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杨雨 《云梦学刊》2002,23(5):59-61
温庭筠的诗词创作实践清晰地展示了晚唐由诗入词的线索与途径 ;作为唐代第一个“专力于词”的文人 ,温庭筠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畛域 ,不仅是晚唐艳情诗坛的重要诗人 ,更以他的艳词创作直接开启了晚唐五代香艳的词风 ,并且奠定了词以婉约为正宗、词为艳科的正统地位。温庭筠的功绩就在于将中国文人诗歌的接力棒从诗传递给了词 ,开启了宋朝一代文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唐宋艳情词集中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女性世界 ,它们采用多角度多层面的审视方法 ,从女性的容貌、体态、服饰和技艺诸方面描绘了女性的美 ,形成了继“宫体诗”之后的第二个表现女性美的高潮。而且 ,唐宋艳情词给女性美注入了新的活力 ,带来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过元琛 《理论界》2010,(3):126-127
晚唐诗歌创作与此前诗歌创作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于爱情题材成为诗人们大力抒写的内容。李商隐无疑是晚唐爱情诗的突出代表,而与他并称"温、李"的温庭筠则开晚唐艳情词之风气。温、李二人在诗的创作上具有相似性,而温庭筠的词与李商隐的诗在艺术上实则也有相通之处。本文拟从对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和温庭筠爱情词的比较来看一看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和后者对前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7,(6)
《花间集》中,出现南方地名的词作达九十余首,涉及南方地名一百三十余个。词作者通过对地名艳情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使用、有意识地将地名的艳情色彩转嫁于无情之物,以及把开发不久的"处女地"作为艳情故事的发生场所等方式,赋予了南方地名浓厚的艳情色彩,凸显了南方形象的阴柔面。而作为一部词的总集,花间词南方地名的艳情色彩与编辑过程中的选择意识或不无关系,在与吴声、西曲的比照和有意识超越的前提下,编者或许刻意选择与前者题材、地理背景相似的部分词作,导致艳情地名在《花间集》中的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5.
杜牧的艳情诗以男女之情为中心,跟其它高雅题材内容融合,能够俗不伤雅英国议会议员,雅不避俗,达到一种雅俗共赏的境界.词体文学作为艳科,正是源自于它俗艳婉约的风格.而词的雅化也必然带来词体风格的转变,即在香软靡艳的婉约词风基础上,向俊逸雄肆的豪放词风转型.  相似文献   

6.
<全宋词>中近80首的士大夫寄内词,真实地再现了宋代士大夫夫妻生活的原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宋时期士大夫寄内词与赠妓词一样,绝大部分皆有艳情化的倾向,这主要体现在对妻子容貌服妆、形体情态、歌舞琴技、云雨情事四个方面的叙写上.  相似文献   

7.
晚唐时代,文人心态内敛,艳情题材增多,诗歌中产生了细美幽约之作,这种细美幽约的风格更适于在词中表达.在温庭筠之前,李贺、杜牧、李商隐的作品中已出现了词化特征,至温庭筠诗中,尤其是其乐府诗中,在造境、题材、语言、词境上也出现了明显词化倾向.温庭筠将作诗之法引入作词中,并首次大力作词,遂大启词端.  相似文献   

