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准公共品供给市场化中委托代理的特殊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发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公共品的市场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它以提高公共品的供给效率为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现在,中国准公共品供给的市场化也正在进行中,在准公共品供给的市场化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则主要用信息经济学中委托代理理论来探讨准公共品供给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地方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级地方公共品供给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省地财政分权体制的制度设计、分配体制、管理机制对地级政府提供地方公共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地方财政分权体制对地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省地财政分权体制下,地级政府受财政自给能力弱、财政负担重和治理效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并未由经济发展型政府转向社会服务型政府.因此,在推进地方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时,应致力于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效率,改善地方财政体制运行状况,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地方财政体制供给.  相似文献   

3.
司言武 《统计与决策》2007,(19):137-138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目前仍处于短缺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促进和谐社会建立,迫切需要我们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农村安全饮用水供给为切入点,分析并指出突破农村公共品供给困境的思路,即创新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作用模式以及调适财政补助资金的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4.
为检验我国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是否具有效率,文章利用2003-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来研究这个问题,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普遍较高且逐年改善.(2)各地区被参考次数排名变化不大,地区间供给效率差距逐年缩小.(3)纯技术效率值接近整体效率,结构不合理是造成部分地区公共品供给无效的最主要原因;(4)属于纯公共品的水土流失治理是相对需削减的最主要部分,间接反映农村生产性准公共品投入不足.根据这些基本结论,得到若干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公共品供给特征及公共文化产品投资决策所蕴含的期权价值,阐述了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景下的政府与公共文化产品项目建设者间的决策行为,并试图得出两种情境下的各自最优投资临界值.研究显示,公共文化产品项目建设者有高估公共文化产品投资期权价值的倾向,这将可能导致政府对公共文化产品项目立项投资不足,进而降低公共文化产品投资决策临界点.即使如此,相比于信息完全对称情景,该临界点仍有所偏高.所以,信息不对称条件的公共文化产品决策将可能引发社会公共品供给效率损失.为此,应促成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上要形成政府与营利组织对公共文化产品的联合供给,以抵消不确定条件下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效率耗散.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消费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实证分析了中国及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消费效应。研究表明: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市场的拓展至关重要;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在不断的升级和优化;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  相似文献   

7.
张杰 《统计研究》2016,33(3):72-79
本文利用改进的APG模型框架对中国各省份地区制造业部门生产效率增长进行分解和测算,并针对导致中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主要的发现是:技术效率和企业净进入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而要素配置效率对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增长的贡献非常有限,由此验证要素市场的发展滞后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内在因素。进一步的检验发现是,地方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干预是造成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动因,这种干预效应总体上呈现倒U型关系。更为细致的分解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于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效应呈倒U型关系,而对劳动要素配置效率呈U型关系。这些检验结果均证明,全面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导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对微观经济部门的扭曲性影响,是维持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了5个维度19项指标权重,综合评价了2011—2017年31个省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7年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表现出东部高于中、西部的区域特征;从整体来看,农村公共品供给有助于城乡差距的缩小;就区域而言,农村公共品供给对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对东部地区城乡差距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农村公共品供给数量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正效应具有边际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出的效率与规模——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1978~2004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政府财政支出的数据,对中国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利用Barro定律及Karras实证方法估计中国政府的政府支出的生产效率及最优规模。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了真实GDP、实际政府支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政府财政支出是具有生产性的且政府最优规模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8.2%(±3%);中国经济增长是政府规模增长的Granger原因,实证结论支持了瓦格纳定律。  相似文献   

