕一样,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变革的阵痛中,由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人们的价值观念尤其呈现着动荡之势,而关系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性爱观更是处于历史性的流变中。本文的出发点正是基于这种流变性对新时期当代小说进行道德思考。商品化的新型社会经济关系必定促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包括道德意识,用现存的道德标准来评判新的社会问题,已经让…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王兆君韩松岭魏广宇观念是现实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时代的变革和形势发展势必触发人们观念的变化。迈向21世纪的高校,面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论其工作对象、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4.
追求虚构的真实性,曾使中外众多小说家呕心沥血。20世纪以来,尽管有现代小说家以革命般的姿态向小说虚构的仿真性提出了挑战(如弗朗兹·卡夫卡和米兰·昆德拉),但仿真意识仍然大有市场。尤其在我国小说界,这种小说的仿真意识更为普遍。如早已被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搁...  相似文献   

15.
茅盾从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两个角度,提出寓理于情、理重于情的艺术美感心理论,其中理重于情成为他最有特色的理论主张。茅盾阐明了小说家与诗人美感心理结构的差异及其与艺术体裁选择的内在关系,廓清了小说与诗歌创作心理规律的不同特点,论述了侧重再现客体的现实主义中长篇小说创作心理的特殊规律,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小说家只有凭借艺术结构才能使艺术构思成果定型化,使作家心灵世界的小说胚胎演化为客观世界的实体。对于成型的小说来讲,艺术结构是作品的支架或依托。鉴于此,当代小说家重视作品的结构,并对它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与锐意创新。  相似文献   

17.
肖兆飞 《社科纵横》2011,26(2):144-146
学分制带来了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变革。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应该如何加强自身的建设,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该如何为教师提供成长平台,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围绕学分制给教师带来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或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兴杰 《学术交流》2005,(10):168-171
"罗生门"在电影与同名小说中都体现出生死善恶交织的悖论性意味.但电影毕竟对小说做了极大改编小说的叙事是一种二元对立结构,电影的叙事构成一种三元结构模式.造成重大改编的原因,不仅由于两位艺术家在艺术旨趣上迥异的追求,更在于两者历史意识上的差异.这启示我们,改编应尊重原作的价值立场,注重内在精神的挖掘.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小说家们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新的内容和新的审美观念,十分重视结构艺术的变革。尤其是一些创新意识较强的作家,对结构艺术的探索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的几乎每写一篇就要换一种结构样式,把结构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有的作家又似乎毫不经心,十分随意,几乎不把结构当作一回事情,甚至主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马原,他是边写边构思,以至把构思的过程也写进了小说。汪曾祺则干脆宣称自己的小说没有结构……面对小说创作这种情势,有时确实令人迷茫、困惑。不过,仔细想来,世间其实决没有无结构的作品,即使是一首抒情小诗也甩不开结构框架的支撑。汪曾祺说的“没有结构”,无非是没有外在的结构框架。一些作家看似不讲究结构,表现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实际上这正是对传统结构的一种超越。总之,传统的结构已逐渐被撑破,新的模式不断涌现,结构形态变换无穷,难以捉摸。但是,不管结构技法变得多快、结构形态变得多怪,小说结构总是有章法可依、有轨迹可循。  相似文献   

20.
冯立丽 《社科纵横》2006,21(2):152-153
英国20世纪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讲求故事性,他采用将侦探、犯罪等通俗模式化小说的因子与严肃的内涵相融合的文本策略,构建雅俗共赏的小说文本。其融通俗和高雅于一体的创作观念与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理念相契合。本文通过对其早期代表作《布赖顿硬糖》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读来分析其小说的文本策略,并对其小说创作特色的意义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