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是西方一些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某些具体历史问题的认识、理解及其做出的分析和评价.其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从下向上看"的历史视角;关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分析方法;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坚持研究总体性的社会历史,强调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的结合是新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两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重大论断.理论的飞跃具有本质规定性和内在规律性, 对时代课题做出新的回答、开辟理论创新的新境界、推动变革实践的新升华、形成"两个结合"的新结晶、做出未来发展的新指引,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卓越创造,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鲜明标识.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化马克思主义"下的一个次级概念,"文化唯物主义"用以定义威廉斯、汤普森等第一代英国新左派所开创的那种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统。它是第一代英国新左派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英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思索的思想结晶,为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大发展.在不同的时期结合不同的社会实际,它们形成了各自的理论特色,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形成到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最终成为我党立党治国的纲领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兴起的"新公共管理"主义理论,或者称为"新公共管理"范式.重点阐述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该理论做出了批判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以在历史观上的重大突破为前提的,对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从唯物史观的全息背景和多维视角解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论的再深化;社会经济结构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文明理论的重大创新;对历史发展精神动力的再升华;社会价值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在西方现代化模式下开创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路,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创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新凝练与新概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理念、主体、实践层面展现了对西方中心论、个体本位论、人类中心论、国强必霸论的超越,为各国认识和走向现代化、破解人类共同难题提供了新方案与新智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自身的独特性与应用的普遍性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对各国探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的理论回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在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与批判资本主义最有力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会因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和批判而无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解放叙事并没有失去信誉.正确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面对剧烈变化的政治与理论环境,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对新变化作出新解释.一方面要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考虑文化多样性的后现代走向,由此对经济、文化和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做出新的解释,重新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和解放叙事的威信.  相似文献   

9.
比较优势理论历经了几百年的发展、扩展和更新,成为了许多新的贸易理论发展和前进的奠基石.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样可以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本文就这一问题做出初步的分析研究.指出比较优势理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意义及其局限性,以期使该理论在旅游责源开发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论文针对刘洋和万小龙先生的论文《科学理论可检验性问题的新理解——兼与林定夷教授商榷》一文中所提出的商榷见解,对我所构建的科学理论的检验结构和检验逻辑的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展开和讨论。表面地看来,我与万刘两位先生的分歧,是直接关于科学理论检验模型的分歧,但是,实际上,在其背后,却是关于科学理论检验的实际、逻辑以及其他方法论理论的分歧。本文就从这些方面对相关理论做出进一步的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基石。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服务功能;在加强应用研究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化学五门数理化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中,将公共基础课按11门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分类,并在新体系下进行各课程规范化建设,实施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科技演化论视域下装备制造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演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普遍存在一个基本矛盾--"常态"与"非常态"的矛盾,"装"与"备"是解决这个基本矛盾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装"与"备"本质也是演化的.从宇宙演化态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系方面,论证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具有永续性;从"装"与"备"的演化本质以及五种对应关系角度,论证了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扩散性;从跨越式创新与演化态的关系和渐进式创新与演化态的关系,论证了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创新性,以期为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提供一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略论三代领导人的科技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都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建设实践相结合,将科学技术作为我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关键,形成了各自的科技思想:毛泽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将“科教兴国”确定为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三代领导人的科技思想是随着历史条件、客观环境和时代发展而不断深入的,体现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它确证着人的本质及其属性,是完整的人形成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以实践的视角阐释人,不仅使关于人的学说达到科学的形态,而且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新人的塑造也具有重要的哲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立足我国社会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发展现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教育和实务2个层面,对我国社会工作论述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中存在专业本质模糊及论述情境缺失的双重盲区,导致参与各方难以达成共识。对此,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中,要加强对专业本质的认知理解,提高对应用处境的洞察意识;在论述传播时,要基于受众熟悉的经验和习惯的语言,采用交流探讨的方式,结合特定的实践场景,积极建构"特定时空处境下的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自肇始以来 ,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社会主义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传统社会主义到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告诉我们 :特色社会主义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制度保障 ;扩大开放是把握全球化机遇的最佳选择 ;科技进步是谋求全球化主导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研究 ,科学地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 ,把改革作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从1982年开始,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进入新时期,应当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绩效,重视理论研究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百年乡村建设的有效延续,是探索实现中国现代化进程新路径的有益尝试。乡村治理的实践与理论是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近些年涌现了一大批勇于实践、乐于探索、敢于理论创新的学人,其中不乏政治学、社会学界等名家,推出了与时俱进、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此,《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新辟《乡村问题研究》专栏,将以学术研究为己任,立足于乡村建设,为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以彰显社会科学期刊荟萃科研成果之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