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匈奴内迁的主要目的是为获取东汉北边塞内的生产、生活物资,借助东汉与北匈奴对抗.而东汉接受南匈奴内迁的根本原因则是其北边军力的严重不足.东汉为管理南匈奴而采取的徙民实边、增派驻军、向其提供经济援助等措施,耗资巨大,成为东汉朝廷和民众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难以维系长久,且成效不大.以保存实力为主的南匈奴,在东汉与北匈奴的战争中仅起到出兵助攻的作用,根本谈不上替东汉守卫北边.东汉后期的西羌暴动消耗了东汉的大量国力,使东汉没有充足的兵力驻守北边,也没有足够的财力供养南匈奴.这使南匈奴在北边协助东汉抗击鲜卑的同时,不断发起暴乱,对东汉北边边防乃至北方内地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从而成为东汉北边的一大边患.  相似文献   

2.
明代为加强北边防御和边疆治理,建国之初便在北边设立众多卫所。其中蔚州卫作为宣大一线抵御蒙古南下的重要防御区域,地位作用突出。在九边众多卫所中,早期蔚州卫的军兵几乎全部是由外来的军事移民构成,这些军事移民迁入蔚州卫后,不断融入当地生活,支持当地众多文化场所的构建,为蔚州卫带来了多样的宗教信仰和宗族文化,他们在蔚州卫交流、融合,营造了颇具边疆特色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3.
北宋御边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政府的御边政策有一定的阶段性 ,北宋初期重北边轻西鄙 ,到中期防御重心从北边移到西北 ,自熙宁变法后 ,又以攻为守兼制西夏。这种政策的不断变化与调整 ,主要受北宋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影响 ,也与周边邻国辽、西夏、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衰有密切关系。它是北宋、辽、西夏、吐蕃等势力相互消长和制衡的产物 ,也是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另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4.
17世纪30至70年代,和硕特游牧地北边从亚梅什湖一带沿额尔齐斯河流域往南到斋桑泊南岸,直到塔尔巴哈台山北麓;从塔尔巴哈台山南经额敏河下游、阿拉湖、伊犁河上游,南至伊塞克湖,西南塔拉斯河上中游,从这里北经楚河中游到巴尔喀什湖,包括巴尔喀什湖东边的广阔地域。  相似文献   

5.
养殖业的发展对饲料的供应提出了数量、品质、时间等诸多要求,而占饲料成本80%的原料粮供应成为当前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面对我国部门分割、地区封锁严重,粮食流通不畅、粮食产业链短小等诸多问题,文章着重对当前饲料原粮供应的各种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推广成功模式、创新供应链建设、协调原粮供应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强粮食产销区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九边特指有明一代先后设置于北边地区的九个重要军镇,它们所组成的防线直面北方各少数民族,对保卫京畿及内陆地区起着重要作用。但靖难之役后,随着北边防线中段的内缩,明廷不断增兵加饷,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明代的九边军费包括常例粮饷、临时战费与军事工程费用这三大部分,其数额的不断激增成为明王朝的巨大负担,甚至一度占据了国家财政支出的绝大部分份额。而究其原因,日益增长的军费开支、岁入结构的单一性及僵化的财政体制则是明帝国财政长期赤字、枯竭的三个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7.
宋代吐蕃就是今天所说的安多藏族,两宋时期,他们居住在“河、秦、邈川、青唐、洮、岷以至阶、利、文、政、绵、威、茂、黎、移州”①及河西凉州等地,其居地大部在西北地区。北宋对这一地区的土地开发有一定成效。一“屯田实边”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经营开拓西北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宋统治者也不例外,自立国之初直至晚期,始终未断对西北地区的土地开发。北宋立国,与辽、西夏鼎足对峙。为了加强边防军事部署,防止辽、夏的不断骚扰,曾在北方及西北地区进行屯田和营田。“自淳化以来,始用何承矩措置北边屯田,开塘泺之利以限北虏,相继西北二边亦广屯田”②。“北边”当指河北路,宋朝在这一地区屯田的目的是阻止辽兵长驱南下的侵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推动下,为了扬长避短,发展经济,振兴四川,省委、省政府采取了许多重大战略举措。其中之一,就是引人注目的“四借”、“五出”让略,即“借船出海,借边出境,借台唱戏,借鸡下蛋”;主要瞄住两东(上海浦东、广东)、两边(北边、南边)和一湾(广西钦州湾),五面出击,打出四川。  相似文献   

