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倩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3):113-114
在《诗经》的各种注本和译本中,虽然大部分词义释得较为精确,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词义的解释往往流于简单粗糙,对前人的注解没能加以比较区分给出正确的词义,更在某些古人解释有误的地方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为《鲁颂》作注并在词意上给其一个合理的解释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是为《鲁颂》四首诗之一的《駉》所作的注解。 相似文献
2.
张启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
对《卷耳》一诗的本义,历代学者理解不同,至今尚无统一的意见。关于《卷耳》一诗的不同看法,大体可分成以下七种: 一、明君思贤说。此说始见于《左传》,鲁襄公十五年载:“君子谓楚于是能官人,官人国之急也,能官人则民无觎心。《诗》云:‘嗟我怀人,宾彼周行。’能官人 相似文献
3.
张启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
《鲁颂·閟宫》共八章,凡一百二十句,为《诗经》中第一长诗。对此诗的理解历来有很大的分歧。为探讨方便,把《閟宫》的八章分成十二段,录原文如下: 一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稙穉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相似文献
4.
张启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9,(2)
《式微》是《诗经》中一首篇幅简短但却颇有争议的诗。古今学者对该诗本义的阐述,可谓言人人殊,因而迄今无定论。有鉴于此,故予述评,以资探讨。为探讨之便,兹录该诗原文如下: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一章)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 相似文献
5.
张启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卫风·旄丘》是《诗经》中一首颇为费解的诗,古今学者对该诗的本义聚讼纷纭,迄今无定论。因而予以述评,以资探讨。为探讨之便,兹录该诗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学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2):68-72
《大学》由于错简的缘故,使“格物”的本义没有着落,这是学术史上的一段公案。为了探讨“格物”的本义,可以从汉唐原本出发,考察《大学》文本的变化情况。曾子后学在整理《大学》文本时制造了第一次错简,宋儒在重新整理时制造了第二次错简。两次变动使“格物”的传文混入其他文段之中,宋儒视为“阙简”,以己意补之,这是“格物”说不见天日的主要原因。在复原了《大学》的原貌之后,“致知在格物”的传文自然浮现,其实就是孔子论讼一段文字,其中隐含了“格物”的本义,即尽物之性。通观《大学》全文,“格物致知”的要领在于守静。 相似文献
7.
姚小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本文从对辟雍—泮宫制度的考察入手,通过对《鲁颂·泮水》的阐释,分析了周代礼乐文化在春秋时期的一些演变,指出鲁僖公时期在鲁国一度存在过一个复兴周礼的文化运动。这一发现对于认识儒学的源流,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特征,都具有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齐风.东方未明》一诗的本义历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孔子诗论》的出土对于探寻《诗经》的本义有着重要意义。《齐风.东方未明》一诗应是一位女子怜惜其丈夫的诗篇。她通过讽刺官府兴居无节、号令不时,致使其作为小官吏的丈夫终日忙碌,早晚不得按时休息,从而表达她对丈夫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沈笑颖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6):140-143
关于《郑风·有女同车》一诗之本义,自古以来诸家观点各异,究其本质而言,无外乎解诗之法不同,由此亦可观汉学宋学之别。从诗歌文本出发,以同时期史料为可靠凭借,对全诗进行解读,考辨各家说法,才能得出诗歌本义。故以《郑风·有女同车》一诗为例,用此种办法进行考辨、解读,得出全诗并无本事,乃为描写婚嫁之赞歌的结论,进而求得解读《诗经》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语》“忠”“恕”本义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宝魁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正确解释"忠"、"恕"二字对于准确理解把握孔子思想以及《论语》非常重要。"忠"指把心放正中,不偏不倚,并以此对待人和事;"恕"指如同自己之心,用自己之心情去体会他人之心情。 相似文献
11.
疑《鲁颂》《商颂》非《颂》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周颂》、《鲁颂》、《商颂》,并称《诗经》三《颂》。但是无论从鲁、宋的诸侯国地位与周王室天子之国的地位绝然不能等列的礼仪角度理论,还是从《鲁颂》、《商颂》之诗与《周颂》之诗章句构成体式?格不合的角度考察,《鲁颂》、《商颂》实非《颂》诗之属类。其所以入于《颂》,乃是由于孔子修订整理《诗经》时人为错编所致。 相似文献
12.
李会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6):733-736
乐府诗中有很多以“行”和“歌行”题名的歌诗,可是“行”及“歌行”之本义一直没有确解。《尔雅》及其注疏资料表明“行”有“言”义或“语”义,由此可以知道,“歌行”的本义为“歌辞”。 相似文献
13.