8.
人品与词品论肇端于苏轼所倡导的诗化词论,中经南宋、明、清初几个时期的不断丰富发展,成熟于清代中后期,主要包括人品与词品的一致与悖离两大方面。艳情词与代言体词作从不同侧面使这一论题呈现出比传统诗文批评更为复杂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留存至今的词作只有五首,但在词史上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词为"艳科",在初始阶段受儒家文学创作观念的压制,创作十分萧条.到了晚唐五代,道德评价体系崩溃,社会享乐成风,歌词创作走向繁荣,出现"花间"、"南唐"两大流派.入宋以后.道德评价体系重建,歌词创作尽量避开艳情,词坛再度萧条.宋真宗后期,适宜歌词创作的北宋享乐之风已经形成.范仲淹歌词创作就以这样的社会、文学风气转移为背景.范仲淹<渔家傲>咏边塞、<剔银灯>咏史、<定风波>咏景,题材宽泛,与艳情无关,与北宋前期词坛的创作风气合拍,表现了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坛衰变的一个过程.然而,其<苏幕遮>借乡思写恋情,已经表现出向艳情题材的转移.<御街行>更是直接写男女恋情相思,题材上已经回到"花间"的传统上来,预示着宋词创作繁荣期的到来.范仲淹以道德领袖人物从事艳词创作,悄悄地改变着时人的文学创作观念,成为词史上一位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10.
论韦庄词与"以诗为词"的源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诗为词"是我国古代词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我国古代文人词的诗化进程中,诗化倾向表现得最早,而又对后世文人以诗为词的诗化进程影响巨大者,当是晚唐词人韦庄.在我国古代文人以诗为词的诗化变革的历史源头上,韦庄无疑是一位最早而又影响较大的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11.
郑群 《殷都学刊》2006,(4):52-54
《诗经·国风》和南朝乐府民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它们的繁荣说明古老的中国也曾经有过发达的情诗。它们相隔千年,在以爱情、女性为主题的共性下,从社会背景到文体风格等也存在着诸多盖异。  相似文献   

12.
以爱情中的情感的发展历程为视角,通过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古代文学中一描写爱情的诗歌对比分析,展现了一幅风格迥异又纵横交错的爱情世界的全景图.研究发现中英古诗中都包含大量讴歌爱情的激情诗句,但由于作者彼此情感经历的不同、中西文化差异等因素使二者在内容与形式的表述上各放异彩.  相似文献   

13.
朱淑真诗词爱情心态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淑真是宋代女性文坛继李清照之后又一颇有成就和个性的女诗人,她的爱情诗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又由于她一生受情婚姻的不得意,诗词中又颇多怨恨之语,流露着她在生命中的真切体验。天真烂漫,情窦初开的少女朱淑真在诗词中表达着她对爱情的幻想和憧憬,同样也在诗词中发泄其对不幸婚姻的苦闷和郁怨,最终在弧寂和绝望中抱恨而死,从她的诗词创作中可以触摸到一个闺阁女子一生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4.
李渔擅长写艳词,《耐歌词》中艳词居多。或状女性态度衣饰,或述艳遇与艳情,或写思妇性苦闷,或用艳语暗示性行为;通俗中不乏雅致,秾丽中稍涉淫亵;艺术上趋于曲化和戏剧化,在清初词坛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哈代的爱情诗与死亡诗,是其诗歌创作中最富有自我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的部分,也是最有创新意义、最有价值的部分。其爱情诗,从表面上看,对抒发美好爱情理想的常见模式有所颠覆,而其实质,则是在更为真实的层面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呼唤,追求爱情价值与意义的回归。死亡诗则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其独特的死亡观--把死亡视为“永恒的休息”。哈代的死亡观映照出他的存在观,其存在观可以用负重精神来概括。  相似文献   

16.
殷商地域文化与《诗经》恋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以郑、卫、陈三地的民歌在表现男女恋情方面最为大胆泼辣,热情奔放.三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发达的工商业经济是其别具一格的情诗之所以产生的外部原因,三国所代表的殷商部族文化传统和风俗则是这一独特文学现象所以产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雪莱的诗歌,主要集中在三个主题上社会、自然、人生.雪莱的政治诗歌使他成为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而他的关于自然的诗歌,又使他成为英国浪漫之歌中最响亮的一个音符.在以人为主题的诗歌中,他赞颂了纯洁的爱情,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奥秘.雪莱诗的这三个主题,使他成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抒情诗人.  相似文献   

18.
藏族爱情叙事诗展现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本文通过对叙事诗中传达天葬信息的民俗素、民俗链等民俗单位的分析,阐述其中印证的天葬习俗。  相似文献   

19.
本文精选了艾米莉.迪金森的几首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