9.
拓跋鲜卑与柔然之间的各种交往是公元4世纪后期到公元6世纪初期北方地区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北魏北边防务措施也主要是针对柔然展开的.与以往中原政权的北边防务相比较,北魏的北边防务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藏边歇家作为明清以来中国歇家群体中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歇家成分,兴起于明代日益扩大的族群贸易,兴盛于清代,余绪延及1950年代.以地域而言,藏边歇家可分为边内歇家与边外歇家.边内歇家因其赢利手段与营业内容可分为商歇家与粮歇家两种类型,在清朝的立法实践中,粮歇家为官歇家;商歇家则因报官与否,呈现出官歇家与私歇家的分野.边外歇家因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在安多藏区者称为“主人家”,在康藏者称“锅庄”.藏边歇家因起始营业范围及受政府管制、地域文化影响等不同,具有迥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与历史命运.尽管如此,各藏边歇家借助于特殊的语言媒介机制,在藏边贸易、社会治理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藏边族际的互动与交流.类型各异,层次分明的藏边歇家,对于蠡测中国歇家的组织形式演变,具有重要的历史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7,(1):186-191
洪武年间,明王朝在围剿北元蒙古残余势力的同时,逐步构建北部边境军镇卫所及其管辖之下的军事防区,着力加强对蒙防御体系。然而,随着防边军队规模的日益庞大,如何筹运军粮成为燃眉之急。在明政府的重视下,多渠道、多形式的军粮筹运体制逐渐形成,主要包括政府调拨粮饷、开展军屯、推行开中法和易粟法及其相应的运粮措施,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北边防区官兵的基本军粮之需。然而,巨大的军粮需求及输边也带来了调配困难、供需不足、运力无法保障等诸多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庆市分行是我市唯一一家国有政策性银行,承担着国家对农业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任务。大庆市农业每年的粮食商品量在一百五十万吨左右,1998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支持粮食企业收购保护价粮和非保护价粮平均每年近一百万吨,农民粮食生产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70%靠农业发展银行的支持来实现。几年来,农业发展银行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对我市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往学界认为 ,明成祖在即位后将塞王内徙 ,以天子守边和总兵镇边取代了藩王守边。但对已发现材料的考察表明 ,在永乐十一年四月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 ,成祖之子汉、赵二王曾先后防守北京一带 ;二王拥有较大的军、政权力 ,可以统帅大将 ,抗击蒙古 ,地位接近于洪武末年的塞王 ;永乐初年塞王内徙出于本王自请 ,成祖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永乐时留在北边的其他塞王可起拥有护卫以壮边防声威之效 ,在定位上与洪武末年的安边保国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万历末年,随着后金与明朝战事爆发,辽东集结大批军队和马匹,为解决粮料供应,明政府在山东登莱地区实施召买制度.从万历四十六年战争爆发到天启元年沈阳失守,辽东一带的粮料主要由山东筹集.在召买粮料过程中,山东地方有司、户部、督饷大臣和辽东边镇之间展开激烈的争论.晚明时期,随着明代中央政府政治控制力的衰败,在户部和地方的博弈中,户部往往处于劣势,最后只能以妥协而告终.  相似文献   

15.
对明代中期历史的研究,我们似不应忽略杨一清。他历仕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并于正德十年及嘉靖五年两次入阁,担任过户部、吏部尚书等要职;两次总制三边(延绥、宁夏、甘肃)军务,对明代北边防务及明代川陕茶马贸易和马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著《阁谕录》一书,涉及嘉靖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边务、选举用人、赋役科派、农民起义等诸多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是研究嘉靖年间社会历史及西北史的必备之书。  相似文献   

16.
三肇烽火     
六、营救书记支队从丰乐出来在庄稼地里隐蔽这天,万里无云,骄阳似火.战士们由于昨晚吃些糕点,加之天气炎热,都感到口干舌燥.领导正想进屯找人取水.这时岗哨却从地北边带来两个小青年,一个叫张德昌,一个叫彦兆有.早饭后他俩从家出来随便到屯头闲走,发现屯南大片高梁地边有很多新辟的脚印,就好奇地说起“胡子L事.张德昌沿着脚印往地里边走边说:“老人最近都讲有‘红胡子’,不知啥样,这脚印可能是他们踩的,咱们往前看看.”说完边打着高梁玛米边向地里走去,可进地不远就被隐蔽在地头执行巡逻任务的战士当嫌疑分子抓住.后来…  相似文献   

17.
明代是中国古代筑城最为频繁与众多的时期,其中为防北边至少修筑1960座城池,占明代修筑城池总数的43.43%.其中,至少有317座砖石城,占北边筑城总数的16.17%,占明代修筑砖石城总数的22.26%.在冷兵器时代,筑城确有必要,但要完整地评价筑城,又不能单纯从军事角度着眼,还须综合政治、经济等因素,必是有利有弊的.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的燕蓟,"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是北方重要都会."载纵载横"的陆路交通乃支撑燕蓟都会地位的诸条件之一.秦汉时,至少有10条道路交会于燕蓟:东和东北向的卢龙、无终、傍海道,北向的居庸关、古北口大道,西向的北边、飞狐道,南向的太行山东麓大道、馆陶广阳道、渤海西岸大道、并海道,形成一个完整的四达交通网.便利的交通,促进了燕蓟和中原及北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对燕蓟历史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汉武帝出击匈奴 ,与此前文、景两朝奉行积极的防御政策有直接关系。文景时期轻徭薄赋 ,与民休养 ,不仅内地经济得以发展 ,而且对西北边疆也采取了相应措施 :一是徙民实边 ,试图在边疆建立一种以乡党宗族为纽带的兵民合一的屯边防御体系 ;二是入粟拜爵 ,输粟塞下 ,使边地有足资供应的粮食 ;三是设立苑监 ,鼓励养马 ,使军用马匹有充足的来源。通过这些措施 ,后来汉武帝全面出击匈奴才有了雄厚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20.
明代财政制度中的起运与存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运与存留是明代财政制度的核心内容。起运分为中央和九边两项,起运中央部分分储于户部太仓等五类仓库中,起运九边包括民运税粮和盐引两项。存留是指司、府、州、县将部分税收留于当地,用以支付军费(指内地)、藩禄、官俸及教育经费等;羡余为各地的小金库,用于行政办公费、公款吃喝、公款送礼等。明朝将起运数额定得较高,且禁止拖欠,反映了中央集权财政管理体制的特点。起运与存留中存在的弊端是明末农民起义首发于陕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