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郗吉堂 《河北学刊》2004,24(3):192-194
黄绮卓越的书法艺术表现在,他把千余年来被禁锢于冰冷线条中的书法之象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人的自由审美精神的显现形式。其书法形象就其本体意义而言是意象造型,即在形象思维作用下激活汉字中象的意味,实现审美。黄绮书法对形式要求特别强烈,其书法的结构性线条实现了线与象的统一,使对书法的审美自觉地集中于书法形式自身。由于形式承载着巨大的审美信息,黄绮书法极重视形式感因素的对立统一,阳刚美与阴柔美既各有明显特征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这使审美书法获得了最充分的审美品格,也使审美书法获得了一个理想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艺术家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的和谐为宗旨的中国哲学,渗透到艺术创作的精神领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书法和诗歌,体现出传统哲学生命理念中强调个体生命和精神自由的精髓,两者在含蓄蕴藉的审美旨趣上相互融通,书法作品给诗歌意境的阐发和拓展开辟了无尽空间,诗歌意境对于书法创作进行了诠释和解读;同时,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又大有异趣。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书法和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与西方现代抽象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书法作为一种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以其特有的空间结构、抽象形式和线条律动语言,对20世纪以来西方各种流派的现代抽象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曾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启示和影响。而反过来讲,中国的书法要想成为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艺术,也应在艺术的独立品格、美学的创造精神、时代的表现特征等方面从西方现代抽象艺术中汲取必要的营养。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作为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书法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书法的审美功能在汉字手写机率日衰、大量电脑化的时代日趋独立,艺术性更加纯粹化。在信息化的时代,视野更开阔,审美倾向多元化,书法家表现意识强烈。在书法的艺术化更加独立的前提下,书法艺术的专业得到构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是书法艺术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而这是摆在当今书法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美学是再现论的美学,还是表现论的美学,这个问题在前几年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的热潮中,得到了很热烈的讨论。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西方传统美学和艺术偏重于再现、摹仿、写实,而中国传统美学则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然而叶朗在其《中国美学史大纲》一书里,却针对此种观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引用了大量的典籍,来证明中国传统美学是非常注重对客观自然的认识和再现的。在这里,我们不想详细地评价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的是与非,我们只是想指出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表现与再现的认识,必须基于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的民族特质的把握,如果没有这种把握,而单纯地用西方传统美学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来看待中国传统美学,把它与西方古典美学作  相似文献   

6.
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相结合形成佛教书法.僧人书法是佛教书法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历来对僧人书法的研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僧人书法精神性的研究和类型化的比较有助于了解佛教与书法之间结合的内在联系,以及佛教美学精神对书法艺术的创作心理和创作形式的渗透和影响.首先探讨僧人书法的形成原因及其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把人的认识分为三个阶段,即感性、悟性和理性,也可以说是人的三类思维方式。本文从基于心意文化是"感受的——认知的——意愿的"视域,把"心意文化"的基本理念与人的认识三个阶段相结合,从书法理论与书法实践的结合上,开发和利用体验式书法课程资源,探讨了"感性——悟性——理性"体验式书法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将书法审美活动过程中的切身感受、体会和感性的认知这一书法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成学生的潜能、素质和悟性,充分利用"三性"书法的显性、隐性课程资源,并转化为一种理性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渗透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把学生独立的人格完整地融入对中国传统文字内涵的把握,在提高学生书法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当前的书学美学研究中,李世文、蔡子谔二位先生合著的<书学美学詹言>(下简称<詹言>)是一部具有理论创新意义的重要著作.它以恢宏的架构,新的理论视角对从汉至清两千年间关于书法审美的各种认识,做出历史的美学的把握,审视了传统书论中美学观点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探讨了书法特征作为民族审美精神物化形式的个别性.  相似文献   

9.
黄山短波     
绘画难,书法难,篆刻更难。其难难在篆刻必须同时具备文字功底、书法技艺与绘画技巧。又要把这三者融于方寸之中。用“镌刻”的形式表现出来。“识字”不一定会书法,会书法不一定懂绘画,懂绘画又不一定能捉刀。三者缺一不可。篆刻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其融字、书、画于小小方寸之中,刀痕笔意,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陈华 《东岳论丛》2004,25(4):159-162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 ,在世界上 ,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因此 ,认识和学习书法艺术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葛金平 《学术论坛》2012,35(3):65-68,76
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极为珍贵的组成部分,其含蓄美的艺术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乳水交融,相辅相成,经久不衰。文章通过对含蓄美的艺术表现形态探讨,以期更好地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2.
诗兴鉴赏与诗兴创作是中国传统审美与文艺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以直观的感兴形式融入了认识成分 ,是情与理的结合。其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在对待自然与社会的特有的泛神论般的情志 ,有着深沉的文化蕴涵可以分析。故而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与文艺家都十分重视对诗兴精神的研究与开掘。  相似文献   

13.
秦汉漆器纹饰形式表现多样并有鲜明的特色,在纹样的组合形式,表现手法和色彩多方面。对中国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各门艺术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书法学,除了其自身发展的内部要求外,它从学术发展的整体态势中接受了学术研究的科学化和整合化要求。从研究的角度看,书法学拥有比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更有利的条件,书法学应建立自己的文献传统,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书法日益"美术化"的时代,必须重提中国学术的文献学传统。根据历代学者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书法文献工作的需要,我们可以继承中国文献学强调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这些学科分支在实际中的结合,重视目录学的史学功能及其在学术上的指导性,使后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同时重视史源,即在进行文献整理时,注意追寻史料的来源,以求得客观的记述。结合书法自身的特征,书法文献学的分类可包括书法古籍整理、书法史料汇集、中国书法学工具书以及中国书法史料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诗性思维不具有清晰的、严格的逻辑形式,它是一种与知性思维异质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在总体上蕴含着诗性思维方式,从而带有浓厚的诗意化特征。诗性思维的产生与汉字的特质具有内在的关系。诗性思维在作为中国文化深层内核的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其突出的表现,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科学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指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书法艺术的国际化必将在中国文化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中国书法国际化的意义、书法艺术目前的生存环境以及书法国际化的路径提出了探索性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与传统认识论相比,以探索人化世界为己任的文化认识论的涵义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更为宽泛。基于传统认识论的局限性,以给文化科学提供一个充分的方法论基础,恩斯特·卡西尔曾将这种对传统形式的不充分性予以改善的现代形式称作“扩大了的认识论”。事实上,这种扩大不只是表现在其研究内容或域限方面,更重要的是其研究视角的宽泛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宏观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宽 《中州学刊》2003,3(4):60-64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可以概括为八点 ,即载道、教化、救世、哀民、崇义、养性、言情、尚美。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文学传统 ,认识中国文学传统所表现与折射出来的民族精神 ,对于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雪 《理论界》2011,(11):90-92
法国的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思想家德里达认为西方文化中存在着"语音中心主义"的传统。以他的理论为镜子,可以反观出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些特点。和"语音中心主义"相比,中国文化表现出"书写中心主义"的倾向,它对中国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如勾线中对书法用笔的追求,中国古代画论中术语的使用,丹青到水墨的变化过程,诗书画印传统的形成等等。这些使得中国画表现出强烈的"书写意识",体现出中国画的独特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用敦煌文献,对唐代的部分书法人物作一定的考察,初步展现敦煌书法人物及其他们的书法形式,从而印证敦煌书法是中国书法的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