10.
王德祥  李建军 《统计研究》2008,25(12):15-21
 本文在构建地方公共品最优供给模型基础上,运用湖北省县级和地市级面板数据就人口规模、“省直管县”对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基于Bordherding-Deacon常弹性拥挤函数的模型比较有效的刻画了地方公共品的供给;地市和县人口增加产生的“规模效应”大于“拥挤效应”;在县级公共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正,价格机制在县域公共品供给中是失灵的,而在地市级价格弹性为负,价格机制发挥着一定作用;无论地市级还是县级,公共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都大于1而富有弹性,符合“瓦格纳法则”;上级财政补助在改善地方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支燕 《统计研究》2013,30(2):64-72
 在碳约束时代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发展的要求下,探索兼顾发展与控制的平衡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构造了一个引入随机边界分析的STIRPAT模型,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研究政府能力和碳管制效率对控制碳排放的影响作用。研究结论显示,过去10多年来,各国的碳管制效率并没有太大的改进,且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还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表明各国在探索提升碳管制效率以及有效控制碳排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碳管制效率总体上位居世界前列,超过了美国和欧盟,但低于日本,碳管制领域的法制力度和政府效率是影响中国碳管制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加强政府能力将有助于提升碳管制效率,进而促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2.
高学历劳动力就业困境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昊  陈哲 《统计研究》2015,32(4):77-84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有限理性企业试错性筛选的动态微观劳动力市场模型,引入政府就业目标与企业最优化利润路径之间的矛盾,考察它们对高学历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本文模型认为为了达到实现政府就业目标的要求,企业在招聘劳动力时只能偏离最优化路径而选择进行“试错性筛选”,从而降低其对高学历劳动力的招聘力度。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自然工具变量法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政府的先验线性目标(与经济增长率成比例的就业目标)还是后验非线性目标(当地国有企业就业规模),都抑制了大专及以上学历劳动力的就业规模,表明政府制定就业目标将会造成高学历劳动力就业萎缩,需要采用更为合理的方式在不损害就业学历公平的前提下,保障劳动力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3.
李强 《统计研究》2012,29(8):3-7
统计调查制度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和规范。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从内容上讲,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标准体系、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和统计调查制度管理体系。文章首先就新中国政府统计成立60年以来我国上述五个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然后就我国政府统计调查制度的主要特点及推行中获得的有益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现行统计调查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2005-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政府竞争是否是当下我国环境质量恶化的原因,同时进一步研究财政分权框架下的政府竞争与环境质量的内在联系,检验政府竞争以及政府竞争通过分权通道对中国省际环境质量的传导机制。创新性地提出单位污染“政府处理”这一概念,通过广义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发现政府竞争对不同类型的环境恶化的作用机制不同。政府竞争倾向于加剧全国性和外溢性的环境问题,倾向于改善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同时,透过分权通道,政府竞争的作用被削弱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并没有那么明显。可以说,政府竞争是当前政府治理环境不力、环境质量恶化的直接原因之一。根据以上结论,本文给出了采取市场化环境污染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们利用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宏观和动态的视角,对我国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说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动态分析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对自身的冲击产生持续响应,居民消费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惯性”特征;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对消费的短期冲击是正向的,居民消费对二者的中长期响应均为负;通货膨胀和政府支出对消费的冲击持续为负,其他因素对居民消费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各不相同,而居民消费对它们冲击的响应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方差分解的结果说明,消费自身的波动是我国居民消费变异的主要原因,经济增长、贸易条件、政府支出、经常帐户余额对居民消费波动的贡献要高于其他因素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探究政府支持度通过要素禀赋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对提高中国能源效率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规模报酬不变的投入导向型超效率DEA方法测算2007—2016年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绿色视角下以要素禀赋结构作为中间途径的政府支持度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以要素禀赋结构为转换变量,政府支持度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始终为正,但正效应递减。当要素禀赋结构值低于门槛值9.9324时,转换函数g(KLit;γ,c)→0,说明地区发展过程中资本、技术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此时发挥政府对要素禀赋结构的调节作用,对能源效率有正影响,且弹性系数趋于0.0747。当要素禀赋结构值高于门槛值9.9324时,转换函数g(KLit;γ,c)→1,说明地区发展过程中资本、技术发挥主要作用时,政府支持度与能源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弹性系数趋于0.0523。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在要素禀赋结构的作用下,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始终为正,但正效应递减。因此,为充分发挥政府支持度对能源效率的积极作用,对要素禀赋结构存在差异的地区应当差别对待,调整政府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张仲芳 《统计研究》2008,25(4):16-19
本文研究了国内和国际上政府卫生支出测算口径和方法体系的异同,指出在进行政府卫生支出的国际比较时,需注意国内外测算口径存在的差异。OECD口径下政府卫生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表明,中国政府卫生支出总体水平较低,医疗卫生的公共筹资力度不足。必须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建立和完善健康保障制度,强化政府在卫生筹资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SFA模型利用超越对数函数估算了中国各省市区和三大区域历年的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研究发现,东中西部的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劳动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区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8-2007年间,东部的TFP增长率最高,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以上研究表明,TFP是造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效率和国家增加对中西部的投资可以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9.
就中国居住建筑中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良好发展前景,以中国15个城市的自然条件及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为背景,采用SAM、COBRA和MATLAB软件为研究工具,以外部性理论与合作博弈论作为理论支撑,对中国居住建筑分布式光伏系统进行费用分摊分析。结果表明,国家补贴不足以使居民获得合理收益,地方补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分布式光伏在该地区的发展水平。中国部分地区地方补贴额度不足,居民电价过低和电网公司难以获得补贴都导致各参与主体对投资分布式光伏的积极性不高,分布式光伏在中国发展速度低于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