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百多年前的美国独立日,一个叫梭罗的美国人住进了一个叫瓦尔登湖的地方.这一住就是两年零两个月.也就在那些日子里,梭罗开始了他的<瓦尔登湖>一书的写作.与这个叫瓦尔登湖的地方一样,他的写作是美丽而睿智的. 相似文献
2.
孙霄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18-124
基督教文化奠定了《瓦尔登湖》的精神结构与话语系统。梭罗采取了不同于教会所宣讲的修行方式,那就是以看似世俗的方式不断体验、感受和接近神圣,这使他的神圣性体验超越了教会,超越了同时代的宗教工作者。对死亡的关注和罪恶的反思,是梭罗的基督教文化精神的充分体现,其深广而执着的救赎意识更是将这种文化精神推向了极致。在梭罗看来,一个把握了基督教文化精神的人,在世俗社会中同样可以复活并获得新生,世俗社会亦将变成天堂。梭罗的生命之旅也就是朝圣之旅,其散文巨著《瓦尔登湖》只是朝圣路上发回的报告。 相似文献
3.
梭罗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生态伦理思想家之一,其多部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文章以《瓦尔登湖》为例,深入探讨了作品中生态伦理思想的形成及内容,阐释了生态伦理思想的生存智慧,最后对梭罗《瓦尔登湖》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启示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瓦尔登湖》和《庄子》分别是梭罗和庄子的代表作。二者在自然观、人生观、政治观,甚至文学表现手法上都存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二者都使用了含义玄奥的寓言,他们崇尚天人合一,要求回归自然;反对人为物欲,追求精神独立;主张无为而治,渴求个人自由。通过《瓦尔登湖》与《庄子》的比较研究,可见酷爱东方哲学的梭罗深受《庄子》道家思想的影响,《庄子》哲学思想成为梭罗思想的源泉和文学创作的题材。 相似文献
5.
题记: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具有超验主义的文学创作者。梭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梭罗创作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超验主义,还能够在其作品中同时体现出西欧浪漫主义文学以及东方哲学的特色风格。《瓦尔登湖》是梭罗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散文集,这部作品不仅能够体现出梭罗个人的文学创作风格,还能够从中了解到梭罗自身所持有的对于文学创作的价值观念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对于中国当代生态散文的发展具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影响了苇岸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并反映到了其散文创作之中,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回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初状态、简朴生活观以及自然与人的有机性与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卫婉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2):152-153
19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哲学家、诗人梭罗在其名作《瓦尔登湖》中,表现出亲近自然、追求简单质朴的生活、崇尚平等自由的超验主义思想。根据他在湖畔小屋那清净、超然、纯粹的环境里对人生价值的感悟,他的超验主义思想为以平等、自由、人权、独立为核心的当代“美国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边城》和《瓦尔登湖》中,沈从文和梭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水气氤氲的世界。在这里,水不仅仅是其创作的背景和源泉,也是作家认识世界、礼赞自然和思索生命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原型意象,是其作品的灵魂。因此,探究作家创作同水的关系以及他们笔下水的意象与表现,是解读其作品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学术责任与社会信任--《学术责任》阅读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腐败的丑闻不绝于耳的时候,读唐纳德·肯尼迪的《学术责任》(唐纳德·肯尼迪著:《学术责任》,新华出版社2002年出版)一书,会有更深的感受。唐纳德·肯尼迪曾经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对大学的内在缺陷做出了深刻的检讨和反思。唐纳德·肯尼迪发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社会对大学的批判具有很大盲目性,作为公共空间的大学实质上成为了一个封闭的暗箱,大学不善于向社会解释自己的规则和价值取向,从而给自己留有余地。围墙不仅是对学术自由的一种保护,而且也是学术责任的一种提示。大学拒斥与社会的过多交流和世俗评价是必要… 相似文献
11.
葛红兵的《沙床》是一部深刻思考人类终极命运和揭示后现代语境下知识分子的心灵无所依傍的小说。对存在与虚无的质疑,对爱情和病苦的直面,对天地万物的审视和谛听,对生命和青春流逝的悲情和无奈,对孤独和隔膜的探寻和反诘,使得这部小说在世纪末情绪的总体氛围中呈现出卓尔不群的人文光辉,透过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的表象,超越声色犬马和醉生梦死的浅层, 相似文献
12.
13.
14.
20世纪末,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名的新上帝,出现于“资本拜物教”的新教义中。“科学技术”被神化为主宰人间事物和人类命运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它是一个绝对。国力的强弱、民生的贫富,都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关照。而拥有创新性技术“知识产权”的人,理所当然地可以用这权利所产生的力,富于他人,控制他人。至于那些“弱势群体”、那些出卖劳动力的脑力体力劳动者、那些失业下岗者、那些土里刨食的农夫村妇,之所以贫穷、之所以要服从“强势群体”的控制,就在于他们没有或少有科学技术,或者说是由于不信仰“拜科学技术教”所致。对“拜… 相似文献
15.
一、引子: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权力是社会建立和维持秩序所不可缺少的。然而作为一种可以支配、控制他人和社会资源甚至可以使人屈从的力量,权力,尤其是产生自管理社会之需要的国家权力,本质上具有专横性、扩张性以及潜在或显在的强暴性。但恰恰也因为权力的这种本性,它历来就是那些权欲旺盛的人激烈角逐的对象。无论权力角逐者以多么崇高的目的———譬如说“行善”———为自己的权欲辩解,可事实真相正如《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的作者斯科特·戈登所揭露的,对权力的渴望并非渴望有行善… 相似文献
16.
清乾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赵翼在代表作《廿二史札记》中,从历史上的封建皇权角度出发,指出宦官、外戚、权臣等是威胁皇权、引起重大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而皇帝的个人素质则是保证皇权能否稳定的关键。赵翼主张君主集权,但对不受约束的皇权深怀警惕,故又提出了规范、限制皇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老子道的思想体系的主轴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以一种超越常识、超越经验的方式来理解《老子》道的“无为”而“无不为”,更能领略《老子》的精神与道家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梭罗的《瓦尔登湖》具有很深的中国先秦经典情结。在其著作中或明引,或间引,或暗引,引用自如,方式灵活,契合自洽,体现了真、善、美的高度完美的有机结合。引用经典,不仅丰富了文化意蕴,提升了思想境界,而且更是彰显了西方学者酷爱中国先秦圣哲经典好学精神与宏阔视野,由此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生态格局中,《瓦尔登湖》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引用中国先秦圣哲经典精神的成功典范,更具有学术价值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今译:道的运动是反复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本章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却不妨说是老子思想的要领.老子常常以先知的口吻开口说话,他的话言简意赅,玄妙莫测.对于这两句话的解释,从来是各执一辞,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