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智慧是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宝贵成果,其不仅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也在生态文明层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出发,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系统论证和科学回答,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生态文明理论和西式现代化道路,在现实的实践领域实现了二者的逻辑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一科学思想指导下开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在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面临的生态问题的同时,更是立足于“全人类共同利益”提出了解决全球性生态问题的中国方案,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和任务。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诞生,既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又发展创新了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既来源于改革开放思想理论的实践,又发展和创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马克思主义原创性问题的研究,主要不在于学理性论证,而在于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并在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原创性贡献中,揭示其推动未来中国实践和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发展,是其理论本身的要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之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近十年实践,造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其理论原点到整体思想的结合,可以观察马克思主义原创性的广阔视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因而必将在走向21世纪的世界大变局和中国新征程中,赢得“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理论维度,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生发,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价值诉求,承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并以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为支援背景,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论证方式和思想力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主题,是我们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枢纽和准确区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判断、理论判断的重要尺度,也是我们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误解、曲解的重要方法。马克思恩格斯着力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论证,列宁则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思想重心从理论论证转向经验探讨、从论述“革命的经验”转向做出“革命的经验”、从世界革命转向一国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支柱,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运用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历史过程,就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导引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检验、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6.
实现政治和谐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向往的政治理想,他们著书立说,对政治和谐及其建立进行充分的论证,并设计方案、展开实验;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政治和谐提到理论高度,列宁则将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建设付诸实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探索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谐之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谐"观及所蕴含的政治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民生为本位的现代化,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民生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华优秀传统民生思想为文化根基,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建设经验为思想基础,借鉴西方大国民生经验教训而形成发展起来的理论,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历史底蕴。人民当家作主的民生政治理论、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民生经济理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民生文化理论、和谐稳定的民生社会理论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生生态理论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理论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内容。基于“民生”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蕴含的民生思想进行理论阐释,研究分析其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根基、把握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样态,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民生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乡村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农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乡村生态振兴的提出并非无的放矢,其背后有着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从理论逻辑分析,乡村生态振兴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从历史逻辑分析,其扎根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乡村生态建设的探索实践;从价值逻辑分析,其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民生价值和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它不仅否定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模式,而且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正向着民本主义跃迁。以和谐作为总特征的现代化理论科学发展观,不仅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现代化的发展,而且对当代世界和谐现代化的建设与和谐世界的创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扎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土壤发展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和谐观是一种从政治推及道德的和谐观。它包括党内政治思想和谐、群众内部政治思想和谐、党群政治思想和谐和党际政治思想和谐。实现党内思想和谐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开展整风运动为途径。实现群众内部、党群、党际政治思想和谐则以文化改造为途径。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和谐观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中国政治思想建设仍有价值,但也存在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不仅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为此科学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意蕴、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至关重要。从理论逻辑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自信,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就现实逻辑而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反思了三大文明古国消亡的历史教训,克服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内在局限,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也是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应有之义。只有科学而全面地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内涵,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不断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新阶段和新高度。  相似文献   

13.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范式,把握其规律性;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内容,把握其科学性;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要求,把握其实践性。这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前沿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90年奋斗,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我们必须历史地、全面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和中国,为开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阶段、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它对振兴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性事业、对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对加强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均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借鉴历史中国促进当代中国进步的客观要求,超越传统模式推动中国道路创新的内在需要,了解昨日世界推动今日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大历史观的生成必然。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历史是什么,如何看待历史,如何发挥历史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判断,形成了以劳动发展史为基础的历史本体论,以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的历史认识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价值论这一当代中国的历史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大历史观以广阔宏大的理论视野将历史中国、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有效地联结起来,刻画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完整历史画卷,从理论逻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中国化,从实践逻辑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强大的历史依据,从时代逻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智慧。以问题导向,文本诠释,价值重塑为面向,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大历史观的生成必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历史背景下取得的最新理论发展,它不同于在斯大林体制下形成的基于意识形态对立的绝对对抗论,又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具有本质的区别。其内在包含着双重历史任务,一是在不打破现存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体系框架的前提下推动人类世界历史进程继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具有更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其最终目标旨在推动人类历史走向真正的世界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建设经验、现代化建设经验、执政能力建设经验、干部队伍建设经验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集中体现。其现实意义在于:要求我们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结合起来;将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结合起来;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将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以批判性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其思想文化遗产之所以至今还为人们所探讨和研究,不仅仅因为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传统,而且也暗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文化理念。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思维轨迹表明,其蕴含的和谐思想元素经历了从小到大、从隐蔽曲折到不断彰显的过程。该学派晚期代表人物认为,在现代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有机联系,生活世界与技术化的制度世界的相互沟通,以达到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群际和谐、人际和谐和个体身心和谐。这些思想对与资本主义共处同一时代的社会主义来说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启迪意义,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共产党宣言>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的源头之活水.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互动的进程."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俄国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国共产党人乃至世界共产党人长期苦苦求索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地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这样的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党的理论、特别是执政党的理论的伟大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自共产主义者同盟诞生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传脉的最新成果.在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从低潮中奋起、振兴的征途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充分地显示出来,必将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