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既解读继承历史,又立足创新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导向着仲裁制度的完善,和谐的价值目标奠定了仲裁的发展方向,是仲裁制度为之实现的终极目标;仲裁制度的固有属性也暗合了和谐的建构目的,并成为和谐社会目标下处理纷争的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 ,和谐价值目标视野中的仲裁调解 ,融合了仲裁与调解二者的优势。在这一制度的话语实践中 ,和谐价值目标占据了基础地位与终极意义 ,它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是主体意思自治与宽容外部环境的合力支撑 ,并在仲裁调解制度的改革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和谐的利益分配目标,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内容,又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决定意义.在我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防范和控制各种"特殊利益集团"的滋生和蔓延,高度重视建设公平化的和谐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控,实现和谐的利益分配目标.结合对我国利益分配不和谐矛盾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提出了立足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不同层次,构建我国"三位一体"的和谐利益分配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提供了制度保障,"以人为本"是其极终价值目标。建设一个和谐的"人性化"社会,就必须在立法、执法等社会生活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探讨"以人为本"的意蕴,有助于法制的改革和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5.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首先从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社会观。其次从个人自身和谐、社会内部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三大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最后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关键内容,官民和谐观和价值和谐观。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谐社会也有纠纷,只是是一个纠纷解决机制健全有效的社会。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人们观念的差异和对利益追求的价值不一致导致社会纠纷的多样性,决定解决社会纠纷的途径应当多元化。仲裁作为纠纷解决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有社会基础,与民间长期存在的调解习惯、"无讼"理念相符。仲裁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素。意思自治是仲裁的基础,体现了对当事人的尊重;一裁终局、耗时较少、费用低廉显示了仲裁效率,是仲裁的优势,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专家仲裁、中立公正有利于当事人的认可,是仲裁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我国原有仲裁制度有立法分散、范围广泛和仲裁依附于行政机关等弊病;我国仲裁法的出台是立法的一个重大突破,它确立了统一的仲裁制度,界定了范围,又突出了仲裁的民间性和仲裁自愿性的特点;而仲裁要实现其价值目标,则需要社会仲裁法律意识、仲裁机构办案能力、法院支持监督和仲裁理论作指导等条件做保障。  相似文献   

8.
ICSID是国际投资法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争端解决机制之一.ICISD仲裁规则中规定了一项仲裁监督规则即仲裁裁决的撤销,该项制度对于实现仲裁的公正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ICSID仲裁实践中却表现出了对仲裁效率价值的违反.公正和效率都是仲裁所追求的基本价值基础,二者在仲裁的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不能因为公正而忽视了仲裁的效率价值,也不能因为效率而忽视仲裁的公正价值.因此,必须纠正ICSID仲裁裁决撤销制度对于仲裁效率价值的违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做起:第一,以公平和效率并重作为其价值基础;第二,从具体制度方面改正ICSID仲裁裁决制度以实现仲裁的公正和效率并重.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和谐,制度具有了“和谐性”特质才能科学、公正地规范、调控各种社会关系。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制度间的失衡与悖论对社会关系的有序与和谐形成了制度性障碍。基于理性价值与现代技术双重支点的制度创设与制度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本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在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社会和谐涵盖的内容和标准是很不相同的.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和谐观.构建和谐社会,道德资源和伦理规范是一个重要支撑点."三农"问题是实现社会和谐目标的重点内容之一,和谐社会的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相比较,处在更加高端的位置上.只有稳定农村,反哺农业,善待农民,中国才会有一个和谐与繁荣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规定的具有较强政治性的课程。学术研究同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支撑,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发展的需要,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素养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要正视当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性关注不足的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价值追求,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以民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利益多元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普遍幸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儒家思想中的精髓。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意义非同一般。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需要运用儒家关于和谐思想的论述,从三个方面努力实现校园的和谐:一是校园的人际和谐,包括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二是校园的环境和谐,即校园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的和谐;三是校园的管理和谐。践行儒家和谐思想,可以达到实现整体校园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和谐"思想在儒家的整个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儒家主张"和谐"是不同事物的共生共存状态,指出任何矛盾经过冲突与斗争,最终必定以和谐的方式解决,坚持"和谐"能够增强组织的整体力量。面对现代社会严重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协调发展,儒家"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道家文化以自然和谐为中心,自然和谐既是理论思维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自然和谐以大道为本原,在大道本原的基础上,道家文化构建了自然、天人、社会、精神的完整和谐体系,奠定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人类追求广泛和谐的理想目标和生命未来的生存方式,就必须努力遵循道家文化和谐体系的建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和谐社会。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也是人民的一种权利。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民主化的进程相伴随,没有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则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民主化的程度决定着和谐社会的和谐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程中,要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话语权、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17.
作为程序性法律制度,仲裁与民事诉讼是解决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重要途径与形式。在或裁或讼的选择中,目前绝大多数人选择诉讼,使仲裁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思维定式上,"有纠纷找法院"的认知根深蒂固,认为法院更具权威性、强制性,因而忽视仲裁的优势。当前为使仲裁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应重视对仲裁法的普及和教育;仲裁机构应以高质量的仲裁结果向社会展示其功能和作用;法院应适当地引导和分流,以帮助更多人们选择仲裁;应进一步完善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的价值生态是建立在对生态之理性综合认识基础上的价值体系,可以展开为三态和谐,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人与社会(人)之间的人态和谐、人自身的心态和谐。三态和谐作为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赋予了人本理念新的理解。它吸取了物本理念的合理内核,在重视"人"的同时也重视"物",光大了原有人本理念所强调的人的主体性,将人不仅视为责任主体,而且看做创新主体、享用主体。  相似文献   

19.
儒家和谐观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和谐观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借鉴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有助于正确解决当代社会存在的环境危机。儒家和谐现在维系中国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借鉴儒家“和而不同”的宝贵思想来大力推进我国的和谐外交,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