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作家是当前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队伍的主力军。当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焦点一是表现民族文化传统、民族生活习惯和现代性、和当代现实生活的冲突,二是宏大叙事的民族民间化,三是对底层边缘人物的励志书写,四是表现生态主题。 相似文献
2.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
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规模宏大的民族史诗,但在《诗经·大雅》里面保存了一部分反映周人生活的诗篇。主要有《生民》《公刘》、《锦》、《皇矣》、《大明》等。它们大体上是根据当时流传下来的神话和传说写定,基本上属于史 相似文献
3.
常智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4)
本文认为《神曲》主要阐述了但丁的民族得救理论。但丁针对意大利的严重分裂和意大利人民族意识的虚无,在《神曲》中努力张扬“整体意大利”和“意大利人得救”的概念,把培养意大利人的民族意识,特别是企盼意大利人得救作为他的基本内核,并将其深蕴于政治、宗教、哲学观,从而构成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4.
5.
张连举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2):39-43
在《诗经·大雅》里保存了一部分刻画周民族开国祖先的诗篇 ,主要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它们大体上是根据当时流传下来的神话和传说写定的 ,基本上属于史诗性质。这组古老的诗篇 ,记载了我们的祖先周人发祥和创业的历史 ,歌颂了周民族沿黄河流域开疆拓土、建立家园的光辉事迹。透过这些史诗 ,我们不难看到周民族坚韧不拔、立志进取的开拓风貌与吃苦耐劳、安土重迁的务实品格 ,也不难看出周民族不尚暴力、绝少冒险、为主德政的明德精神。可以说 ,周民族的这些精神特质日移默化、濡染传袭 ,至今依然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6.
聂兰敏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3):105-107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 ,他的传世名作《历史》记载了当时希腊人所知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内容 ,史学家称它为第一部世界通史。他认为希腊人的风俗习惯具有差异性、相似性、可变性和传承性的观点 ,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6,(5):105-108
蜀道是沟通关中地区与巴蜀地区的咽喉要道,是北出蜀地的交通命脉.三国乃动乱之世,魏蜀对峙下的蜀道在频繁的征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蜀道的兴废与中国历史的走向紧密相连.通过蜀道,中国历史出现了转机,向华夏之一统再一次迈进. 相似文献
8.
海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德国在二次大战后分裂了四十多年。1990年8月31日,两德签订了《两德统一条约》,规定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分别以六个新联邦州(以下简称新州)的身份按《基本法》第23条的规定加入联邦德国,从而从法律上完成了德国的重新统一。 相似文献
9.
费赫夫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61-66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虽然是强权政治的产物,但它在客观上为防止核扩散起着积极作用,是核不扩散体制的基石。该条约经历了许多严峻的考验,当今也面临不少的挑战,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未来还是美好的。为了实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目标,今后更应关注核裁军和无核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只有这样,无核世界的美好愿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王船山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其社会历史观亦有不少进步的合理的因素。但是,由于他所处的特定时代及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其民族观却表现为严重的大汉族主义的种族偏见。本文仅就王船山的《读通鉴论》,对其民族观进行初步剖析。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是汉民族同其他少数民族经过长期政治(包括战争)、经济、文化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各个民族不论大小,对这个大家庭的形成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由于地理和历史条件的不同,他们的人口有多有少,社会发展有快有慢,汉族才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主体。我国历史上有过几次民族大 相似文献
11.
李国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0,(1)
汉维民族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很远。大约在汉史上的殷商时代,即已随不绝如缕的移民,扩散北上,直到了叶尼赛河上、中游,安加拉河流域及米努辛斯基盆地一带。苏联考古工作者在乌衣巴特地区的坟冢里,曾掘出一个残破的瓦罐,上有一组双钩的符号: 根据周连宽教授的解释,这组图纹从左 相似文献
12.
在对"神话"与"历史"的双重反思与参照下,华夏文明的历史叙事有其独特的发生形式,它们不仅受神话思维的支配,而且呈现出与所谓神话"历史化"不同的"神话历史"特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理解<春秋>的性质与特征,论证有关神话与历史对立与分道扬镳的观点,不但有助于解释中国文化基因,而且会造成新的遮蔽;重新理解神话概念的穿透性和生成性,是重新进入中国式神话历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穆天子传>真实性问题需要在两个层面上讨论,即:<穆天子传>所记穆王西巡之事的真实性与<穆天子传>为西周史录的真实性.笔者倾向于认为<穆天子传>是以周穆史官的记叙为基础,至于它的完善、定型则有可能是稍后的事情.当然,在近两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仍难免存在文本的缺失错讹与删改的现象.而其真幻结合的叙事特征完全符合"神话历史"的逻辑.在新史学语境中对<穆天子传>的再认识,需要对其文本背后的玉文化背景的真实性的认识为基础.<穆天子传>研究的深入需要新的视野和方法的介入. 相似文献
14.
王火炬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但能给时人提供全面理解事物的信息,而且还应该能给后人留下可供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新闻作品的历史价值,决定了它持久的生命力。半个多世纪以来,斯诺的《西行漫记》之所以始终为人们所重视和钟爱,就在于它做到了新闻与历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骆啸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刘知几的《史通》成书后,立即得到他的知己、当时的名流学者徐坚、朱敬则等数人的推崇。徐坚赞叹说:“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新唐书·刘知几传》)但是,由于《史通》批判了包括经书在内的以往一切史书中的谬误和各种神道邪说,体现了某些朴素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触及了封建当权者藉以维护其腐朽统治的理论基础,动摇了他们当时的神权统治,从而开展了一场保书和毁书的尖锐斗争。刘知几在这场斗争中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他说: 相似文献
16.
周晓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1-14
以《窦娥冤》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古典悲剧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传统文化的伦理特质和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机制深刻地影响着戏曲作家的创作动机,规范着他们的创作手法,从立意到构思再到艺术表现,中国古典悲剧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找到民族文化精神打下的烙印。 相似文献
17.
李竹青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扩大,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步发展起来。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几十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少国家和地区按照这个规律,敞开大门,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利用国际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发展自己的经济。越是经济 相似文献
18.
李鹏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4):88-94
马基雅维利因《君主论》而享有盛誉,然而该书历来备受争议。有人认为该书把政治研究从伦理中解放了出来,用经验研究取代了规范研究,具有充分的科学精神,所以马基雅维利是政治科学之父。另外,《君主论》中的爱国情怀突破了意大利一国的疆界而具有近乎普遍的意义,昭示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发端。对此,许多论者持反对意见,针锋相对地指出,《君主论》是专制主义的御用秘籍,它对道德的蔑视是毒化政治研究的开始,马基雅维利主义必须被唾弃。 相似文献
19.
何世昆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4):58-6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斗争成果和新建政权的国家性质,是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的直接纪录.以往一些评论或者由于划定历史时间的差错,或者把"史"与"论"混淆起来,模糊了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地位. 相似文献
20.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贫困问题较为突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不仅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其中,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下,就业人口总体素质不容乐观的状况加剧了就业的难度,不能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及经济技术结构转变的新要求,这也为能产生经济社会价值的成人教育提出了新课题。本文从劳动就业状况入手,重点探讨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实施措施,以期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