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轼凤翔时期杂记散文的思想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凤翔时期创作了30余篇散文,其中3篇杂记类散文的创作个性尤为明显。从这些散文中可以发现此一时期的苏轼,不但心系民生、心怀天下,而且已经有了对世事盛衰无常的认识和思考。这是苏轼思想形成、发展的起点,对中年苏轼的文学创作、思想性格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苏轼在凤翔的诗歌创作,依据其主题可分为写景记行、咏史咏物、手足情深、寄简赠答四大类。凤翔诗在形式上以五古、七古见长。在艺术表现上,凤翔诗一方面沿袭南行诗的创作特色,另一方面,表现出进一步向苏诗整体艺术特色的掘进,强化了“以文为诗”、“以才学入诗”的艺术特色,进一步表现出豪放旷达之气,呈现出苏诗内容多歌咏自然景物,同时融入生命思索、个人情思的基本面貌,是苏诗形成期的全面发展阶段。苏轼凤翔诗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反映出其初入仕便于“出”与“入”上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3.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可谓"雄视百代",其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自成一体,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陶诗》是苏轼晚年贬谪期间艺术创作的精华,体现了苏轼仕与隐的思想。《和陶诗》标志着苏轼的创作风格由豪放恣肆转向冲淡平和。在对陶渊明诗歌继承、创新和传播方面,苏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轼凤翔诗作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早年就因出众的才华和独特的政见步入仕途。而他的第一任供职便是凤翔府签书判官,在大约四年(1061—1065)的任职期间,他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其中仅诗歌就有一百四十余首,虽然这些作品不能概括他的整个创作风貌,但对了解他在凤翔期间的生活情趣和创作意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杭州词是苏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苏轼在熙宁和元时期两次出仕杭州,其词作都具有清丽毓秀的特色,不同于其他时期的苏词。而两个时期的杭州词也各有其特点:熙宁时期属词创作的早期,承袭婉约词风,但高出人表,且题材上大有开拓,自有其独特价值。元祐时期则在艺术表现上日趋成熟,风格多变,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6.
苏轼在任职凤翔期间创作了138首诗歌,其中写景记游诗比重较大。这些诗歌描绘了关中西部的锦绣河山,表达了苏轼对关中西府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苏轼反对暴政、关心民瘼的仁政思想以及苏轼淡薄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追求,具有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文化意蕴。在艺术上突破了此前诗歌的局限,采用了以文为诗的创作手法,呈现出豪放清雄的风格特征,形成了苏轼写景记游诗特有的结构模式,表现出了更为成熟的艺术技巧,奠定了此后苏轼写景记游类诗歌创作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7.
凤翔位于关中西部的渭河流域,是周秦的发详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摇篮。这里文物荟萃,古迹众多,令人叹为观止。苏轼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12月14日到凤翔任签书判官,凤翔地区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使他赞叹不已。作为一个有优秀文化素养和艺术气质的诗人,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之火点燃了他心中的诗情,短短几个月中,便写出了八首诗来咏歌凤翔八种文物遗迹,题名为《凤翔八观》。本文试就《凤翔八观》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陶渊明从出仕到归田,专家在编年谱时,都认为陶公在州召主簿不就后,即在家闲居数年,等待第二次出仕.今择其影响大者九家予以介绍.1、邓安生《陶渊明年谱》太元二十年乙未,二十七岁.是陶渊明始仕之年,不久,自解归.隆安二年戊戌,三十岁.  相似文献   

9.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散文作品中有一部分是议论历史人物是非功过的史论。这些文章所选的人物多具有重大历史影响 ,文章借古人事以言当世之过 ,立意新颖 ,发前人之所未发 ,具有较高的文学成就。这些散文是作者接受唐人散文的影响和师辈们的影响 ,结合自己的人生体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轼,在人口思想上也有其独到的见解。隋唐以来,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我国南方的人口渐渐增多,江南地区成为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据《文献通考·户口考》记载,元丰三年(公元一○八○年)全国共有户数14,852,684,其中东南和四川的户数为9,852,016,约占三分之二。从州郡的户口密度来看,  相似文献   

11.
苏轼文艺理论批评和创作思想的核心郑荣基宋代是一个谈“理”成风的时代,哲学的尚“理”自然也反映到文艺中来。苏轼就是一位热衷于“理”的文艺家。“理”贯串着苏轼的整个哲学思想、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是其文艺理论批评和创作思想的核心。不过,苏轼论“理”,并不同...  相似文献   

12.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坎坷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纵观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词赋之作,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思想变化的复杂性。儒、佛、道各家思想对他都有吸引力。本文试图简要分析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变化及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苏轼对水利事业的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在长期的治水过程中,他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水利知识,形成了自己的水利思想。正确的水利思想是苏轼历次治水实践都能取得较好成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一生坎坷,仕途多艰。在其出任地方官吏期间,主持和参与了一系列救荒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救荒思想。他加强国家调控,以解决国家财政制度与地方救荒间存在的矛盾;明确责权,健全救荒的行政程序和监督机制。尤其是灾前管理和灾害预警思想最具前瞻性和科学价值,为后世的灾害管理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人们谈及苏轼的思想,通常谈的是他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兼以佛道思想的渗透、从而形成他既矛盾而又统一的思想体系。却很少注意到其中尚有与他身分不符而与兵家思想不谋而合的军事思想的成分。翻阅苏轼所作的一些策论、奏章乃至诗词,是可以看到这一点的。他  相似文献   

16.
17.
苏轼政治思想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不少文学史和研究苏轼的文章,都认为苏轼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从进步到保守再到进步的转变,其根据是:苏轼在宋仁宗时积极主张改革,但到神宗时,却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神宗死后,又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积极“维护某些新法”;并且认为这种“转变”是由于他政治地位的升降.反映了经济地位不稳定的中小地主阶级的立场。这是不符合苏拭的思想和历史实际的,在理论上也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8.
苏轼面临坎坷曲折的仕途遭遇,没有沉沦,在各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是积极进取的"兼济天下"儒家思想和"超然物外"的"超然"思想影响了他,使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并取得文学创作上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他对自然科学非常感兴趣,对于科学技术的关注、了解颇多。从科技史的角度探讨了苏轼的宇宙生成思想、医学思想和成就、农学思想,以及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有影响的作家。由于他的思想比较复杂,所以对他的评价一直是众说纷纭的。在“四人邦”大搞文化专制的时候,用所谓“儒法斗争”的公式概括一切领域的问题,一些“邦用学者”说苏轼是“两面派”,是“投机派”,于是苏轼的面目更加不清楚了。如何运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正确评价苏轼的思想及其文学成就,是我们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肃清“四人邦”流毒的一项课题。下面谈谈我们浅薄的看法,供同志们讨论,希同志们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