“朕”本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乃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
“朕”的本义,受《说文》及《段注》影响,多释为“舟缝”,以至权威性辞书,像《汉语大字典》等也保留此说。遗憾的是,遍查所见古代文献,“朕”当“舟缝”讲,无证。笔者借助词义“同步引申”规律,考察“朕”词族系统,研究“朕”字源流关系,参考《尔雅》释义,认为“朕”本义当为“给予”无疑。形成本文,所得启示:形义关系固然重要,但从语言本身解释语言才最为可靠。形义关系该利用,但切忌拘泥被释字形体本身,必须考察其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通俗文》、《一切经音义》等古代辞书及其它语料,考证“映”本义为“斜照”,补正了《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映”本义为“照、照耀”的说法.并且否定了两大辞书关于“映”有“未时,午后一时到三时”义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王连龙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1):74-76
《周书·月令》为周公所制十二月赋政之法,其书虽在两汉时期亡佚,但部分文句却因其他文献征引而得以保存。《周书·月令》在流传过程中,异名情况复杂,有“月采”、“邹子”、“明堂月令”等诸名,故学者多不识其文。归纳其形成原因,大致为文字讹误、转引不审、同类相混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6.
寿勤泽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
屈赋二十五篇,情文相生,古今无偶.《招魂》一篇,事丰奇伟,辞富膏腴.它以丰富的内容、特异的形式卓立于先秦文学之林.予后世文学以深远的影响.在文化史学上,它亦具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是保存先秦建筑、饮食、服装、音乐、歌舞、游艺史料的重要文献.然而,围绕着这一篇作品的若干基本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完满的解决.《招魂》是屈子之赋?还是宋玉之作?抑或是刘安宾客所为?是屈子作以招怀王之说有据?还是屈子作以招 相似文献
17.
程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欧阳修主张探求《诗》本义,但《诗本义》并非全是《诗》本义。《诗本义》的许多解说很精彩,但也有不少解说值得商榷。学者过多关注《诗本义》疑古惑传的开创性、人情解《诗》的独特性、求《诗》本义的合理性,而较少关注它解说《诗》本义的错误。《诗本义》错解《诗》本义,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诗经》传注本不误,欧阳修反对其不当批驳;二是欧阳修以人情解《诗》,“人情”却并非总是合理;三是欧阳修过分探求圣人之志,妨碍了他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宋代林光朝称《诗本义》“于义未稳”,却被视作讲学者的一面之词,致使《诗本义》解《诗》本义之不足被忽视。 相似文献
18.
"执中致和"本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广学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10-21
"执中致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和"表示协调不同声音,构成美妙的乐章.当人们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事物发展规律后,便逐步向认识、政治法律、伦理道德、心灵审美各领域拓进,要义是将利益不同、政治要求不同的力量协调起来,实现国安民悦的"大和"目标.甲骨文"中"为"王旗"形,表示王法之中道,后伸延为道德之中正,认识之正确,以及人性之至诚、人情之中节."执中致和"就是执政者以其中直之性和中节之情,实行合乎中道的法律制度,让矛盾中的各方各得其位,使创生中的万众各张其性.但由于"执中"权在君不在民,而原本作为协助君王"执中致和"的士人,在利禄的诱惑下成为官僚机构的一员之后,竟投王所好,使君权失去了稳定的、理性的制约力量,这样,其"中"不中、其"和"不和便成为经常的社会现象.在经过长期的治乱循环之后,人民最终以民主革命的形式推翻了君权专制制度.而今天,当我们运用"执中致和"的思想资源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时,一定要忠实地分析这一理论的本义,注意克服其主客观的历史局限性,使它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20.
茶志高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2):125-128
《聊斋志异·成仙》故事源于宋萧德藻寓言小说《吴五百》以及明耿定向《彻蔀篇》。《吴五百》与《彻蔀篇》着重表现人于世间追逐名利,执著于得失荣悴,最后迷失自我的愚蠢行为,哲理意味较强。《成仙》承袭了这一主旨,和《吴五百》与《彻蔀篇》二者相比较,《聊斋志异·成仙》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精彩迭出,人物关系更为复杂,性格形象更为丰满。而故事主旨中训诫世人、柄道觉世的意味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这一主旨的贯串下,小说反映出蒲松龄重视友情道义和对现实的关怀,也体现了蒲松龄改造旧素材、创造新作品的高超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